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网院作业 发表于 2019-8-9 13:04:59

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辩证分析与制度安排

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辩证分析与制度安排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

摘 要: 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概念,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理论成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理念,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转变劳动力只是劳动者的商品的传统观念,树立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新观念。辩证认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 新发展理念; 辩证认识; 制度安排
一、引言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定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理论界从新发展理念的理论特质、现实意义与理论作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用与创新视角,对新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一是认为新发展理念具有人民性、系统性、实践性、前瞻性等理论特质;二是认为必须从树立人民主体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动态性思维和阶段性思维的角度,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三是认为依据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能够构建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新理论,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理论,发展中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四是认为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就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本研究认为,研究和探讨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需要通过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深入揭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是需要通过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深入揭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理论内涵;三是需要在深入认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探讨适应新发展理念内在要求的制度安排;四是在深入认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即要把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商品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劳动力既是劳动者的商品,又是劳动者的资本的新观念,对该问题的深度研究是对传统价值理论的深化,为理解新时代新理论的现实意义提供理论支持。
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辩证关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辩证统一关系构成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在此,创新寓于引领,协调重在发展,绿色造化环境,开放旨在融合,共享意在公平。从辨证统一关系视角,本研究对其具体内涵与辨证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新的本质特征是劳动创新或具体劳动的创新
我们知道,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无论是思想、理论和文化,或是技术和产品,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生产的结果,统称为劳动生产品。劳动生产价值和使用价值,任何具有独特使用价值的思想、理论、文化或是技术、产品,都是通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生产出来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劳动的创新,就是由劳动生产的使用价值的创新。思想劳动创新产生新的思想价值,理论劳动创新产生新的理论价值,文化劳动创新产生新的文化价值,技术劳动创新产生新的技术价值,产品劳动创新产生新的产品价值。新的思想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技术价值和产品价值,是一种从质上不同于传统的思想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技术价值和产品价值。这是因为,“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在这里,尽管商品的质的差别是因为使用价值质的不同,但其实不只是商品,就是思想、理论、文化或者技术,没有哪一个不是因为使用价值的不同而存在质上的差异。使用价值是由具体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的不同就是具体劳动的不同。“如果这些物不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从而不是不同质的有用劳动的产品,它们就根本不能作为商品来互相对立”。商品创新的本质就是具体劳动的创新,就是具体劳动生产的使用价值的创新。如果说商品的质的差别是由于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形成的,那么思想、理论、文化或者技术的质的差别又何尝不是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形成的呢。据此,本研究认为,新发展理念提倡创新,就是提倡具体劳动的创新,这是创新的本质特征。
重视创新劳动的理论内涵及其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对创新本质的把握,也有利于在具体实践中对创新方向的把握。具体劳动分为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重复劳动只是简单地重复生产使用价值,重复的脑力劳动只是照搬传统的思想、理论、文化或技术等,不利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重复的体力劳动也只是生产品质不变的产品,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创新劳动生产新的使用价值,创新脑力劳动用新的思想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或者技术价值替代传统的思想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或者技术价值,能够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的体力劳动也能够生产出新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使用价值产品,能够促进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劳动只是区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生产价值,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认为,具体劳动就是有用劳动,生产的产品就是有用的产品,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其实,具体劳动是有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的区别的,重复劳动生产的使用价值低,具有供给丰富性的价值特征;创新劳动生产的使用价值高,具有供给稀少性的价值特征。我国之所以出现生产过剩、库存增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现象,就是因为物质生产的重复劳动有余,创新劳动不足。不只是物质生产的情况如此,就是思想、理论和文化方面的生产也是如此,不断重复的脑力劳动生产出不断重复的思想、理论和文化产品,学术作品的照搬照抄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所以,提倡具体劳动的创新,不仅仅是因为去库存的需要,而且也是思想、理论、文化创新建设上的需要。只有不断地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劳动创新,才有可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有可能缓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矛盾。
(二)协调的重点在于创新劳动和资本配置方面的总体和结构上的协调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就“协调发展观”问题进行了清晰地界定:“统筹协调、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他认为,协调问题首先要有系统思维,“一盘棋”思想;其次,需要规划引领,统筹协调;第三,需要融合发展与机制建设。
本研究认为,从国家可持续发展层面,协调的重点首先是平衡发展问题。协调内容既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总体和结构上的平衡充分发展,也要协调区域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平衡与融合发展。而要获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劳动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只是比较重视经济的创新劳动,相对忽视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创新劳动,那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发展就不可能平衡充分。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经济方面的劳动创新是比较重视的,而对其他各方面的劳动创新似乎重视不够。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呼唤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也可能源于此因。
从融合发展角度,协调发展必然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同步进行,全面发展。从目前中国现实发展情况看,区域之间的劳动创新程度存在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创新劳动程度较高,重复劳动程度较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创新劳动程度较低,重复劳动程度较高,这是区域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所在。为此,区域协调发展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区域创新劳动平衡充分发展的体制机制。在保持创新劳动平衡充分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资本的平衡充分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建设,不能没有资本的参与。只注重经济的资本投入,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二者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平衡充分的。区域间的发展也是如此,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的资本比较充足,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资本缺乏,导致区域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资本的协调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新时代新理念的互为促进与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都要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开放发展为手段,以共享发展为目的。绿色发展离不开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劳动和资本的重复使用,无论生产的是经济产品或是政治文化产品,都是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劳动和资本的创新使用,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既是资源的有效利用,也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劳动和资本的平衡充分发展。劳动和资本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既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也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造成劳动和资本等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所以,绿色发展必须以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前提,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同开放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创新发展不只是需要国内的劳动和资本创新使用,而且也要引进国外先进的劳动和资本;不只是把国外先进的劳动和资本引进来,也要把国内传统的劳动和资本输送出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政策主张,坚持的就是以开放发展促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原则。
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终极目的。劳动和资本共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成就,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就应该共享改革开放各方面的建设成就。如果劳动者共享的程度不高,只有少数人或者部分人享受的程度很高,就不符合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的原则,也不利于提高劳动者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积极性。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劳动的积极作用十分重要。没有劳动的平衡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所以本研究认为,劳动者共享发展具有天经地义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因为资本参与共建各方面的建设成就,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资本所有者共享发展就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损害。劳动和资本、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新发展理念提倡共享发展,不是因为需要提高劳动者共享发展的程度而否定资本所有者共享发展的权利。坚持新发展理念,之所以在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同时,还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就是因为需要通过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实现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共建共享改革开放各方面的建设成就。
三、以劳动价值理论为依据,辩证认识新时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新发展理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阶段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需要的一种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阶段同样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新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则,就难以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一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制度安排。公有制和私有制作为两种典型的所有制形式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混合所有制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公有制、私有制能否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需要研究的理论课题,也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关注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私有制以及混合所有制,不只是共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建设成就的力量,也是共享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的一员。这就提出了一个需要深化认识的理论问题:劳动、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都参与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建设,劳动者、公有资本所有者和私有资本所有者似乎应该共享各方面的建设成就,那么资本所有者占有资本收入、共享发展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新时代需要坚持的分配制度又是什么?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就必须回答上述需要深化认识的理论问题。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政策主张,也是我们需要作出理论解释的问题。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劳动者贫困,资本所有者富裕,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因此,是否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成为人们议论较多的话题。有人甚至认为,劳动者贫困、资本所有者富裕、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是因为发展私有资本、发展私有经济的结果。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否定非公有制经济,才有可能解决这个矛盾。这种认识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势必影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执行力,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和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之所以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既是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制度保障,也是为纠正上述思想认识。本研究认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贯彻新发展理念,就需要讲清楚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共享发展的道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如果只是把他的劳动力当作商品,获得与劳动力价值相当的劳动收入,那么其就仅仅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共享发展的程度不可能有比较高的水平。资本收入如果被认为是对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那么资本所有者共享发展似乎就是不合理的享受。因此,需要通过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说明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性及其合理性边界。这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如果能够把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性依据及其理论边界讲清楚,那么,我们既可以揭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也能够阐述坚持新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道理。
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能够揭示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性及其理论边界。我们知道,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其中,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形成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因为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比例而生产出来的;超额剩余价值是因为增加使用资本,提高生产力,降低个别价值,导致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形成的。应该说,三者的定义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如果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既没有延长劳动时间,也没有增加劳动强度,那么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究竟是因为劳动的作用,还是因为资本的作用,就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理论问题。即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或者延长了劳动时间,或者增加了劳动强度,也是形成绝对剩余价值,同超额剩余价值不是相同的概念。所以,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是因为增加使用资本、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结果。从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有的意义上说,超额剩余价值归资本占有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需要进一步厘清的问题是,因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仅产生相对剩余价值,而且还出现超额剩余价值。如果超额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那么因为资本占有相对剩余价值是无偿的,就会认为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也是无偿的,故而是一种不合理的资本收入。其实,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虽然都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关,但前者是因为生产力水平提高降低了生活资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应地改变了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形成的,后者则是因为生产力水平提高,降低了个别劳动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由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部分形成的,二者不是相同的概念。因此,不能以资本占有相对剩余价值是不合理的收入,来否定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的收入的合理性。需求者以社会价值决定的价格购买个别劳动的产品,把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部分转移给个别资本,形成超额剩余价值,并转化为个别资本的超额利润。需求者占有产品的使用价值,支付与社会价值相等的价格;个别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让渡了产品的使用价值,所以,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不是无偿占有而是有偿占有,因而可以说是一种合理的资本收入。如果把资本对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的占有也视为是无偿的不合理的话,那么,资本所有者就没有什么收入可以认为是合理的。这显然同新发展理念允许资本所有者共享发展的认识不相符合。如果资本所有者对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的占有被认为是合理的话,那么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因为都是合理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我们就不能认为二者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应该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有相应的理论依据的,这就揭示了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道理。因此,坚持新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的。
辩证认识资本收入的合理性边界也为界定劳动收入的合理性边界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以上的分析,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边界可以确定为,资本所有者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劳动者占有必要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资本所有者据此产生增加使用资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者由此产生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因为资本所有者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劳动者占有必要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劳动收入,二者才有能力共享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全民共享、全面共享的程度才有可能提高。不过,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界定只是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的理论前提,如果现有的分配制度难以实现这种理论前提,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也就不太可能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资本利润挤占劳动收入的现象客观存在,劳动者难以像资本所有者那样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建设成就,这既是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原因,也是新发展理念需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使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的政策主张,就是为了解决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了提高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的程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就是要坚持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就是要形成和完善要素贡献应该归要素所有者所有的体制机制。劳动的贡献在于生产必要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资本的贡献是形成超额剩余价值。所以说,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是一种有可能合理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边界的政策安排。据此,本研究认为,这是一种有可能实现共建共享发展的分配制度。
四、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制度安排
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制度安排,一是有利于共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建设成就;二是有利于共享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建设成就。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共建的目的,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制度安排,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应运而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制度保障。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改革和完善产权制度。一是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必须“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二是“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有利于摆脱行政对国有资本经营的直接干预,提高国有资本的营运效率;有利于国有资本依据市场规律流动,实现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优化公有制经济布局。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形式,能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做大企业规模,做强做优企业竞争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能够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经验表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大提高了劳动者就业水平,大大提高了社会供给能力。非公有制经济在共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建设成就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产权制度至关重要。通过完善产权制度,保障非公有制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有利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制度保障。
新发展理念内在要求广大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也就必然要求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分配制度,保证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只是一种政策导向,要保证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安排相配合,才能保证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如果仅把劳动力当作劳动者的商品,劳动者得到的就只是与劳动力价值相当的劳动收入,剩余价值全部为资本所有者所有,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的程度无疑是比较低的。所以,应该建立一种能够使劳动力不仅是劳动者的商品,而且也是劳动者的资本的制度安排。劳动者不只是获得与劳动力商品价格相应的劳动收入,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而且也可以通过劳动力资本分享部分剩余价值转化的财产收入,提高共享发展成果的能力。这种制度安排本就是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上,劳动者如果能够持有股份,就是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理由是,劳动者直接参加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劳动,可以获得与劳动力价值相当的劳动收入,这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持有股份参与分红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转化的财产收入,这是一种个人所有制;股份代表一种价值形态的生产资料,劳动者持有股份就是一种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如果这种制度安排得以建立并广泛推广,劳动力就能够成为劳动者的资本,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的程度就可以大大提高。
为什么说在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劳动力就能够成为劳动者的资本呢?本研究认为,劳动力之所以成为劳动者的资本,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能够实现它的价值及其增值;二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者能够占有劳动力的价值及其增值,就象资本之所以叫做资本,是因为它有价值和价值增值以及资本家占有资本价值和价值增值的特征一样。毫无疑问,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不只是生产出自身的价值——劳动力价值,而且也生产出剩余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增值。在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持有股份能够占有剩余价值转化的财产收入,也就是劳动者可以占有劳动力的价值及其增值,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两个特征具备,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概念成立。因此,建立和健全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使得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不只是提高了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的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这是因为劳动者凭借劳动力资本,具有同资本所有者对等的经济地位。
新发展理念也不排斥资本所有者共享发展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建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建设成就的不只是劳动者,也包括资本所有者。然而,传统的思想认识是,资本收入是由剩余价值转化的,资本所有者共享发展成果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构建新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以适应资本所有者可以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发展理念。资本贡献在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能够形成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超额利润,资本占有超额利润是因为它对发展生产力作出了贡献,因而不是对超额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而是有偿占有。这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也可以说是新的非正式制度安排。用这种新的思想观念取代传统的思想认识,新发展理念不排斥资本所有者共享发展成果就有了理论依据。再者,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也有一个思想观念需要转变的问题。至今,仍然有人认为,马克思讲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商品而不是劳动者的资本,如果认为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就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其实,马克思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认为劳动力只是劳动者的商品。劳动者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不能把劳动力同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满足劳动力再生产需要的生活资料,他就不得不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劳动力只是劳动者的财产(它将不断自行更新,自行再生产),而不是他的资本。劳动力是他为了生存而能够不断出卖和必须不断出卖的唯一商品,它只有到了买者即资本家手中,才作为资本(可变资本)起作用”。即便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马克思也没有否定劳动力是资本,只不过他认为劳动力不是劳动者的资本,而是资本家的资本(可变资本)。如果不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是上述的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概念也就说法成立了。把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商品的观念转变为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观念也就有足够的理论依据。
坚持新发展理念,还需要建立创新发展的制度安排、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绿色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开放发展的制度安排等等。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些问题已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本研究在此扼要地陈述,以求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创新发展的制度安排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是,“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绿色发展的制度安排是,“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开放发展的制度安排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等。只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以上各项制度的改革,新时代新发展理论之花就能长开不败。
五、 辩证认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也发生了新变化,不只是出现了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生产过剩、库存增加,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且也出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缓和这些社会矛盾,不是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能解决的。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发展虽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必须是科学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原则。创新发展能够解决生产过剩、库存增加、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协调发展能够解决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绿色发展能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如何得到满足的问题。开放发展能够解决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封闭落后的问题。共享发展能够解决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问题,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可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能够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治理社会主义市场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都是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习近平同志在总结历届领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更加有利于统筹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制形式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公有制形式,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即便国有企业,也在逐步通过深化改革,发展为混合所有制形式。不过,人们一般认为,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到了混合所有制阶段就似乎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通过辩证认识新发展理念,劳动者要能够共享发展成果,需要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不建立这种制度安排,劳动力就只是作为劳动者的商品,也就不太可能大幅度提高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的程度。所以,我国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不能仅仅停留在混合所有制阶段,要以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为目标。对此,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人认为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不符合现有政策的要求。其实,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提出来的政治主张,应该是所有制形式改革的最终目标。“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基础和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我国就必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基本具备了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基础和条件,因此不应该束缚于现有政策,更不应该束缚于现有的思想观念。辩证认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对于深化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通过市场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劳动力需要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作为商品交换。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很难接受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商品的观念。通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关于劳动力商品问题的大辩论,理论界才基本上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商品,是一个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理论概念,有利于劳动力要素的市场有效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社会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因为劳动力只是作为劳动者的商品,劳动者只能得到与劳动力价值相当的低收入,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现象难以避免,与共享发展的新理念相冲突。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必须转变劳动力只是劳动者的商品的观念,树立劳动力也是劳动者的资本的观念。不过,现在仍有人坚持劳动力是商品而非资本的观念,甚至认为讲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有违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果这种观念不转变,就有可能成为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和共享发展程度的思想障碍,唯有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有可能解决。要使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就需要所有制形式的变革,需要建立健全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因为对马克思主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理论理解不透,或者因为政策还没有明确的表示,有人认为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把公有的生产资料划归个人所有,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和私有化,因此对重建个人所有制持保留意见。这是深化所有制形式改革,树立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资本的观念上的障碍。这种障碍势必影响劳动者共享发展的程度。再者,资本所有者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超额利润的资本收入,也一直被认为是资本对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这种传统观念否定资本所有者共享发展的正当性,与全民(资本所有者包括在内)共享发展的原则相违背,这也是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观念上的障碍。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我们摒弃这些传统观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体,这是传统政治经济学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辩证认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只是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需要,更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涵。我们曾经认为,具体劳动就是有用劳动,有用劳动生产的使用价值就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创新发展理论的深入认识,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创新的具体劳动生产的使用价值才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创新劳动是对重复劳动的扬弃,对创新劳动和重复劳动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认识,不只是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含义和必要性,更是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扬弃。开放发展要求引进来和走出去,招商引资是引进来,开发“一带一路”需要资本输出,那是走出去,这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资本输出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如果因为发展生产力产生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超额利润被资本占有,被认为是对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那就有可能不主张开放发展。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超额利润被资本占有究竟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也是政治经济学需要研究而且必须研究的理论问题。共享发展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劳动者只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是否能够共享发展应该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又一个内容。应当说,劳动者只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是不太可能共享发展成果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商品,劳动者生活贫困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劳动力只有成为劳动者的资本,劳动者才有可能提高共享发展的程度。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不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能够生成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又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这也是政治经济学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绿色发展需要节约和有效使用资源。传统政治经济学比较注重研究的是生产关系,而对有效使用资源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深入认识资源有效利用的相关理论。因此,辩证认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许多需要研究和必须研究的理论课题。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概念,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的必然。(3)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4)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就是建立健全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有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树立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超额利润归资本所有者所有是合理合法的思想观念。(5)只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有可能充分调动起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6)建立健全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能够为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和劳动者共享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一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要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要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四是要建立健全与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也就是在混合所有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辩证认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将极大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涵。
参考文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李松龄. 劳动力资本属性的辩证分析与现实意义. 福建论坛,2017(4).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Dialectical Analysi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New Era and New Development Concept——Deepening Understanding Based on Labor Theory of Value
LI Song-ling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9, China)
Abstract:The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is a theoretical concept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the new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t is a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adhering to and develop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labor and labor value theory.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ness and sharing are dialectical relations of unity of opposites. To carry out the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uphold and perfect the socialist basic economic system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to establish the individual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n the form of value based on labor,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that laborers are only commodities of laborers, and to establish the new ideas that the labor is capital of laborer.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new era;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辩证分析与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