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大《微观经济学》FAQ(七)
第七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一、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如何影响工资率?
替代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越高,人们也就愿意减少更多非市场活动,并增加用于工作的时间。随着工资率提高,居民户将中断任何其收益低于工资率的非市场活动,居民户会更多地转向市场活动。
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居民户的收入也就越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高就会使居民户对大多数物品的需求增加。作为非市场活动一个部分的闲暇也是这些物品中的一种。由于收入增加引起对闲暇的需求增加,所以,这也会引起用于市场活动的时间减少,从而劳动的供给量减少。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按相反的方向发生作用。工资率越高,一方面由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量也越多,但另一方面又由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量在减少。在工资率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这样,随着工资率提高,居民户供给的劳动增加。但当工资率继续提高时,收入一定会达到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相互抵消的水平。这时,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供给量就没有影响了。如果工资率继续提高,收入效应就要大于替代效应,从而劳动供给量减少了。居民户的劳动供给曲线并不是一直向有上方倾斜的,而是从某一点上向后弯曲的。这就被称为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二、经济租与生产要素供给弹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要素收入中经济租部分的多少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当生产要素供给无弹性时,它的全部收入就是经济租。当生产要素供给有无限弹性时,其收入中没有经济租;一般而言,要素供给既不是无弹性也不是无限弹性,收入中一部分是经济租,另一部分是转移收益。
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土地供给完全无弹性。不能通过提高收益增加土地供给。因此,从全社会来说,土地没有供给价格,也没有转移收益。因为国家不能舍弃这些土地而到国外去承租土地。即所有的土地收益都是经济地租。
从一个行业来看土地的供给是有弹性的。若地租稍减,土地会转移到次好用途上,但可以最低价格将一些土地保留在原有用途上,因此,实际所得与转移收益之间产生了差额,即经济租。
对一家厂商来说,要素的供给是完全有弹性的。假定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土地质量一样,产品具有同一性,要素价格是既定的,厂商按既定的要素价格愿意雇佣多少单位的要素就能雇佣多少,由于这种要素如果转移到其它厂商中去,一单位要素得到的价格仍然不变,实际收益等于转移收益。因此,不存在经济租。 三、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有哪几种?
现在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有三种:所得税、收入保障计划(社会保险与福利)、提供低于成本的物品与劳务。第一种政策是为了减少富人的收入,并把由税收得来的部分钱用于其他两项政策。这种政策的直接作用是减少了富人的收入,这就有利于平等。第二种政策是为了提高穷人的收入,保证穷人的基本生活必需,并提高他们的收入。第三种政策适用于整个社会。四、工会的存在对工资决定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中,工会是工人自己的组织,是在与资方进行各种形式经济斗争,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与工资水平的斗争中成立发展起来的。工会不受政府或政党操纵,完全是独立的,它也不是像政党那样的政治组织,而只是维护工人权益的经济组织。工会影响工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在劳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对劳动的需求的方法来提高工资,不但会使工资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就业。
2、减少劳动的供给。在劳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减少劳动的供给同样也可以提高工资,但这种情况会使就业减少。工会减少劳动供给的方法主要有:限制非工会会员受雇,迫使政府通过强制退休、禁止使用童工、限制移民、减少工作时间的法律等。
3、最低工资法。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这样,在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也可以使工资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辅导资料www.openhelp100.com
QQ或微信5152249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