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秋学期奥鹏南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15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满分:1)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 ) (满分:1)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
C. 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
D. 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满分:1)
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科学的世界观
D. 无产阶级世界观
4.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 ) (满分:1)
A. 绝对的一致
B. 完全的平衡
C. 无差别的统一
D. 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5.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满分:1)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6.假象是指( ) (满分:1)
A.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D.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7.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 (满分:1)
A. 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B. 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
C. 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
D. 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8.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 (满分:1)
A. 事物的相对性
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 事物的变化
D. 人的自觉能动性
9.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满分:1)
A. 生产实践
B. 科学实验
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 以上都不是
10.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满分:1)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劳动者的分工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商品的交换方式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满分:1)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人脑是( ) (满分:1)
A. 思维的机器
B. 思维的源泉
C. 思维的物质器官
D. 思维的物质外表
1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满分:1)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
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14.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 (满分:1)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15.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满分:1)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D.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16.“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 ( ) (满分:1)
A. 机械决定论观点
B. 历史宿命论观点
C. 历史循环论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7.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满分:1)
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C.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D.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18.认识的本质是( ) (满分:1)
A. 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19.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满分:1)
A. 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 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20.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 ) (满分:1)
A.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
C.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D. 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
2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 (满分:1)
A. 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B. 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C. 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
D.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2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满分:1)
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 运动与静止是辨证统一的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3.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 ) (满分:1)
A. 普遍矛盾
B. 内部矛盾
C. 主要矛盾
D. 次要矛盾
24.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 (满分:1)
A. 不可改变的
B. 可以改变的
C. 可以任人创造的
D. 完全与人无关的
25.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 (满分:1)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6.“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 (满分:1)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27.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满分:1)
A. 劳动对象系统
B. 信息传递系统
C. 生产工具系统
D. 能源动力系统
28.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满分:1)
A. 血缘亲族关系
B. 政治思想关系
C. 阶级压迫关系
D. 社会生产关系
2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满分:1)
A.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 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0.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满分:1)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31.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是指 (满分:1)
A. 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
B. 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C.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规律的运用是客观的
32.生产关系是指( ) (满分:1)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
D.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3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 (满分:1)
A. 生产关系的发展
B. 生产力的发展
C. 上层建筑的发展
D. 经济基础的发展
34.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满分:1)
A. 运输设备
B. 仓储设备
C. 维修工具
D. 生产工具
35.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 ) (满分:1)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B. 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
C.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
D.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36.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 ) (满分:1)
A.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
D.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3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满分:1)
A. 事物的普遍联系
B.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C.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D. 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38.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它是( ) (满分:1)
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9.规律是( ) (满分:1)
A.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4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满分:1)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 辩证的否定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4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 (满分:1)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庸俗进化论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4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 (满分:1)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43.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 (满分:1)
A. 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
B. 各种力量之和
C. 各种知识之和
D.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4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满分:1)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社会风气
45.概念、判断、推理是( ) (满分:1)
A.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46.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 (满分:1)
A. 古希腊哲学和古印度哲学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 历史主义和机会主义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满分:1)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精神的
C. 世界是统一的
D. 世界是发展的
48.生产力的含义是指( ) (满分:1)
A. 人的体力的支出
B. 人的脑力的支出
C. 所有制、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49.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满分:1)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50.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满分:1)
A.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 法官审理案件
C. 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二、多选题:
1.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满分:1)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2.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联系的有( ) (满分:1)
A. 森林覆盖率的大小影响气候
B. 人口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 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
D.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3.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的有( ) (满分:1)
A. 自然辩证法
B. 朴素辩证法
C. 唯心辩证法
D. 唯物辩证法
4.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满分:1)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5.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满分:1)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满分:1)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7.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满分:1)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8.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有( ) (满分:1)
A. 工人在工厂织布
B. 警察追捕逃犯
C. 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D. 教师在教室讲课
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 (满分:1)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10.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有( ) (满分:1)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 长堤潰蚁穴,君子慎其微
11.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 (满分:1)
A. 感觉
B. 概念
C. 判断
D. 推理
1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 (满分:1)
A. 古为今用方针
B. 历史分析方法
C. 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 阶级分析方法
1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满分:1)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4.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有( ) (满分:1)
A. 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认为英雄创造历史
C. 承认人的自觉活动有重要作用
D. 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1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 (满分:1)
A.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的各类要素之中
C. 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D.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16.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 (满分:1)
A. 渔猎社会
B. 原始社会
C. 农业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1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满分:1)
A.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B.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C.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它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18.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 (满分:1)
A. 沉舟側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1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满分:1)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0.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满分:1)
A.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 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C.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D. 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21.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满分:1)
A.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2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满分:1)
A. 国家政权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生产方式
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满分:1)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24.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 (满分:1)
A. 立足必然性,防止和预防偶然事件的发生,增强对偶然性事件的预见性
B. 抓住偶然性,由偶然性入手研究必然性
C. 以必然性客服偶然性
D. 以偶然性修正必然性,补充必然性
2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满分:1)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26.下列选项中,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有( ) (满分:1)
A. 《红楼梦》
B. 《物理学》
C. 《本草纲目》
D. 《汉语语法》
27.一切哲学都是( ) (满分:1)
A.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28.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 ) (满分:1)
A. 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运动
B.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C.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D.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9.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国家的显著特征有( ) (满分:1)
A. 按地域划分居民
B.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C. 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D. 维护社会秩序
30.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满分:1)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发展
D.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1.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满分:1)
A.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 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 认识是一个过程
32.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满分:1)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 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
D. 产品的分配方式
33.矛盾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满分:1)
A.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活得发展
B.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D. 矛盾双方完全同一,没有对立也没有差别
34.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满分:1)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35.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满分:1)
A.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 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 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
36.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满分:1)
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3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满分:1)
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38.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 (满分:1)
A.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 群众运动天然合理的观点
C.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39.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指 (满分:1)
A. 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有事不确定的
B.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C.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
D. 原因与结果是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
4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满分:1)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三、判断题:
1.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矛盾就是事物的斗争,因此不存在同一性。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发展观。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5.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6.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它不是社会的产物。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7.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8.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不具有重复性。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9.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