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回复: 0

中国时政话语的翻译策略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1-9-18 13: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中国时政话语的翻译策略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译及其传播为例
邓海丽1,2

(1.东莞理工学院 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523419;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100732)

[摘 要]以时政话语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为切入点,分析当下国内外中国时政话语对外传播的有利和不利形势,结合时政话语原文信息的忠实传达与译语受众的理解接受之间的矛盾、受众群体的改变以及核心概念术语的不统一等翻译困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译及其国际传播为个案,提出坚持中国立场,保持译文一致性和注重译文受众的普及接受等中国时政话语翻译策略。

[关键词]时政话语;翻译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政话语是国家政府在阐释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治理方针策略时所使用的权威、正式用语,表达特定时期内国家内政外交的重大指导方向和战略思想。在国际舆论界,时政话语更是代表国家的立场态度,高度敏感,字字珠玑,容不得任何失误。由于鲜明的政治性、传播的即时性和受众的广泛性,时政话语的翻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商务和科技类的文本翻译。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表达,中国的时政话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和独特的时代特征,凝聚着中国领导人的集体智慧,指引着中国社会从当下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时代方位中,做好时政话语的翻译及其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重大战略有直接的现实针对性,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国际话语体系、争夺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等核心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一环[1](p118-124)。

一、中国时政话语的翻译和传播概况
中国时政话语的对外宣传工作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编译局和中国外文局等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的多语种翻译出版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时政话语翻译和传播经验。近年出版发行的多语种版本《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成功地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内政外交政策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方略,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东方大国形象,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有力促进国际社会对我党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正确理解,极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为时政话语的涉外翻译和传播提供宝贵借鉴。

(一)中国时政话语的翻译和传播形势
面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国际政治形势,辨析其中的危和机,对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形成了两种制度并存、“两个时代”叠加交织的特殊历史情境,但是当今人类依然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2](p4-8)。基于当前这种新的时代特点,国际话语权斗争也相应地呈现出“西强我弱”“西攻我守”的局面,给中国特色时政话语的国际传播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方面,控制国际舆论权和主流媒体的西方世界对中国深怀种种成见、敌意,利用其国际舆论霸权资本,肆意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歪曲中国的意识形态,由此引起不明真相的国际社会民众对中国产生种种误读误解,甚至某种反华仇华的集体无意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生的排华反华事件就是一个明证[3](p86-95)。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界一些西方势力借助固有的西方话语体系传播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极大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些思想理论在一些领域受到挤压、淡化甚至被边缘化。因此,那些敌视中国、误读中国文化、抹黑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袖的言论在相当一段时期颇有市场,遏制了中国的时政话语及其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直接制约着中国时政话语的对外传播工作,构成了短期难以跨越的障碍。再者,与西方某些国家娴熟运用西方话语体系推销其价值观的手法相比,我们在国际通用概念定义权、议程设置权、舆论引导权的争夺与维护上显得非常被动、捉襟见肘,在运用中国原创话语体系阐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经验方面的策略技巧亟待突破。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4](p15,24)。

所幸的是,在党和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当下我国时政话语的国际传播也出现了利好局势,为改善我国时政话语国际传播困局提供契机。进入21世纪以来,从恐怖袭击事件到国际金融危机,到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性冲击,无一不表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复杂、深刻和严峻。一方面,恐怖袭击严重削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民众的政治安全感,金融危机的阴霾至今仍挥之不去,经济一蹶不振,民众生活每况愈下;另一方面,疫情在欧美国家迅速蔓延,政府处置不力,医疗保障体系缺失。所有这些都在严厉拷问和重创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乃至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之鲜明对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代价拯救生命,同时以大国担当精神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防疫,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党和民众想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经验,这些都为中国扭转不利的国际传播局面、提升时政话语的传播效果提供难得的契机。

(二)翻译和传播困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时政话语的翻译和对外传播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任务。由于事关国家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和内政外交思想的话语表达,时政话语翻译及其传播也随着国际形势变化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如何平衡原文信息的忠实传达与译语受众的理解接受两者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时政话语的翻译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加上国际舆论界传播的即时性和受众的广泛性等特殊因素,一方面要求时政话语翻译要以我为主,要忠实精准传达中国思想和核心价值,避免在文化、宗教、政治方面的误读误解,另一方面又要求译文必须考虑受众的思维习惯,贴近他们对中国信息的了解需求,以达到传播目的。一方面要求时政话语的翻译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又要与国外话语体系、表达习惯对接。翻译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简单的语码转换,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原语和译语迥异的语境因素影响着译语受众的理解[5](p14-16)。对于客观存在巨大文化鸿沟的中西语言体系而言,信息的忠实传达和译语读者的理解接受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他非时政话语类文本比如文学文本的译者可以通过改写来操控译文,在二者之间进行取舍,但时政话语的翻译却总是以思想、政治立场的忠实传达为前提,同时要求达到译语受众的理解接受。因此寻求原文信息的忠实传达与译语受众的理解接受之间的最大平衡一直是时政翻译传播的重点难点所在。其次,译语受众群体对译文的理解有困难。纵观现代中国的时政话语翻译传播史,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随着时代发展,其受众群体也发生显著变化,也因此给时政话语的翻译带来新的挑战[6](p5-7)。在《毛泽东选集》翻译的年代,其传播对象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革命人士和发达国家的左派以及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7](p52-57)。他们大多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愿意主动学习为理解译文所需的语境背景及其相关知识,因此这些受众可以读懂翻译作品。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的崛起,时政话语的受众群体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是中国对外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崛起催生众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党和民众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日益增长的了解需求。两因素叠加大大拓展了中国时政话语的外宣范围,同时也带来翻译和传播的新问题。其中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这些新增受众群体在准确理解中国时政话语中的核心概念和特色表达方面有困难。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天然鸿沟和大相径庭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不少汉语语境中意义明确的核心概念和特色表达,经翻译后在译语语境中总会引起受众千差万别的理解,加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和实际国情所知甚少,也使他们容易偏离对中国特色词汇内涵意义的理解[8](p127-130)。再者,由于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对峙,西方国家利用其媒体霸权对中国的时政话语进行文化、意识形态过滤,故意歪曲诋毁中国政府和国家形象,使不少西方民众误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甚至产生恐华反华无意识[3],对中国的时政话语传播产生抵触情绪。最后,时政话语的核心概念、术语的翻译不统一。随着中国外宣范围的扩大和内容的增加,不一致的时政话语翻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外受众对中国的治国方略、外交思想和发展理念的误读。恰如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所指出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翻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跟不上形势的需要。我国一些重要文件,没有便于外国人理解的简写本,并且外文版的翻译大多关注的是语言本身的翻译,很少关注注释和相关背景[9](p27-28)。上述诸多不利因素给当下时政话语的翻译和传播带来极大挑战。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译及其传播
进入21世纪以来,文明冲突、发展失衡和治理困境等严重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所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0]在这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挑战多样化的复杂世界格局中,人类社会渐趋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党的高度,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世界潮流,结合时代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科学理念。作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外交思想核心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吸收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摒弃超越了丛林法则般的博弈型国际关系模式,倡导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国际关系,也因此获得国际社会广泛热烈的关切,而与之相关的英文翻译也随着对该命题不断深入的认知而出现不尽相同的译文。下文通过比较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文翻译来管窥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认知,从而为新形势下如何化危为机,推进中国时政话语的翻译和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译
通过查阅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译研究文献[11](p35-40);[12](p181-184),结合笔者在国内外重要时政传播媒体和网站的搜索,发现其英文翻译各不相同。根据翻译方法把这些译文分为:(1)字面意义对应的直译,如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man⁃kind,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a community of our destiny,a common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2)彰显内涵的意译,如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再比较这些译文可见都用community 翻译“共同体”,不同之处在于“命运”一词的译法和community的后置修饰介词。

1.关于“共同体”的翻译。根据百度百科词条,汉语的“共同体”是个舶来词,源于英文communi⁃ty,意为:“①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②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如欧盟。”①参见: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7790060?fr=aladdin,2020/05/24.从community 的构词法来看,com- +-mun-+-ity,其中前缀com有common之意,指共同、普遍的意思,词根mun的意义相当于public,意为“公共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中该词条的第一释义是:“all the people who live in a particular area,country,etc.when talked about as a group”[13](p404),指的是“居住在某特定区域或国家,视为一个群体的人们”,简称为“社区;社会”,例: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s a group) 国际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思想就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共建共享、共同繁荣的整体,居于其中的各个国家构成一个平等互助、互相尊重的群体。正如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国际总部的主旨发言中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全球的问题时所指出的那样:“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14]因此,无论是基于共同体作为一个舶来词在中文语境中的所指意义还是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能指内涵,以community 翻译“共同体”都是比较贴切的。再者,从community 的构词法可知,community 本身包含了“共同普遍”的意思,没有必要在前面加上表示共同之意的形容词common,因此a common community 的表达不足取,笔者网络搜索也发现,这一译文其实只在国际媒体中美新闻网上出现过一次,从中也反映出该译文不为媒体所取。

2.关于“命运”的翻译。通过比较“命运”的几个英译common destiny,human destiny 和shared fu⁃ture,发现主要区别是用destiny 还是shared future来翻译。

十八大报告:

原文:“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英文:“In promoting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we should raise awareness about human beings sharing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十九大报告:

原文:“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英文:“China champion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nd has encouraged the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②参见: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download/Xi_Jinping's_report_at_19th_CPC_National_Congress.pdf,2020/05/25..”

显然十八大报告中“命运“的英译为“common destiny”。笔者粗略搜索发现国内的主要外宣机构如央视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等,国外的主流媒体如美国的《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中美新闻网(sino-us.com)、英国的路透社(Reuters)和澳大利亚的《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都采用此翻译。例如央视网的一则新闻标题“Xi's world vision: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a shared home for humanity”(《习近平的世界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笔者译,下同)①参见:http://english.cctv.com/2017/01/ ... I0UqAcl170115.shtml,2020/05/24.;《华盛顿邮报》网站上的一篇发表于2018 年2 月9 日关于国际外交关系的署名文章“America First meets China’s idea of com⁃mon destiny”②参见: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theworldpost/,2020/05/24.(《美国中心遭遇中国的命运共同体》),还有路透社的一则新闻标题是“China’s Xi says shares‘common destiny’with Vietnam”③参见:https://ca.reuters.com/article/topNews/idCAKCN0W338S,2020/05/24.(《习近平指出中国与越南同为“命运共同体”》)。

到了十九大,“命运”的英译改为shared future,与之对应,十九大以后国内的外宣机构也采用此译。但笔者搜索国外主要媒体发现两种译法都采用。譬如脸书(Facebook)新闻网站2018年1月8日一则新闻标题“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④参见:https://www.facebook.com/notes/belt-road-express/,2020/05/2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雅虎新闻网(Yahoonews)的一则新闻标题“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dvocates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⑤参见:https://www.yahoo.com/news/chinese-president-xi..,2020/5/26.(《中国总书记习近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shared future。英国《卫报》(The Guardian)2018年2月3日的一篇文章标题“Trump’s‘America First’meets China’s‘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⑥参见:https://off-guardian.org/2018/02/13/trumps-america,2020/5/26.(《特朗普的美国中心遭遇中国的命运共同体》)和韩国的《亚洲论坛报》(The Asian Forum)的相关报道则采用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那么这两种译法有什么区别呢?习近平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思想精髓,如何恰当贴切地在英语译文中体现出来需要全面考察其中每个汉字的含义,尤其是“命运”一词。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命和运的意义有一定区别:命是相对确定的,运是可以转化的。“命运”一词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天人合一的意蕴,在古代经典文献中早有不少论述,譬如《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周国虽为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又如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其中的“立命”就是指人要自己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自己。又如宋朝宰相吕蒙正在其名篇《命运赋》中提到“非吾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指其在成为宰相之前的穷苦潦倒,是因时运还未到。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命运观强调人要把握天时地利的契机和努力奋斗才能够掌握命运,其中虽有宿命论的色彩,但在今天看来更多的是指尊重自然的生态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命运”的释义是:“(1)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迷信者认为是生来注定的)。(2)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例如:中国人民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⑦参见:https://hanyu.baidu.com/zici/s?w ... =28236&from=kg0,2020/05/24.可见现代意义上的“命运”实则蕴含传统文化中关于命和运二字的理解,是一个中性词,既有上天注定的宿命论消极色彩,也有人定胜天的积极抗争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蕴义,面对纷繁复杂、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文明冲突和治理问题,人类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和尊重自然生态规律,谓之“命”;以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共同的关切和努力来改变和掌握人类自己的命运,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为全人类创造美好未来,谓之“运”。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命运”是典型的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loaded words),融汇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行为创造历史、决定发展方向的科学世界观多重意蕴,充满对个人、社会和全球万物的美好憧憬,闪烁着中西方关于人生哲理、社会发展规律的智慧之光。以此为观照,可为评判“命运”的两个译法“destiny”和“shared future”的准确性和恰当性提供参考。des⁃tiny 的字义是“命运”,表面看似乎与中文直接对等,但“好的外宣翻译不是按中文逐字逐句机械地把中文转换为外文”[15](p27-28)。语言是人类最富于考验力的存在,某一语言中的每个词汇未必都能在另一语言中找到完全的对等项[16]。英、汉是两个完全不同源流和体系的语言文化,尤其是文化负载词,由于其特有的民族性、文化传承性和译语中对等词的不确定性等特征,翻译的时候要特别谨慎使用字面意义对等的词项。翻译从来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17](p15),选词要充分考察译语的释义和使用语境。《牛津高阶英汉词典》中destiny 的释义有两条:“(1)what happens to sb or what will happen to them in the future,especially things that they cannot change or avoid;(2)the power believed to control events.”[13](p555)。其中(1)是指将会发生的、无法把控或回避的事物,意为“天命”,(2)是指主宰事物的强大力量。显然,英文destiny 与中文的“命运”意义不尽相同。就字面意义本身而言,中文语境中的“命运”同时有注定的、静态的“命”和未来发展变化的、动态的“运”两重含义。但destiny 在英文语境中更多的是上天注定、无法改变的消极色彩。destiny 的使用语境强调未来是由比人更强大的力量或命运之神所控制支配的,人是无法改变的。这点在destiny 的同源词如destine 和destina⁃tion 的使用上也得以明证。destine 表示注定会发生、事先安排好之意,常用be destined to do sth.;destination 意为终点、目的地。再来看future 的释义,一共有五条,其中(1)释义指时间,将来;(2)what will happen to sb./sth.at a later time 指未来的事;(3)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successful or surviving at a later time 指将会成功或存活的可能性,意为“前途;前景”。显然shared future 取(2)和(3)之意,指前景、未来的发展。shared是动词share的过去分词修饰future,与future 构成被动或完成意义。share 的释义为to have or use sth. at the same time as sb. else,意思是与他人同时使用或拥有某物。那么shared future 的意思就是可共享的前途或前景。同时,笔者利用网上freedictionary的搭配功能和类属功能(thesaurus)①参见:https://www.freethesaurus.com/future,2020/05/24.分别搜索destiny 和future的关联语义,见图1和图2。

pagenumber_ebook=27,pagenumber_book=27
图1:destiny

pagenumber_ebook=27,pagenumber_book=27
图2:future

根据两图可见:destiny与注定的命运fate和不定的运气fortune 近义,往往与神旨天命、星座运程、因果报应、世界末日等晦暗、莫测的消极语义关联,而future 则与前景prospect、forthcoming、time to come 等意义相近,搭配的词有光明的bright、可预见的foreseeable、最近的near 等,除了表达时间上的将来之意,大多与前景、展望、预期等关联,强调的是可预见的、可期待的、确定的美好未来。综上,在英语语境中destiny偏重指涉悲观消极、神秘莫测的天命,future 注重表达积极乐观、可掌握和确定的未来。此外,笔者仔细浏览其他国际媒体网站,发现还有一个以ourcommondestiny.org 注册的网站,这是一家犹太教宣传网站,号召犹太民族和其他教徒摒弃个人的国家、民族、文化、政治等身份差异,皈依到犹太教。以common destiny 或human destiny 为关键词搜索后也发现大量类似命名的网站、文章和视频等,大多涉及基督上帝之类的宗教布道内容。由此可以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命运”的译词shared future 比destiny 更贴切恰当。

3.介词of 和with 的使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译除了上述几点区别之外,还有一点是commu⁃nity 后的介词是用of 还是with。十九大报告、外交部等对外新闻网用“of”,中央编译局、新华网、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日报》的译文用“with”。国外媒体网站如维基百科(Wikipedia)、雅虎新闻(news.yahoo)以及中国周边邻国、非洲的一些国际网站用of为主,中国的《环球时报》则两个译文都采用。那么这两个介词的使用有区别吗?表达意义是否等同?笔者查阅牛津词典中of 的用法,前两个释义分别是[13](p1422):

①belonging to sb.;relating to sb.属于(某人);关于(某人)”,如a friend of mine 我的一个朋友。

②belonging to sth.;being part of sth.;relating to sth.属于(某物);(某事)部分的;关于(某物),例:the director of the company 公司的董事;a member of the team 一名队员。

一个公司的整体表现盈亏与否,财务报告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财务管理对于每个公司企业都是重要的一环,不可忽视,然而,现今社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只是明不明显、严不严重的区别,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解决,规范相应规章制度,对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监督,适时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技能,锻炼其业务熟练度。在当前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素质,加强企业竞争力。

①in the company or presence of sb./sth. 和…在一起;和;同;如a nice steak with a bottle of red wine一份美味牛排再加上一瓶红葡萄酒;

②having or carrying sth.有;具有;带有;如a girl with(=who has)red hair 一位红发女郎。由此,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着重于介词“of”的①和②释义,表示拥有一个共同命运的群体,或共同的命运属于这个群体。那么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表达的就是a community which has a shared future 之意,与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一致。因此就介词语法意义而言,此处的of和with实则表达相同的意义,都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全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世界大同思想,不过就语言使用而言,用of 表“拥有”更符合英美的表达习惯,前文所提及的搜索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最后总结一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译从恰当贴切和使用习惯两方面考量,首选是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次之是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 community of common/human/our destiny 比较不可取。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的传播
笔者在必应(bing)搜索引擎上分别查询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和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在过去一年间的出现频次,发现各有784 000和145 000频次,两者相差4倍之多。中国的外宣机构媒体在十九大以后基本都采用a com⁃munity of/with shared future。从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语义的能指所指还是语义的情感色彩,a community of/with shared future 都比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更加恰当贴切。但是为何国外媒体没有采用更新后的、更加贴切的、更为中国官方认可的译文a community of/with shared future,却偏好用原来的译文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囿于篇幅和数据资源所限,笔者仅从掌握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情况来分析部分可能的原因。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的译法比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早于五年左右出现,在十八大报告英文版发布后,迅速引起国内外主流媒体的注意,相关的报道也都采用此译法,因此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接受,国外不少媒体机构也就一直沿用下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国际峰会和外交场合反复倡导和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起了国际社会更加广泛热烈的关注和认同,推进了译语受众对其深刻内涵的理解认知。在十九大报告中其英译也水到渠成改为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并多次写进联合国决议,成为维基百科的收录词条。那么在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外媒体是否留意到不同译法?维基百科英文版的词条释义用了比较长的篇幅,以比较严谨、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核心内涵,并提供了相关的延伸阅读文献,采用更新后的英译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词条的正文①参见:https://yandex.com/turbo/s/en.wi ... _future_for_mankind,2020/5/27.: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hi⁃nese:人类命运共同体)is a concept delivered by for⁃mer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and advocated by curren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The concept is often translated as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中文(笔者译):“人类命运共同体(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概念经中国共产党前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后由现任总书记习近平大力倡导。该概念的另一常用译文为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文中可见作为一个世界级别的权威百科全书机构,维基百科把英语世界常用的两个译文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和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都做了介绍,便于英语读者的统一认知,也反映出国外媒体已经留意到这两种不同译法。再细看该词条后面的引用文献,发现这些文献对两译法各有采用,这些文献除了中国本土数据外,还有多篇国外权威新闻杂志如The Diplo⁃mat《外交》和学术期刊Asia & the Pacific Policy Studies《亚洲与太平洋政策研究》等②参见:https://yandex.com/turbo/s/en.wi ... _future_for_mankind,2020/5/27.。从中可窥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传播,也说明国外媒体知晓这两种不同译法,但可能是先入为主使然,还是沿用原来的译法。

三、时政话语的翻译策略
从命运共同体的英译和传播来看,面对全球化进程中新的国际舆论形势,为了更好翻译和传播中国时政话语,首先要坚持中国立场,译文务必忠实准确传递时政话语的思想内涵。翻译是文化层面上的意义交流和传播,必须充分考虑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历史、社会传统等语境因素。有的译文表面语义似乎与原文相同,但由于社会语境、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却有着迥异的所指和弦外之音,比如本译例中destiny和“命运”的“貌合神离”。因此翻译时政话语时要尽可能以恰当贴切的译文传播中国价值、中国思想。其次要保持译文的一致性,尽量避免任何因译文不一致而引起外媒和受众的误解误读,甚至被恶意歪曲。建立中国时政话语翻译和受众数据库,权威外宣机构统一时政话语中关键词、核心概念的翻译,并即时公布相应的官方译文。有关新闻媒体尽可能使用统一的官方译文,保持对外宣传口径一致。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译,国外的媒体要用哪种译文我们无法左右,但我们自己国内的外宣机构至今都没有做到完全的统一,有的用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有的用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虽然只是一个介词之差,也表达相同意义,无伤大雅,但笔者认为还是要统一,毕竟这是体现我国外交思想、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词汇,统一的译文更有利于树立严谨缜密的形象,更有利于涉外宣传和受众理解。最后,要注重译文受众的普及和接受,要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于有争议的、没有达成一致的译文,可以从译语语境、表达习惯、读者接受等角度反复斟酌比较。对于某些译语读者一时难以理解接受的概念或思想,在不影响原文信息忠实准确的前提下,一定要在实际的涉外传播中不懈探索,可以考虑建立语料库、比较词频等大数据统计方式,适时调整翻译策略,寻求受众更乐于接受的译文译法,从而更好传播中国智慧和中华文化思想精髓。总之,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代表国家民族立场的时政话语外宣翻译更是因其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而愈加复杂艰难。

四、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翻译和传播历程对于如何提升中国时政话语的翻译及其国际传播工作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从达沃斯论坛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再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获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认同,这其中离不开贴切恰当的翻译和广泛有效的传播。毋庸置疑,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是全球治理的不断加强,时政话语的翻译更加重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首要前提就是能够充分彰显内涵、为目标读者所理解接受的恰当贴切的翻译。但时政话语翻译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面临新的时代形势,如何在忠实传播中国思想立场、价值观念和译语受众的理解接受之间找到平衡点,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的国际化,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构建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翻译之为用大矣哉”[18](p209-212)!译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胜利,鲍鸿飞.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2).

[2]金民卿.“两个时代”叠加交织的特殊历史情境与新的伟大斗争[J].红旗文稿,2019(5).

[3]顾明栋.论文化无意识的双向去殖民化[J].学术界,2020(4).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Lefevere Andre.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2.

[6]黄友义.中国站到了国际舞台中央,我们如何翻译[J].中国翻译,2015(5).

[7]赵祥云.国家领导人著作英译规范的嬗变及其动因研究:从领导人著作的标题英译谈起[J].《上海翻译》,2018(3).

[8]窦卫林.如何提高中国时政话语对外传译效果[J].探索与争鸣,2016(8).

[9]陈亦琳,李艳玲.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中国政治话语传播研讨会综述[J].红旗文稿,2014(1).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贾卉,孙敏唯.政治文献英译的创新:基于语料库的十九大与十八大报告英译文比较[J].上海翻译,2018(5).

[12]黄丽贤.浅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J].疯狂英语,2018(3).

[13]陆谷孙,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4]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

[15]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16]Qiao,Zengrui.Translation Theory: Review on Translation Experience and Translation Art[M]//Schulte,R.,Biguenet,J.Theories of Translation: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17]Lefevere,And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book[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8]季羡林,许钧.翻译之为用大矣哉[J].译林,1998(4).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20.08.002

[中图分类号]D60;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20)08-0021-10

作者简介:邓海丽(1973—),女,广东梅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 罗雨泽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5 00:48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