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福师《人文地理学》模拟练习题
《人文地理学》模拟练习题一、填空题
1我国古代出现过四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即 、 、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2文化的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 。
3乡村聚落按其形态可分为 、 和半聚集型农村聚落。
4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 、 、 等因素也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德国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李特尔应用 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
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
6把旅游视为一个系统,它是由 、 和 等要素构成。
7地理景观包括 和 。
8我国规定,可以设市的城镇聚集人口是 。
9.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 、 、 。
10.布莱克人口转变的五阶段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⑤ 。
11.传统农业有 、 、 、 四种类型
12.影响个人产生旅游动机的因素主要有:① 、② 、③ 。
13.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既包括人类 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 的空间范围。
14.评价一国政府的质量,除政治性质外还有 、 、 。
15.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包括社会性、 和 。
16.在文化的扩散过程中,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等级扩散、 和
。
17.佛教根据传播方向及教义的不同可分为 、南传佛教和 。
18.现代农业类型有:牲畜育肥农业、 、 、市场园艺农业、
和谷物农业六种。
19.第一次工业革命称之为 ,第二次工业革命称之为 ,第三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石油时代。
20.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有 和 。
21.世界语言主要有 、汉藏语系、 、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言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22.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和 。
23.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有地中海、 、 东南亚和 。
24.民俗的内涵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地方性、 、 和集团性。
25.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
26.旅游作为一个系统,它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 、 和旅游媒介。
27.人文地理学以 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二、名词解释
1.实证主义
2.拉采尔
3.适度人口
4.城镇体系
5.经济全球化
6.可持续发展
7.文化区
8.人口分布
9. 人文地理学
10. 形式文化区
11. 文化(泰勒)
12. 人口迁移
13. 环境感知
14. 旅游动机
15. 形式文化区
16. 政治地理单元
17. 适度人口
18. 人口转变
19. 人口构成
20. 人口年龄构成
21. 人口性别构成
22. 种族
23. 功能文化区
24. 人地相关论
25. 旅游业
三、单项选择题
1.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
A、希罗多德 B、希波革拉第 C、柏拉图 D、埃拉托色尼
2.人地关系是指人与 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A、社会环境 B、自然生态 C、经济环境 D、地理环境
3.制度文化亦称为 文化。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法律
4.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与四个哲学方法论流派有关,其中之一是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理性主义 D、直觉主义
5.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 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 B、生态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口系统
6.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
A、交流和传教 B、经商与贸易 C、武力侵略 D、文化侵略
7.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
A、资源价值 B、收入水平 C、距离远近 D、感知环境
8.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 界限。
A、移动 B、通勤 C、地域 D、网络
9.下列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是 。
A、印度 B、泰国 C、阿富汉 D、缅甸
10.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 国。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1.属于文化特质的概念为 。
A、宗教 B、佛教 C、寺庙 D、信徒
12.下列属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一致的国家是 。
A、荷兰 B、墨西哥 C、印度 D、南非
13.促使美国城市在20世纪迅速拓展的主要因素是
A、政府无法管理私有土地 B、城市缺少用地规划
C、人均住房面积的扩大 D、各类城市交通的发展
14.最为本质的城市聚落定义依据是聚落的 。
A、空间规模 B、人口结构 C、产业功能 D、基础设施
15.下列主要信奉基督都的国家是 。
A、新西兰 B、印度尼西亚 C、阿富汉 D、缅甸
16.第一次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是德国地理学者 ,他也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AF•拉采尔 BJ•白兰士
CA•赫特纳 DE•C•森普尔
17.生态论是美国地理学家 提出的,他认为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的科学”,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AJ.白吕纳 B P.M.罗克斯比
C H.H.巴罗斯 D 孟德斯鸠
18.1944年, 人口学家诺特斯坦发展的兰迪的理论,第一次提出了“人口转变”,并将兰迪的第三序列划分为三个阶段。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日本
19.下列国家属于黄色人种的是 。
A 印度人 B 爱斯基摩人
C 波利尼西亚人 D 索马里人
20.下列属于民俗文化的是 。
A 足球 B 服装 C 服饰 D 棒球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同心圆模型是1929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 提出来的。
A E.W.伯吉斯 B H.霍伊特 C C.D.哈里斯 D E.L.乌尔曼
22.下列没有拥有客家方言的省份是 。
A四川省 B 海南省 C 湖南省 D 安徽省
23. 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 B、胡焕庸 C、张相文 D、李旭旦
24. 制度文化亦称为 文化。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法律
25.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26.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 。
A、自然因素 B、行为因素C、气候因素 D、海拔因素
27. 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 的行为。
A、出生地 B、定居地 C、迁入地 D、迁出地
28. 1934年, 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 B、布莱克 C、兰迪 D、诺特斯坦
29. 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 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 B、生态系统C、社会系统 D、人口系统
30. 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 说。
A、食物短缺 B、食物过剩C、宴享 D、需求
31. 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 农业。
A、狩猎 B、采集 C、定居 D、迁移
32.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 与生产能力过剩。
A、需求不旺 B、需求过旺C、需求稳定 D、需求波动
33. 种族是指在 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B、社会形态C、自然体质D、心理素质
34. 一般认为, 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 B、劳动 C、行为 D、心理
35. 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
A、交流和转教 B、经商与贸易C、武力侵略 D、文化侵略
36. 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
A、资源价值B、收入水平C、距离远近D、感知环境
37.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 界限。
A、移动 B、通勤 C、地域 D、网络
38. 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
A、区域 B、国家 C、地区 D、世界
39.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
A、麦金德 B、马汉 C、柯恩 D、斯皮克曼
40.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
A、汉一藏语系B、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D、科依桑语系
四、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实证主义的人文地理学方法论是从经验主义方法论演化而来的。( )
2.法国学派的特点是特别重视大区域研究,重视实地考察。( )
3.行为文化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之间的一种文化。( )
4.国境线可以影响铁路等交通网的连通性。( )
5.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及其分布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
6.低死亡率是前工业社会世界人口特征之一。( )
7.客源地是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 )
8.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自然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
9.书面文化是以书面形式而凝固了的精神文化。( )
10.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流动的人口数。( )
11.原始农业类型的特点是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 )
12.家用电器工业比半导体工业扩散与转移的更快。( )
13.种族是指在社会文化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
14.粤方言又叫“广东话”,其地域分布与广东省行政界线并不一致。( )
15.人类的迁移空间行为具有距离偏移的规律性。( )
16.首都是一国经济权威机构聚集的地方,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
17.人口文化构成是各种文化指标下的人口占文化总人口的比重。( )
18.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归纳逻辑。( )
19.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文化认同现象。( )
20.历史因素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内在性因素)( )
21.种族是自然地理概念。( )
22.语言不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23.佛教是民族宗教。( )
24.海登(B.Hayden)提出了农业起源的人口宴享说。( )
25.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 )
五、简答题
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性特征
2.简述影响城市化的机制
3.简述人地关系协调论的主要观点
4.简述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简述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6.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区域性
7.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8. 简述人地和谐论的主要观点
9. 功能文化区的概念与特征
10.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11. 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12.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13.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14. 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5. 兰迪人口转变的“三个序列”
16. 国家的基本特征
17. 旅游业的经济特性
18. 简述语言的本质特征
19. 简述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20. 列举世界语言分类法
六、论述题
1.试述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结合实例,依据当代城市发展趋势,论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策略。
3. 结合实例,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4. 从人类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差异分析文化的特点.
5. 试论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6. 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 试述关于人地关系的理论与思想的主要观点.
8. 分析论述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9. 请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谈谈你如何认识农业形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