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学者散文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90年代学者散文兴起的原因及意义。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保持了80年代那种日渐繁荣的态势,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热点。这次“散文热”的特点是:
①散文园地空前增多,散文作品大量涌现。专业性的散文刊物与非专业的刊物以及各种大报、小报的副刊大战,都给散文提供了极其充分的用武之地。各地出版社也闻风而动,竞相推出了从现代到当代众多的知名作家的散文集和众多的散文选本,如《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文库》《布老虎丛书》(散文卷)等等。这些专集与选本的问世,在读者中引起阵阵波澜,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
②增多了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识。90年代出现的文化、哲理散文,拒绝玩赏自慰的情趣,也不追求从一般的社会政治层面的审美时尚,而是强调对社会人生和文化历史的顿悟。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90年代出现的一部颇有影响的“文化散文”。这类散文在90年代时硕果甚丰的,杨绛、林非、雷达、顾骧等都在这一领域做过辛勤的耕耘。
③随着散文作者结构的多元化和散文审美的变革,一方面是大众化的通俗散文大量涌现,它以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洞察人的内心世界而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较为难懂的“新潮散文”。所谓“新潮散文”,即排斥传统散文的形式,在内容上清解“回忆”与“抒情”,在表现手法上常用象征、隐喻、荒诞、反讽以及意识流等,追求散文的新形式、新内容、新语言。这种近于朦胧、晦涩的“新潮”,似有“贵族化”倾向,但作为一种新艺术的探索,也说明了散文的发展不再是单向的,而是日趋多样化的。
90年代的“散文热”,并不意味着散文创作的现状是尽善尽美、尽如人意的,如有的散文写得太随意、太省力,不仅缺乏丰厚的内涵,而且在艺术上也缺乏追求,给人以粗制滥造之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