B. 贸易的利益分配
C. 贸易的原因
D. 贸易的利益
2.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一种要素的增加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长同时其他产品的产量将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3.根据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国民收入增长快于其他国家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 ()
A. 上升
B. 下跌
C. 不变
D. 难以判断
4.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 ()
A. 固定汇率制
B. 自由汇率制
C. 管理汇率制
D. 浮动汇率制
5.从生产角度来考虑贸易条件变化的贸易条件指数是 ()
A.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B.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C.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D. 分配贸易条件指数
E. 福利贸易条件指数
6.从实际收入水平角度来反映一国实际购买能力的贸易条件指数是 ()
A.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B.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C.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D. 分配贸易条件指数
E. 福利贸易条件指数
7.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经济学家 ()
A. 托马斯·孟
B. 大卫·李嘉图
C. 亚当·斯密
D. 俄林
8.根据乘数原理进出口数量的变化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比进出口本身的数量要 ()
A. 一致
B. 大
C. 小
D. 无关
9.根据孟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 ()
A. 完全失效
B. 完全有效
C. 同财政政策作用一致
D. 无法判断
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概念是 ()
A. 仅指贸易收支
B. 仅指外汇收支
C. 狭义的国际收支
D. 广义的国际收支
11.典型的金本位制时代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
A. 黄金输入点
B. 黄金输出点
C. 铸币平价
D. 黄金平价
12.赫俄模型研究的是 ()
A. 贸易的作用
B. 贸易的利益分配
C. 贸易的模式
D. 贸易对收入的影响
13.贬值对不同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贬值后本国贸易基本不受影响的国家是 ()
A. 发达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大国
D. 小国
14.将一国的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汇率决定的理论是 ()
A. 利率平价理论
B. 货币主义理论
C.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D.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15.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决定两国产品交换实际比例的关键因素是 ()
A. 两国的要素禀赋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技术水平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赫俄模型假定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意味着两国 ()
A.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相同
B. 两国的国内价格相同
C. 两国的生产能力相同
D. 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位置相同
E. 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D
2.根据HOS定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在国际上有均等化趋势的有 ()
A. 要素价格
B. 要素数量
C. 要素丰裕度
D. 商品价格
E. 关税水平
D
3.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节约程度的影响可以将技术进步分为 ()
A. 顺贸易型技术进步
B. 逆贸易型技术进步
C. 中性技术进步
D.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E.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DE
4.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可以将贸易条件指数分为以下几种 ()
A.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B.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C.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D. 分配贸易条件指数
E. 福利贸易条件指数
BC
5.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局限有 ()
A. 容易导致国内工业低效率
B. 容易面临国内市场狭小
C. 过于依赖国际市场
D. 可能加剧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E. 容易被外资所控制
B
6.关境是海关管辖的势力范围同国境相比二者 ()
A. 很可能一致
B. 关境有可能大于国境
C. 关境有可能小于国境
D. 二者无法比较
E. 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BC
7.根据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以分为 ()
A. 财政关税
B. 保护关税
C. 进口税
D. 出口税
E. 过境税
DE
8.赫俄模型假定 ()
A. 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
B. 要素在两国间完全不能流动
C.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
D. 没有运输成本
E. 两国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BCDE
9.根据吸收分析理论纠正贸易逆差的政策有 ()
A. 贬值
B. 增加货币发行量
C. 提高利率
D. 增加产量
E. 减少支出
E
10.比较优势可以分解成 ()
A. 来自贸易的利益
B. 来自保护的利益
C. 来自分工的利益
D. 来自管理的利益
E. 来自征收关税的利益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