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回复: 0

牢记“四问”己任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认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2-9-19 19: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牢记“四问”己任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认识*
邓力平

[提 要] 认真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的牢记“四问”要求和五个“正确认识和把握”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适应新阶段新要求,对近年来笔者逐步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就是”体系框架做进一步完善、提升和系统性表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个就是”体系概括为: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与“两个毫不动摇”对应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致力于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是与“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性优势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人民为中心;两个毫不动摇;共同富裕;集中力量办大事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04-26。这一重要指示激励我们牢记“四问”己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经济理论工作者,要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在新发展阶段还要关注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2022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理论和实践问题,即“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2)习近平,2022:《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求是》第10期。,为我们提炼出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创造、构建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体系的研究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程的发展特征,可以从三个层次把握。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逐步探索到基本形成的过程。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伟大跨越,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创造增添新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爬坡过坎,持续展现发展奇迹。三是当前乘势而上,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继续提供体制性保障,要用新的伟大实践解决五个“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经济学上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长期以来,笔者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创造的理解中研究中国特色财税理论,也通过对财税理论的探索来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把握。笔者始终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应具有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特征,并作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共性、更有个性”的判断。市场经济共性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供求决定、价格导向”,以及据此延伸出的竞争与法治等特征,这些都与“姓资还是姓社”无关,都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基本内涵。而市场经济个性,强调的是当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结合时,就会烙上不同制度的特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市场经济先与资本主义联姻,其特质必然与西方私有制、所谓普世价值体系、西方政治制度、上层建筑及文化传统等紧密联系。对于这些个性内容,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须予以坚决抵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必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和文化相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用五句话来把握,即“坚持了社会主义、用好了市场经济、仍处在初级阶段、持续着改革能量、推动了全球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特别是对其个性的研究,必须在这一框架下把握,必须体现出这些制度要求与时代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要“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3)习近平,2020:《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求是》第16期。笔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尝试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就是”体系: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与“两个毫不动摇”对应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致力于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是与“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性优势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四个就是”分析框架内,“‘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居于首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后三者分别从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性优势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质,都内在包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之中。近年来,笔者在研究中国特色财税问题时,已逐步运用这一框架来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税定位。站在当前时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经济理论工作者发出了新动员令。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提出牢记“四问”要求;2022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要求;2022年5月16日,《求是》杂志又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通过对这些重要指示的学习,笔者有两点深刻体会:一是要根据新阶段新要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就是”分析框架进行完善、提升和系统性表述,二是要依据新要求来研究五个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重要问题,而完善后的“四个就是”分析框架将有助于这一研究的深化。这两点体会就构成本文的写作内容,分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之,“以资本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判断体现的是国体政体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关系。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就鲜明地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基于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全过程提出了“党管经济”要求,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成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供求决定、价格导向”机制来造福人民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基于此来领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质,这也是学习理解五个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理解我国国体政体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可以从社会主义下的市场和资本这两个方面来把握。

其一,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作用,把握好“党管经济”与“市场运行”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中将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归纳为“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4)《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04-11。,成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来领悟。第一个层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党管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排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第一位,体现的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高扬“党管经济”旗帜,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党对经济发展的把握。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利益,坚持“党管经济”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统一,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为坚持“党管经济”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个层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改革方向。这就是党领导下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是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11-16。,而后又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11-04。,这些为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作用提供了遵循。这里分别简要予以阐述。

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党管经济”和市场规律的有机结合。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来都是限定在经济领域中,“供求决定、价格导向”的市场规律只能在经济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但绝对不允许市场进入国体政体、党政军群等重要领域,市场交易原则不能成为政治领域的基本规则,市场力量不能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力量。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本质区别。在西方市场经济中,资本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所有方面都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民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要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不能在其他领域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障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其次,我们坚持“党管经济”,强调的是党在经济领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调的是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的是党领导的政府从国家重大战略出发调控市场经济,而不是意指使党领导下的政府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是既要坚持“党管经济”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有机结合。沿着这一思路,笔者在对社会主义财税的研究中,也逐步形成了“党管财税”和“人民财税”等理念,强调的是坚持党对作为经济重要方面的财税实现全面领导,必须把握“人民财税为人民”对我国财税的本质要求,既要坚持党对财税发展方向、财税政策运用、财税制度改革的全面领导,又要坚持财税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导向。

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首先,坚持发挥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要把市场机制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活动交给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前始终都有社会主义这一定语,这就要求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其次,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党领导下的政府能够更有效地纠正市场失灵,形成中国特色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融合结合。任何国家的市场经济都有市场失灵问题,都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但与西方国家政府纠正市场经济失灵所不同的是,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背后始终都有党的长期执政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保障,始终都在党的领导下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把握市场和政府关系。从财税角度来看,笔者多年来坚持在“供求决定、价格导向”的市场共性中把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取之有道、用之有方”的统一,就是对这一思路持续探索的体现。最后,在坚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我们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我们既要看到市场发生失灵后党领导下的政府发挥有效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还要看到坚持“党管经济”在确保有为政府更好纠正市场失灵中的重要性,更要看到“党管经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相通对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必然性。党领导下的政府前面始终有“人民”二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从而不论是有效市场还是有为政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二者的结合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其二,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本特性,处理好“人民至上”与“资本特性”的关系。

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个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中,将“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摆在显著位置(7)习近平,2022:《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求是》第10期。,并在202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8)《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人民日报》,2022-05-01。,明确了当前全面把握资本特性的重要性。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就是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民中心”与“资本特性”的联系,就是要深刻认识资本的双重特性,既要发挥资本助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限制其消极作用。

一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与资本的并存性。市场与资本不可分割。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与社会生产挂钩,伴随着商品生产流通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在市场经济中是带动其他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是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9)同。我们既要看到市场与资本的并存是市场经济的共性,也要看到市场与资本的并存受到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在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有着不同形式,但都与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各种联系,我国市场与资本的共生性内含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制度安排中,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

二是把握我国资本与西方资本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当我们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认同资本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工具后,就要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与一般市场经济资本的共性和个性。就资本共性而言,笔者将其归纳为“市场主体、逐利本性”八个字。市场主体运用资本生产要素开展经济活动时,往往因资本与生俱来的逐利本性而以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这为市场配置资源、创造社会财富提供了前提,这是市场经济下资本的共同特征。而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的个性而言,笔者也归纳为八个字,即“内生成长、双重特性”。在理解这八个字之前,首先要区分三类资本的概念。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这始终体现剥削本质及其与劳动的对立关系,这就是“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本,不是本文重点研究的资本范畴。二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已在“利用、限制、改造”的进程中完成了历史使命,也不是本文研究的资本。三是本文重点研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本。必须看到,本文讨论的资本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我国大地上、享受着改革开放红利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壮大的,都是在不同层次上受到制度安排决定或影响的。这就是笔者强调的我国现阶段资本的“内生成长”特性。从这一判定出发,这些资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本,都是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人民中心”的资本,都是必须且可以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目标做出贡献的资本。同样基于这一判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永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而不可能“以资本为中心”。进而,我们是在资本“内生成长”的重要前提下谈论资本“双重特性”,这八个字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资本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其创造利润为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资本与生俱来的逐利本性将引致市场资源配置“以利润为中心”而非“以人民为中心”,从而须对资本进行规范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简言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要把握资本“内生成长、双重特性”的个性特征,既发挥资本积极作用,又抑制其消极作用。

在把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把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作用和资本特性后,可以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判定,有助于我们深入领会当前五个“正确认识和把握”的重大问题。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目的是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进而推动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目的是更好地规范和引导资本使之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人民利益;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目的是在统筹短期与长远、国内与国际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增进人民福祉。总体来看,这些既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力领域,也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切身利益问题,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引导,都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性优势提出的要求。接下来,本文第二部分将细化讨论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问题,第三部分讨论实现共同富裕问题,第四部分讨论初级产品供给、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碳达峰碳中和等实践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分别是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制度性优势与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之间的关系。

二、与“两个毫不动摇”对应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二个特征是,与“两个毫不动摇”对应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完整的表述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制度对应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之,与私有制主体地位对应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判断讲的是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所有制制度)与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关系。当前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继续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求,用好各类资本推动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利益。在前述“内生成长、双重特性”的基本前提下,这里从两个方面细化阐述。

其一,要全面认识各种经济成分,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10)习近平,201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10-28。我们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在相辅相成中促进所有制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更好结合。

一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站稳人民立场中的重要作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克服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保证生产力提高能够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经济基础并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制度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导向”机制在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率方面的作用,又要体现公有制“人民中心、人民至上”立场在增进人民福祉方面的优势。这里要特别关注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至关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11)习近平,2016:《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开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0-12。,这一重要论断为把握国有经济性质和作用提供了基本遵循。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加强党对国有经济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通过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来保持公有制之主体地位,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保证。

二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经济社会活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12)习近平,2018:《习近平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走向更加广阔舞台》,《人民日报》,2018-11-02。,强调要“把团结好、引导好民营经济人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3)《习近平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 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20-09-17。这些论述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挥民营经济作用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依法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赋予民营企业同等的法律保护、健全的政策支持、放宽的市场准入,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激发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活力。以财税政策运用为例,既要对各类市场主体施以统一的财税政策,又要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期,特别考虑增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如当前重点聚焦“小微企业和重点支持行业”,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力度,为促进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发展、缓解企业资金回笼压力、稳定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支撑,体现的是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的非常时期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特定财税支持。

其二,必须把握各种形态资本的异同,有效控制有些形态资本的消极作用。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对应,现阶段我国存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这些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在“两个毫不动摇”中把握不同形态资本的性质、定位和作用,在把握资本“双重特征”的基础上促进各类资本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是把握不同形态资本的特征。这里主要阐述的是公有制经济下的国有资本和非公有制经济下的民营资本之间的异同。应该看到,不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都具有逐利属性和增殖属性,两者是相伴而生的。从作用差异上看,一方面,国有资本的所有权属于全体劳动者,从而国有资本除了受到市场机制作用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国家或集体的影响;而民营资本的所有权属于私人所有,私人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强于国有资本,而所受到的约束弱于后者,则更易于产生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等社会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基础,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导向,更多地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主要力量。而民营资本具有私人属性,以追逐利润为首要目标。虽然民营资本内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天然地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事实上也为人民做了贡献,但在更多时候和条件下,要让民营资本去为“人民中心”服务,既需要鼓励、支持,更需要引导、提醒、要求和规范。从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的特征来看,民营资本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小于国有资本,从而民营资本逐利属性和增殖属性更可能因与经济社会目标背离而产生无序扩张甚至贫富分化等问题,这就是引导和规范资本发展,尤其是民营资本发展的理论依据。必须指出,强调对民营资本的引导和规范,是针对这类资本逐利的相对无疆界性而言的,这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各类资本都具有平等地位没有矛盾。不同性质资本发挥作用的领域可以有所差异,但都建立在平等对待基础上,这不仅是现实要求,也是应该长期坚持的理念。

二是在明确各类形态资本定位的前提下,要探索把握资本“双重属性”的具体途径。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的重要论述,笔者有三点体会。首先,要明确资本运行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这就是设置“红绿灯”的规则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红绿灯’适用于道路上行驶的所有交通工具,对待资本也一样,各类资本都不能横冲直撞”(14)习近平,2022:《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求是》第10期。,“要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导向,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1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 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人民日报》,2022-05-01。一方面,“红绿灯”的适用对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围内被允许发挥作用的各类资本,意味着各类资本都是一视同仁的,都要遵规守矩,依照统一的制度规则来约束资本行为,从而保证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一律平等发展、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红绿灯”制度应以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为保障,通过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约束、完善投诉举报及处理回应机制等举措,依法平等地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其次,我们要对资本在市场经济相关领域或特别活动有必要的分类引导,笔者这里尝试用“行驶证”来作形象描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有些资本野蛮生长。要反垄断、反暴利、反天价、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16)同①。这意味着要依据我国各种资本的性质定位差异,制定必要的运行要求,以更好发挥资本积极作用,并有效控制有些资本的消极作用。对于国有资本,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天然联系决定了其受到的监督更严、承担的经济发展任务更重,颁给国有资本的“行驶证”应优先考虑其投资风险、收益和效率。如应将国有资本排除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等领域之外,要鼓励国有资本投入到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战略投资、公共服务等领域。而对于民营资本,其更强烈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其可能选择与国家宏观政策不协调的投资方向,有些行为甚至可能触及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则颁给民营资本的“行驶证”就要有明确领域导向、遏制无序扩张、防止野蛮生长、打击资本犯罪等行为要求。比如民营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重要领域、不能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能制造社会对立升级矛盾等。资本可以扩张,但不能无序;资本可以成长,但不得野蛮,这些在特定“行驶证”上都应标明。最后,我们要明确资本是被禁止进入政治社会领域的,笔者这里尝试用“禁入牌”来加以描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资本领域反腐败,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着力查处资本无序扩张、平台垄断等背后的腐败行为”。(1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 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人民日报》,2022-05-01。笔者的学习体会是,我国资本发挥作用事实上是有“禁入牌”要求的,即资本运行和行为规律仅限于经济资源配置领域,对于政治社会领域,市场作用不能到,资本力量就不能及。国有资本作为党长期执政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市场经济领域内是要按照市场交易原则做大做强的,但在政治社会领域中的活动依然不允许市场交易原则的延伸,更不允许管理人员进行资本与权力的交易。而对于民营资本,要在鼓励支持其在市场经济中赚钱发展、展示能力的同时,决不允许其运用资本力量将交易原则拓展到政治社会领域。简言之,资本活动范围都不能超出经济领域,都不能涉足国体政体和党政军群等敏感领域,权力与资本勾结等的贪腐问题都要坚决铲除。通俗地说,这是市场与资本的“禁区”,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服务人民利益的底线要求。

三、致力于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三个特征是,致力于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之,任凭贫富差距扩大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判断体现的是分配制度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关系。我们要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之重要要求,因为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人民从走向富裕到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过程,也是中华民族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过之坎。必须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在运用市场经济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围绕分好“蛋糕”去体现社会主义的“定语”要求,把握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优势与作用。

其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制度依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明我国分配制度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在初次分配中明确了劳动所得的主体地位,并要求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即“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其次,是在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格局基础上对社会财富的调整,即“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最后,是发挥第三次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即“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1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11-06。基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下不同环节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实现共同富裕就要相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来推进,包括在财税政策中予以协调配套。

一是在初次分配环节充分发挥市场在初次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尽量减少行政手段对市场机制的干预,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首先,劳动收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广大劳动者进行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上升。只有不断健全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收入的机制,才能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进而为做大社会财富蛋糕贡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尽量减少对初次分配的影响,从而各项制度安排及政策运用主要是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做大“蛋糕”。放在财税领域中来看,这就是笔者长期强调的“发展财税”理念,也就是“经济财税观”的作用,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挥财税政策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如增加财政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来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在再分配环节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财政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主要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应主要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合理缩小城乡、地区、群体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提供有力支持。首先,在税收方面,应健全直接税体系并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更好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以个人所得税改革为例,调整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等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低收入者的支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综合计征改革等有效提升了纳税人的横向公平。其次,在社会保障方面,应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遏制贫富分化的加剧。要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最后,在转移支付方面,除了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外,还要注意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健全转移支付监督问责机制,避免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高度依赖转移支付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以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在第三次分配环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鼓励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方式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既有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不公平现象。在这一环节,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而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举措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这是对再分配环节的进一步补充。比如《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超出当年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扣除,其目的就是期待税收工具能在营造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二,正确处理好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既要保障资本从社会分配中获得应有利益、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更要注重回应人民关切、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内涵中可以看到,资本主要是在初次分配环节发挥作用并参与要素分配,表现为在社会主义非公有经济下的按资分配。不过在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的同时,始终不能忘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注重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获得增殖和发展,更注重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 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人民日报》,2022-05-01。,这一“既注重”与“更注重”的精辟表述,为研究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把握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指明了方向。

一是要在非公有经济中保障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初次分配并获得增殖和发展。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确保其在市场中公平参与分配是资本增殖发展的前提条件。资本在初次分配中的报酬比例是以其在市场中的贡献大小为基准,并由市场决定和评判资本要素的贡献。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资本参与生产积极性需要牢记的分配原则。只有确保资本依据要素贡献参与社会分配并获得增殖和发展,才能调动资本积极性进而提高资本投资效率。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资本进行规范和引导的基础。

二是资本发展要始终维护按劳分配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主体地位。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证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也相应决定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如果以“按资分配”为主体,那么资本扩张和积累将易产生贫富两极分化问题,不符合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由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要发挥资本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应始终牢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在对“既注重”和“更注重”的精准把握与政策运用中坚持人民至上、坚定人民立场。

四、与“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性优势结合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四个特征是,与“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性优势结合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之,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判断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性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最大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20)《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人民日报》,2016-05-31。,明确将过去常说的“体制性优势”上升为“制度性优势”,进一步凸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指出,“要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21)同①。这些论述为我们研究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将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与市场经济机制结合的众多成功经验提供了分析框架。笔者这里谈两点学习体会。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性优势是基于我国国体政体、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而形成,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不存在矛盾。任何政治制度安排及所形成的制度性特征都可以和市场经济结合,世界上不存在只有西方国家制度安排与市场经济结合才是完美联姻这一论断。二是“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光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特征的结合,体现的是这一制度特征转化成了制度性优势,体现的是制度性优势与市场机制的有机衔接,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运用这一结合取得的伟大成果,这种聚合效应是我国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不断取得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不断提供着破解这一经济学世界性难题的中国答案。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叠加,“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对这些重大问题的深刻理解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但笔者认为,我们特别应该在“与‘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性优势结合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判断中来加深对这三个重要问题的把握,要在新阶段新征程上探寻实现“举国体制”与“市场作用”高度统一的更有效实现形式,形成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重大问题的合力。

其一,要集中力量办好“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大事。当前,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期。一方面,政治多极化成为世界格局的第一特征,表明国家间政治竞争关系将深度影响世界发展,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盛行阻碍了全球经济进程,极大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另一方面,疫情全球大流行又引致了局部产业链供应链的断裂。而作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初级产品供给又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安全。由此,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初级产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不会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中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必须加强战略统筹和谋划。从“举国体制”与“市场作用”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一是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性优势,在党的领导下,集中保障初级产品供给的资源和力量。不论是从新发展格局着手,挖掘我国初级产品的国内供给潜力;还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和推进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工作,都需要党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来研判和部署,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强化大局意识。这是确保我们在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重要领导力量。二是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在市场和政府的有效配合中助力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比如,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合力来促进国内某些初级产品(如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从而保证初级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基本保持平稳;又如,考虑到初级产品作为大宗商品,通过完善的期货市场来稳定初级产品价格预期是保证初级产品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应该加强培育成熟有效的期货市场,不断增强在国际初级产品定价市场上的话语权。从财税政策来看,就要加大财政在推进资源节约领域的投入,以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支持生产领域的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发展、鼓励消费领域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同时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并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持续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形成对保障初级产品供给的更有效财税支持政策体系。

其二,要集中力量办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事。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坚信中国的发展前途光明,又要充分认识到道路曲折、困难很多,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22)《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9-07-31。,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无论是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还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其共同特点是,既充分展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制度性优势与治理优越性,又在这一进程中注重同时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力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令就行、禁就止”,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形成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该体现政府作为时体现行政力量,该坚持市场导向时决不含糊,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并在这进程中保持着国民经济的稳中向好发展,保持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依然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我们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性优势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关键难题、战胜风险考验集中了经济社会力量,并在防范这些风险过程中坚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作用。两者的有机结合,在遏制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有序处理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妥善应对债券市场违约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站在新征程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仍在继续,新的金融风险仍在发生,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集中力量办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事,并探索市场机制在其中的有效作用形式,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

其三,要集中力量办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大事。“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3)《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1-04-23。,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24)《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1-10-13。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纳入2021年工作计划后,目前我国多省份已经明确了碳排放达峰目标。可以看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充分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性优势。我们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问题中,应特别注意结合“双轮驱动”的工作原则,政府和市场两手同时发力,在“举国体制”与“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中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从市场角度而言,就要加快推进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市场化机制建设(比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提升能源效率和资金效率方面的作用,进而引导市场主体控制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从政府角度而言,就要努力探寻财税政策对于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投资活力、引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从预算管理、税收制度、央地关系、债务管理等方面思考相应的政策举措,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体地,要将面向“两碳”目标的相关财政支出纳入预算管理,通过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加强节能环保相关预算整合程度、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等举措来进一步提高绿色财政资金使用质效;要完善包括环境保护税在内的绿色税收体系,通过税收政策减少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碳排放外部性;要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碳减排中的工作责任,对于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承担主要支出责任的项目,应适当提高地方在碳减排项目中的受益比例,激发地方政府的碳减排积极性;要积极发挥专项债券作用,除了生态、污水处理领域外,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基建领域的专项债投入,为绿色发展提供重要资金支持。

综观全文,笔者从四个层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给予了探索性阐述,并在这一框架内对新发展阶段中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问题阐述了学习体会,其目的就是要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就是要从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角度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强大生命力。一路走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彰显了党带领人民深刻改变中国和影响世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在经济领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正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不断回答着“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站在今天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重要时点上,我们要更加踔厉奋发,牢记“四问”己任。展望未来,笔者坚信,“以人民为中心”的、与“两个毫不动摇”对应的、致力于“共同富裕”的、与“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性优势相结合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一定会体现得更加显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包括对应的财税理论)研究也必将进入新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让我们继续为之不懈努力。

KEEP IN MIND THE “FOUR QUESTIONS”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DENG Liping

(Xiamen National Accounting Institute)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s Economic Thought,combined with the recent “Four Questions” and “Five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put forwar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this paper further improves and promotes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framework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at the author has put forward.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framework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re as follows.Firstly,the market economy centered on the people i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Secondly,the market economy corresponding to “Two Unwavering” i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irdly,the market economy dedicated to 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Fourthly,the market economy combined with th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of “pooling all our resources to complete major missions” i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Key words:socialist market economy;people-centered;Two Unwavering;common prosperity;pooling all our resources to complete major missions

邓力平,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邮政编码:361001,电子信箱:dlp@xnai.edu.cn

(责任编辑:李振新)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4 01:26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