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作业 发表于 2017-10-17 14:42:12

福建师范大学17秋《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 一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满分:2分
2.()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教师义务
B.教师职业声望
C.教师专业地位
D.教师权利
满分:2分
3.()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美国
B.英国
C.澳大利亚
D.法国
满分:2分
4.()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5.()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分
6.()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分
7.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满分:2分
8.()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意大利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满分:2分
9.()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10.()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满分:2分
11.()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满分:2分
12.1907年苏扎罗在()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斯坦福
B.耶鲁
C.哥伦比亚
D.普林斯顿
满分:2分
13.()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被调查者正在发生的外显行为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资料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满分:2分
14.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满分:2分
15.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教辅人员
B.教师
C.校长
D.教育行政人员
满分:2分
16.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满分:2分
17.()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A.教育问题
B.政治问题
C.经济问题
D.社会问题
满分:2分
18.()是指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A.结构性教育问题
B.跨时空性教育问题
C.伴生性教育问题
D.失范性教育问题
满分:2分
19.()就是根据不同的社会差别或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如财产的多寡、政治身份的显微、劳动熟练程度、社会声望的大小、文化水准的高低等等标准,对各种类型的社会集团的人们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A.文化分层
B.社会分层
C.政治分层
D.教育分层
满分:2分
20.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折点,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
A.《人类环境宣言》
B.《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满分:2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学校文化的功能包括()
A.导向作用
B.凝聚作用
C.控制功能
D.激励作用
满分:2分
2.课题的选择主要从()方面进行考虑,即根据课题的价值、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自身优势这三条原则来进行
A.意义
B.条件
C.类型
D.途径
满分:2分
3.以时间为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
A.代际流动
B.代内流动
C.竞争性流动
D.赞助性流动
满分:2分
4.美国组织社会学家艾兹尼根据权威的类型或组织的手段,将组织分为三类()
A.强制性组织
B.功利性组织
C.规范性组织
D.政府性组织
满分:2分
5.中国要实现赶超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
B.区域教育的发展应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
C.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D.教育系统需要应对三种压力
满分:2分
6.教育规范的特点()
A.规范的历史性
B.规范的民族性
C.规范的群体性
D.规范的控制性
满分:2分
7.根据划分的标准不同,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将教育功能分为()
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C.整合功能与限制功能
D.导向功能与传递功能
满分:2分
8.课堂控制的类型分类标准()
A.按控制的层次分
B.按控制的手段分
C.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按控制方式分
满分:2分
9.生活方式的指标体系有两种表现形式()
A.结构式
B.综合式
C.文化式
D.总结式
满分:2分
10.一个完整的教育行动至少包括:()
A.行动主体
B.行动客体
C.行动中介
D.行动者之间的互动
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社会局部渐变主要导致教育制度中部分内容的细微调整,包括教育观念、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施以及学校组织系统的变革()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过分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相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这是对社会化目标的背离()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3.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教育的绝对公平()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4.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稳()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5.教育定义研究范式强调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并以经验观察和调查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6.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具有人数少、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点()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7.过程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8.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师生互动独占型,即全部时间都用于师生互动;二是师生互动主导型,即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三是混合型,即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及无互动时间均占一定比例。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9.经济结构与教育制度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0.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1.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2.教育的过程本质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尤其是班集体生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以及学生对自己的三个最重要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环境之间的调适。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3.国家对课程的控制主要通过建立的教材编审制度而实现()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4.早期社会学家如帕克、斯莫尔等人曾研究过社会冲突,但到了帕森斯一代则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平衡等,而视社会冲突为社会病态,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开始重新注意社会冲突。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5.马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一般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与教师互动最多的是坐在正对面的学生,坐在最前面的学生互动最少()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6.从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互动关系来划分,国家现代化可分为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7.材料分析法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被调查者正在发生的外显行为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资料。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8.现象学方法论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并理解行动者的内心状态。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19.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规、法律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20.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A.错误
B.正确
满分:2分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www.openhelp100.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师范大学17秋《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