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古今意义发生改变的是( )。
A. 马
B. 牛
C. 羊
D. 绸
2.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 ),也叫正义。
A. 疏
B. 传
C. 笺
D. 注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用作状语的是——( )
A. 其后秦稍蚕食魏。
B. 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 良庖岁更刀,割也
D. 人不知而不愠
4.“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 “无”与“勿”是古今字。
C. “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 两个“之”用法不同。
5.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 地、休、甘、武
B. 炎、寒、贼、朱
C. 从、信、秉、亦
D. 莫、及、伐、取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中“之”的意思是( )。
A. 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的”。
B. 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转变成偏正性的名词词组,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判断句谓语、表示时间的状语。
C. 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之作为复句的前一个分句。
D. 连接动词性词组或动词作谓语的分句,表示两者在时间上或事理上的联系。
7.“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归纳体例特点的是( )
A. 段玉裁
B. 桂馥
C. 王筠
D. 朱骏声
8.许慎关于指事字的定义是( )。
A.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B.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C. 比类合意,以见指撝。
D.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9.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10.《康熙字典》共分为( )个部首。
A. 214
B. 540
C. 250
D. 200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 )
A. 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
B. 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
C. 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
D. 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BCD
2.以下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
A. 吾
B. 我
C. 余
D. 予
BCD
3.以下采用被动句式的有( )。
A. 卻克伤于矢。
B. 道术将为天下裂。
C.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BCD
4.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 )等。
A. 《周易本义》
B. 《诗集传》
C. 《论语集注》
D. 《孟子集注》
BCD
5.对“假借”和“通假”表述正确的是( )。
A. “假借”,也叫“本无其字的假借”。
B. “六书假借”,或“造字假借”,其特点是久借不还。
C. “通假”也叫“本有其字的假借”。
D. “同音通假”,或“用字假借”,其特点往往是偶尔一用。
BCD
6.近体诗的特点是( )。
A. 句数固定
B. 押韵严格
C. 讲究平仄
D. 要求对仗
BCD
7.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 )。
A. 用在联合结构里,连接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和行为的联系。
B. 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
C. 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
D. 表示假设。
BC
8.对特殊代词“者”和“所”的用法描述正确的是( )。
A. 二者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
B. 二者都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C. “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者。
D. “者”字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结构,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
BCD
9.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
A. 散文
B. 韵文
C. 骈文
D. 诗赋
BC
10.以下属于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的是( )。
A. 響
B. 色
C. 江
D. 河
BCD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
A. 错误
B. 正确
2.上古尊卑等级森严,尊封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称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
A. 错误
B. 正确
3.先秦时期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是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加“侪、等、辈、曹、属”。
A. 错误
B. 正确
4.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式就叫“拗”;在一句是出现了“拗”之后,改变相应的字的平仄格式,使诗句重新获得音律上的和谐,就叫“救”。
A. 错误
B. 正确
5.所谓意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A. 错误
B. 正确
6.后人在阅读古代的诗歌等韵文时,原来押韵的诗文,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不押韵了,为了押韵,后人往往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就叫“叶音”,也叫“协音”。
A. 错误
B. 正确
7.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三省六部,组成中枢机构。
A. 错误
B. 正确
9.古人读书时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合起来就叫“句读”。
A. 错误
B. 正确
10.古代汉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
A. 错误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