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题A卷
(229)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A卷)
教学站 学号 姓名 成绩
闭卷
在机读卡上作答,先用签字笔填写姓名、学生代号(远程学生为15位学号,函授学生从左到右第一位为0,然后填写14位学号),再用2B铅笔填涂对应学生代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请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2.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
A.不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3.《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7.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理论品质 B.理论基础 C.理论核心 D.理论内涵8.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9.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0.《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1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1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1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
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18.十九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9.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A.社会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2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请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3.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4.“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
A.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C.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D.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7.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符合原有理论的才是真理 D.能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才是真理8.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生产资本构成 D.预付资本量9.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包括
A.保持经济的稳定与适度增长 B.保持币值与物价的稳定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
A.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B.大型混合联合企业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11.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实行等价交换??
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1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
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
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13.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 D.资本输出?15.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有?
A.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C.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完全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1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1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A.I(v+m)=Ⅱc B.I(c+v+m)=Ic+Ⅱc
C.Ⅱ(c+v+m)=I(v+m)+Ⅱ(v+m) D.I(c+m)=Ⅱv18.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19.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2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并选择作答(两题各20分,共计40分。请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讲了下诉观点:
A. 孔子的“生而知之”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
B. 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
C. 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
D. 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
A.孙中山指出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
B.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
C. 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意义
D. 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
奥鹏作业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