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老师 发表于 2017-8-31 16:27:51

华中师大17年9月课程考试《写作(1)》作业考核试题

华师17年9月课程考试《写作(1)》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华中师范大学

1.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其局限是()。
.叙述不详细
.真实性不强
.很难转换视角
.
正确答案:
2.所谓艺术的真实,是说文章所用的材料还要能反映生活的本质,符合()。
.美的规律
.生活发展的规律
.客观事实
.人的想象
正确答案:
3.下列属于公文专用语中&quot过渡用语&quot的是____。
.兹因
.是否可行
.综上所述
.兹经
正确答案:
4.不触不感,因遇而得感,因感而生情,因情而敷句。古人云:“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体现的是在感受的心灵化过程中()的作用。
.中间变量
.精神方面
.现实生活
.语言能力
正确答案:
5.以某个具体的场面描写作开头的方式,较多的见于____。
.消息
.通讯
.简报
.短论
正确答案:
6.&quot嬉笑怒骂,皆成文章&quot体现了____一种文体的风格?
.短论
.杂文
.小品文
.文艺评论
正确答案:
7.描写的“画眼睛”艺术,是指()。
.突出对象的本质
.善于选择视角
.善用语言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
8.写作活动是一个传递信息的整体运动系统,它由写作主体、写作客体、语言载体和读者受体等系统所构成。那么,写文章的作者,即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从一定意图出发,自觉进行写作活动的写作者是()。
.写作主体
.写作客体
.语言载体
.读者受体
正确答案:
9.比较观察是对于同一环境(或条件)下的不同事物所进行的对照观察。其优越点表现为()。
.容易发现差异和特征
.能详细地观察一样事物
.很好的观察事物的动态
.直接获得整体的印象
正确答案:
10.下列几种资料,属原始资料的是____。
.分类剪报
.会议记录
.读书笔记
.资料汇编
正确答案:
11.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称做是____。
.母题
.课题
.主题
.标题
正确答案:
12.在信函中,用于长辈的祝颂语是____。
.金安
.时绥
.近祺
.近安
正确答案:
13.主体的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生活积储,知识结构,思想品格和审美素养。那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的是写作主体要加强()。
.生活积累
.知识结构
.思想品格
.审美素养
正确答案:
14.用&quot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quot来证明反动派不打不倒的抽象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____。
.例证法
.引证法
.喻证法
.因果法
正确答案:
15.材料的真实,一方面指严格的真实性,一方面指()。
.叙述的真实性
.表达的真实性
.记录的真实性
.艺术的真实性
正确答案:
16.常以时空序列设置的结构类型是____。
.说明型
.议论型
.记叙型
.综合型
正确答案:
17.素材是指____。
.比较简明单一的材料
.文章中准备采用的材料
.未经过加工的材料
.作者已经掌握的固有材料
正确答案:
18.景物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
.人物形象
.心理刻画
.社会环境
.描写视角
正确答案:
19.以分列条款的叙述方法为主要写作特点的是____。
.章程
.计划
.总结
.简报
正确答案: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调查报告、总结一般都用第三人称写
.调查报告、总结一般都用第一人称写
.调查报告一般用第三人称,总结则多用第一人称写
.调查报告一般用第一人称,总结则多用第三人称写
正确答案:
华师17年9月课程考试《写作(1)》作业考核试题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反驳,可以反驳对方的()。
.论点
.论据
.论证
.材料
正确答案:
2.写作文艺评论要做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尊重艺术规律,拓宽();提倡实事求是,防止()。
.生活环境
.阅读领域
.审美视野
.以偏概全
正确答案:
3.消息的文体特征有()
.真实性
.时效性
.用事实说话
.简短精粹
正确答案:
4.报告文学的特征有()
.真实性
.新闻性
.文学性政论性
.
正确答案:
5.材料对于写作的意义体现在()。
.材料是基础
.材料是主题
.材料是成果
.材料是支柱
E.
正确答案:
6.消息的文体特征()
.真实性
.时效性
.用事实说话
.简短精粹
正确答案:
7.关于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材料是第二性的,主题是第一性的。
.材料是第一性的,而主题不一定以材料作支撑。
.材料是深化主题的手段,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在写作之前要广泛搜集,尽可能地多占有材料。
正确答案:
8.巧合是通过偶然来设置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所谓&quot无巧不成书,成戏必有巧&quot,就是指运用偶然因素巧妙地编织情节来反映生活的真实,以增强作品的故事性、戏剧性,产生艺术魅力。文学作品中运用巧合,要注意处理好()与()的关系。
.真实
.虚构
.偶然
.必然
正确答案:
9.写作中要学会仔细观察生活,这对于写作主体获得素材等都大有益处。从心理角度,影响观察的因素有()。
.兴趣
.注意
.错觉
.思维
正确答案:
10.关于综合消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是一种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的动向、成就和情况的新闻报道。
.这类消息综合大量材料和许多典型事例反映同一主题,集纳性地报道一个单位、系统中各个局部的有关新闻材料
.报道面广,涉及面大
.这类消息要求全面充分地占有材料,既有综合性材料,又有典型材料。
正确答案:
11.写作主体的素养主要包括()
.生活积储
.知识结构
.思想品格
.审美素养
正确答案:
12.对写作语言的要求有()。
.准确
.生动
.精炼
.有文采
正确答案:
13.如何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
.做生活的情人
.五官开放,用身心感受
.情绪体验
.多阅读
正确答案: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消息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迅速而简短的报道。
.消息,又称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新闻不是专指消息。
正确答案:
15.关于消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消息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迅速而简短的报道。
.正题,即正标题,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
.导语是消息特有的概念,是消息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特征。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最常见的是指稿子的第一段,但自然也可以指稿子的头三四段。
正确答案:
华师17年9月课程考试《写作(1)》作业考核试题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这体现了文章主题要新颖,要勇于在文章中提出独特的看法和主张,勇于突破习惯的思维定势,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跳出旧的窠臼。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2.比较接近于叙述的描写方法是白描。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3.文章中引用的科学原理、定义属于观念性材料。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4.把消息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这种分类方法是按写作特点来分。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5.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散文的语言可以说是最自由的,甚至可以用直白如话的形态与读者见面。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6.写作学术论文时,必须完整引用有关资料,即照录原文,不能任意删减或增添别的内容。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7.副题,也称为辅题、引题,其作用主要在于披露消息的某些重要、具体的细节,仿佛是正题的补充。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8.正确的主题,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要符合科学规律,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9.&quot据事以取义,援古以证今&quot体现的是议论方法中的引证法。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0.人们往往以“骨骼”比喻文章的材料,以“血肉”比喻文章的结构,而以&quot灵魂&quot比喻文章的主题,这十分形象而且贴切。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1.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主题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包含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2.不同的题材,决定了文章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的体裁。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3.论证是回答&quot证明什么&quot的问题。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4.深刻指的是作者要把笔触深入到生活现象之中,而不能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现象的罗列和叙述上,应该揭示事物的某种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15.所谓集中,是指主题要单一。一篇文章应该重点突出,不枝不蔓,围绕中心把问题说深说透。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表达一个主题,不宜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因此,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多线展开。
.错误
.正确
正确答案:

本内容由www.openhelp100.com整理发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中师大17年9月课程考试《写作(1)》作业考核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