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查看: 366|回复: 0

大工20秋《电力企业管理》辅导资料十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8638
发表于 2021-3-8 20: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电力企业管理辅导资料十三主    题:  电力企业生产管理概论     
学习时间:2020年12月21日--12月27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理论学习:
每周文摘: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章规定“四个服从”,最根本的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中央强调“四个意识”,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都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表态上,要落实到行动上。
       摘选自《在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内    容:
这周我们将学习课件第九章中的第3-4节,主要介绍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度量指标;电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特点。
相关案例分析
在开始学习前,请同学们先阅读1个案例,在案例中加深对本次课程的认识。
1、刘家峡水电厂300MW水轮发电机的可靠性统计参数为:故障率λ=6.44次/a ,修复率μ=400次/a。求稳定状态下该水轮发电机的可用度A、不可用度 、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TF、平均修复时间MTTR及故障频率f。
解:根据可靠性统计指标的定义,由以下计算得到

利用相关公式计算电力系统的部分可靠性指标,可靠性表示元件或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使用条件下,无故障地发挥规定功能的概率。用这些指标可以定量的表示可靠性程度。通过本次课程,将学习多种可靠性指标,在理解的基础上得以应用。一、 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
(一)、可靠性管理的含义
(二)、可靠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的任务
1)研究与制定单个元件和由元件组成的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与统计方法,可靠性指标就是可靠性管理的目标;
2)根据可靠性计算指标,结合被管理对象的具体情况,建立可靠性模型,研究与制定可靠性的计算、预测、分配与评价的方法;
3)寻找提高被管理对象可靠性的途径和方法;
4)研究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最佳搭配。
2、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的内容
1)规划阶段
2)设计阶段
3)研制阶段
4)制造阶段
5)施工安装阶段
6)运行阶段
(三)、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的度量指标
设可靠度函数为R(t),不可靠度函数为F(t),根据概率论,在设备寿命时间T大于时间t的条件下,应有

取F(t)对时间的导数,就称为故障密度函数f(t),有

将故障密度函数与可靠度的比率定义为故障函数以表示,则

通过对元件的大量观测统计与理论分析,可以证明设备的可靠度R(t)是以λ(t)的时间积分为指数的指数型函数。

对电力系统与电力设备而言,可靠度,不可靠度和故障密度函数分别为:

目前电力系统中采用了下述一些主要的可靠指标。
1)故障率λ,故障率表示平均每台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故障次数,电力系统内的各种设备都是可修复元件,所以在研究其可靠性时,总是假设故障率为常数。
2)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TF。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又称为首次故障前的平均时间,其算式为

3)修复率μ,表示设备在过去的检修能力和维修组织安排的条件下,平均单位时间内完成修复的概率。它是一个常数。
4)平均修复时间MTTR,表示设备平均每次连续检修所用的时间,其算式为:
5)平均相邻故障间隔时间MTBF,两次相邻事故之间的平均时间表示设备平均每次检修后可以连续运行的时间,其算式为:
6)可用度A,又称为可用率或有效度,表示稳态下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概率,由于设备的寿命处于“运行”和“停运”两种状态的交替中,应有:  7)不可用度  ,又称损坏度或不可用率,表示系统处于停运状态的概率。因为
则有:
8)故障频率f,表示稳态下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故障次数,即  9)电力不足时间概率LOLP,又称电力不足概率,是在假定日尖峰负荷持续24h的条件下,系统可用发电容量小于负荷容量的时间概率期望值。目前在电力系统规划和安全运行中已广泛采用这个指标。
10)电量不足概率LOEP,是系统中由于发电机组强停运造成的不足电能与系统要求的电能的期望比值。
11)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I。是运行的系统在一年中的平均停电次数。
12)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SAIDI,是系统中的用户在一年中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
13)平均供电可用度指标ASAI,是一年中用户的可用电小时数与用户要求供电小时数之比。
(四)、电力系统可靠性与经济性
(五)、可靠性计算基础知识
串联系统
并联系统
复杂系统二、 电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
全面质量管理(TQC)是由企业全体人员参加的,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具有全面性质的,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资深专家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全员性的质量管理
3、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是PDCA循环,即充分利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这一科学的方法,它表明了全面质量管理要经过4个阶段的程序运转。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的基本方式

2.全面质量管理运行的特点
  1)大环套小环,周而复始  2)循环上升
(四)、全面面质量管理的保证体系
1、按管理层次和工作范围,建立全厂的、车间和科室的、班组等的质量保证体系。
2、按产品对象,建立产品的、部件的、关键零件的质量保证体系。
3、按业务系统,建立标准化工作体系,计量鉴定质量体系,安全监察工作体系和设备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等。三、本周要求掌握的内容
掌握的内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度量指标及其计算;电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工作方式、特点。四、习题
1. 刘家峡水电厂300MW水轮发电机的可靠性统计参数为:故障率λ=6.44次/a ,修复率μ=400次/a。求稳定状态下该水轮发电机的可用度A为()
A.0.98416
B.0.01584
C.0.1553
D.0.0025
2.平均相邻故障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平均修复时间之和。 ()
3.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
A.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B. 单一性的质量管理
C.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D. 独立性的质量管理
E. 全员性的质量管理
4.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是充分利用计划(Plan)——执行(Do)——处理(Action)——检查(Check)4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这一科学的方法。()
5、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网运行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之一。()
6、燃料管理是生产技术和财务的综合性管理。()
7、简要说明全面质量管理运行的特点
8、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式。习题答案
A   2.  √  3.  ACE  4. ×  5、√  6、√
7、1)大环套小环,周而复始  2)循环上升
8、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式是PDCA循环,即充分利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这一科学的方法。本内容由易百教育整理发布
网址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6-29 19:05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