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院[0767]《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在线作业资料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欢迎您!%E6%9F%AF%E8%8A%AC%E8%8A%AC同学学号:W16105570646002答案
主观题
1、
参考答案:
对小学生来说,从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不变的量是非常困难的,在本片段的操作活动所用的教具和操作的方法都不易让学生发现不变的量。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联系数学,教师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
2、
参考答案:
该片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并没有达到真正合作的目的,面对所讨论的问题,学生仅仅是猜测和估计。小组合作除了所提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还应该具有合作性,也就是说所提的问题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是能够解决的。实际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如果每一个采用小组学习策略的教师都能说出充分的理由,那么小组就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3、
参考答案:
本片段中教师的提问是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的两对边相等,但由于所提问不够明确和没有针对性,使得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主要关注的是所用折纸的形状和折叠以后的形状,并没有去观察边的关系。
4、
参考答案:
本片段通过计算平均身高,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对数据的观察中去发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对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是非常有效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学的常识和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尤其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经验性的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技能。
5、
参考答案:
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本片段中,教师指明学生上黑板演算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观察、发现、归纳的环境,但是教师并没有引导同学们去发现运算的法则,而是直接将归纳的结果告诉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片段中,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演算结果的反馈,仅限于判断对错,没有对引导学生去说出他们是如何计算的,他们所计算的方法和顺序是什么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从而失去了一次通过反馈引导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机会。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信息作出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反馈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学生获得反馈的信息,能加深对当前自己学生状况的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6、
参考答案:
课堂提问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本片段中教师的提问启发性不够,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缺乏导向性和创新性。
7、
参考答案:
本片断将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8、
参考答案:
本片断中,教师课前复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缺乏针对性和探索性,而从对话对课题的引入也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索的情境。
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如何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找准进行新知教学的起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起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把握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才能克服教学过易或者过难的现象发生,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9、
参考答案:
在本片断中,教师要求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其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算法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算法,无论程度如何,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10、
参考答案:
本片断中教师所提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问具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等功能。但课堂教学提问必须要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学习心理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爱好、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参考答案:
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是很难在生活中看见的,本片断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想象乌鸦喝到水的过程,很难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乌鸦喝水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几乎只能是靠想象。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的知识,要使数学教学有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12、
参考答案:
本片断中应用多媒体直观地引导学生观察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发现过程,学生的思路完全是跟着教师的多媒体演示走的,忽略了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动脑去发现的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13、
参考答案:
本片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不够明确,时机把握不当。
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本片段中,教师如果不知道学生对167究竟知道了多少,就盲目地让其小组合作,如果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合作的目的性就不强。小组合作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知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等因素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14、
“一定与可能性”教学片段评析
【案例描述】
师:(把3个黄球和1个白求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如果在袋子里随意摸1球,摸后放回,这样连续摸10次,你觉得会出现什么状况?
生1:7次摸到黄球,3次摸到白球。
生2:我猜是8次黄,2次白。
生3:我觉得是9次黄,1次白。
师:为什么这样猜呢?
生4:因为盒子里黄球有3个,而白球只有1个,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师:那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试试。
(一位上来摸,其余同学记录,结果竟然是7白,3黄,教室里哗然。)
【问题】试对本片段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和操作活动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本片段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没能让学生说出所有的可能结果,虽然摸到7白、3黄是小概率事件,但也是可能发生的。这样在学生的猜想和操作之间完全有可能出现猜想与操作结果不符的情况。要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必须要经过大量重复的试验才能发现规律。
15、
“编一道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题”教学片段评析
【案例描述】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和复习》一课的延伸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编一道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来说一说分数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生1:学校放学后,我和王亮在公路上练习长跑,我跑了15分钟,比王亮多用1/4,王亮跑了12分钟。
生2:李俊的爸爸上个月捕青蛙,卖了240元钱,这个月卖的钱比上个月多1/6,这个月卖了280元。
生3:小红和小军看一本故事书。小红从前往后看15小时看完,小军从后往前看10小时可以看完。两人同时看6小时可以看完。
教师对此一一予以肯定。
【问题】试对学生所编的应用题和教师的态度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本片段中,学生所编的应用题并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公路上练习长跑,捕青蛙都是不合法的行为,明显的看得出来,学生仅仅是为了编应用题而写的,而老师的完全采用一一肯定的方式,没有及时对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进行引导。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学时,应注意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
更多免费学习资料请登录www.openhelp100.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