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院作业 发表于 2017-7-22 16:27:02

网院北语17春《古代汉语》(一)作业1234(答案)

17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1
一、单选题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1.冬,晋文公卒。此句是典型的什么句型?()。
A.判断句
B.否定句
C.叙述句
D.疑问句
答案C
2.“公会齐侯于艾”句中“会”的词性是()。
A.动词
B.副词
C.名词
D.介词
答案A
3.“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中的“右”指()。
A.左右
B.右边
C.车右
D.向右行驶
4.在下列义项中,“叔”字的本义是()。
A.用手拾
B.排行在后的
C.比父亲年少的父辈
5.“君王为人不忍”,句中“忍”的意思是()。
A.忍耐
B.狠心
C.忍心
6.齐人有冯谖者……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此句中的通假字是___。
A.属
B.寄
C.食
7.根据字形分析,“朝”字的本义应该是()。
A.早晨
B.朝廷
C.早上省视父母、君王
D.朝见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中的“亡”属于什么用法()。
A.使动用法
B.被动用法
C.宾语前置
D.名词作状语
9.下列各词的古今词义不发生转移的是()。
A.弟
B.走
C.狱
D.货
10.下面几个形符,能表示与斧头有关意义的是()。
A.弓
B.刀
C.支
D.斤
11.对“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语序
B.是作宾语前置
C.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D.代词复指前置
12.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
A.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D.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详
13.“将殡于曲沃”中的“殡”的意思是()。
A.下葬
B.灵柩
C.停柩待葬
D.送葬的来宾
1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15.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二、多选题
1.下列字,只能用作宾语和介词宾语表示疑问的是()。
A.安
B.恶
C.焉
D.胡
2.“质”的义项有()。
A.本质
B.正直
C.朴实
D.朴素
3.“家”在古代的常用义有两个,分别是()。
A.家庭
B.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C.天子的后宫
D.诸侯统治的区域
4.下列句子中的“让”字,含有“退让”的意思的是()。
A.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B.刑仁讲让
C.当仁不让于师
D.公使让之
5.下列句子中的“之”,当人称代词讲的是
A.如语焉而未之然
B.之子于归
C.之沛公军
D.之二虫又何知。
三、判断题
1.“本”和“末”都是指事字。
2.“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的正确翻译是“在我还没有跌进沟里的时候想把他托付给你”。
3.“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宾语一般前置,如“不吾知也。”
4.“于是约车治装”中“约车”的意思是大约用很多的车。
5.“无乃尔是过与”中的“过”是动词,表示“责备”的意思。
17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2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所”字专门表示被动的句子是()。
A.所杀大臣,多吕后力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C.茨君之所使也
D.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
2.下列句中的“少”,有轻视,瞧不起之意的是()。
A.太后之色少解
B.邻国之民不加少
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亦自相少
D.十五岁矣,虽少
3.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4.许慎是下列那部书的作者:
A.《说文解字》
B.《尔雅》
C.《中原音韵》
D.《经传释词》
5.在“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中,“都城”属于()。
A.单纯词
B.合成词
C.词组
6.“祁奚荐贤”中的“贤”是指()。
A.祁奚
B.解狐
C.伯华
D.泛指有才能的贤者
7.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
A.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
8.对“毁乡校,何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能毁掉乡校
B.把乡校毁了,怎么样
C.为什么要毁掉乡校
9.《左传》是我国什么时候的历史著作?()。
A.春秋
B.战国
C.汉
10.关于《左传》作者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什么?()。
A.左丘明
B.刘向
C.杜预
D.司马迁
11.“恤孤独”中的“孤”指的是()。
A.老年无妻
B.年老无子
C.壮年无夫
D.年少丧父
12.“庄公寤生”中的“寤”字,正确的通假字应是:()。
A.勿
B.无
C.毋
D.牾
13.“饮水曲肱而枕之”句中“曲”的用法是()。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用如名词
D.用如动词
14.“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出自()。
A.《郑伯克段于鄢》
B.《齐桓公伐楚》
C.《宫之奇谏假道》
D.《烛之武退秦师》
15.甲骨文通行的年代是()。
A.周代
B.夏代
C.商代
D.秦代
二、多选题
1.下列句子中,用“是”来表判断的是()。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牍中是孰之过与
D.是社稷之臣也
2.对“从左右,皆肘之”的“肘”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A.胳膊
B.名词用作动词
C.用肘撞击
D.肘足
3.下列属于“过”的引申义的是()。
A.超过
B.过分
C.犯错误
D.过失
4.“书”在古代有含有“写,写字”的意思,下列句子中的“书”字还有此义项的是()。
A.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B.封书谢孟尝君曰
C.举秀才,不知书
D.书未发
5.下面几个字中,不是象形字的是()。
A.本
B.牢
C.牧
D.休
三、判断题
1.“其可再乎”表示感叹语气。
2.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楷书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思”和“殆”是同一个意思。
4.无以缩酒,寡人是徵的“徵”是“征兵”的意思。
5.甲骨文是在河南省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一个村子被发现的
17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3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的“走”,当“逃跑”讲的是()。
A.双兔傍地走
B.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秦氏有好女”句中“好”的意思是()。
A.美好
B.良好
C.貌美
D.友好
3.“楚国方城以为城”中的“方城”是()。
A.城墙
B.城池
C.地名
D.山名
4.下列句子中,“是”作为系词表示判断的一句是()。
A.是社稷之臣也
B.此是何种也
C.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D.是炎帝之女
5.对“天”的本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天帝
B.天下
C.天空
D.人的头顶
6.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一句是()。
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B.尔三人大当父事丞相
C.射之,豕人立而啼
D.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7.“其身正,不令而行”句中“令”的意思是()。
A.时令
B.发出命令
C.县令
D.敬词
8.“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陪”的意思是()。
A.陪伴
B.增加
C.陪衬
D.加倍
9.“寡人是徵”属于()。
A.介词宾语前置
B.动词宾语前置
C.介宾词组前置
10.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
11.“莫春者,春服既成”句中“莫”后来通常写作()。
A.幕
B.暮
C.墓
D.慕
12.借字与本字的声韵都相同而构成的通假叫做()。
A.双声通假
B.同音通假
C.叠韵通假
D.声韵相邻通假
13.“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表示的意思是()。
A.省悟
B.警觉
C.检查
D.对比
14.从政治思想体系来说,孟子属于()。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纵横家
1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善莫大焉”正确的翻译是()。
A.没有任何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B.善良总是最要紧的事情
C.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善良的
二、多选题
1.下列句子中的“行”,当动词讲的是
A.遵彼微行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孔子行
D.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2.下列句子中的“报”,当“判决罪人”讲的是。
A.辟报故不穷审
B.报而罪之
C.睚眦之怨必报
D.欲求报其父仇
3.下列各句的“即”字,其中使用本义的有()。
A.来既我谋
B.可望不可即
C.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D.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4.下列句子中,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A.晋灵公不君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求也退,故进之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下列句子中的“夫”属指示代词的是:()。
A.王独不见夫蜻蛉乎
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C.不致夫五尺童子
D.横眉冷对千夫指
三、判断题
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中的“嗜”字表示酷爱。
2.“坚”和“强”在古代汉语里有很大的区别,“坚”的本义是土硬,而“强”的本义是钢硬
3.“秦师遂东”中的“遂”是副词,意思是接着就。
4.有衣者亦衣句中的两个“衣”词性不同。
5.“亡不越境,反不讨贼”中的“讨”当“声讨”讲。
17春《古代汉语》(一)作业_4
一、单选题
1.《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是一部___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A.儒
B.道
C.法
2.下列句子,“是”用作指示代词的是()。
A.是谷也,宅幽而势险,隐者之所盘旋
B.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C.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D.此必是豫让也
3.“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不可’。公辞焉。召孟明使出师伐郑”,其中“公辞焉”中的“辞”表示的意思是()。
A.告辞
B.拒绝
C.辞行
D.辞别
4.“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子岂识之”中的“岂”表示()。
A.副词
B.介词
C.连词
D.感叹词
5.“困”除困难的意思外,还可以表示“无路可走”,下列句子中,有此义项的是()。
A.困而学之,又其次之
B.不为酒困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四海穷困。
6.下列句子中的“士”,表示“文士,读书人”的是()。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
B.此三子,皆布衣之士
C.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D.诸侯之士门焉
7.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的是()。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8.“子”在古代正确的用法是()。
A.儿子
B.女儿
C.长者
D.对男子的尊称
9.“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的“苦”“劳”均属于形容词的()。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作状语
D.作主语
10.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A.景影
B.益溢
C.采彩
D.泪淚
11.“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的“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汇集
B.集合
C.成事
D.集会
12.下列各句中的“质”,当“正直”讲的是()。
A.其质非不美也
B.质直而好义
C.燕太子丹质于秦
D.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中“御”的意思是()。
A.抵挡
B.防御
C.一种设施
D.阻止
14.下列古代专有名词,古音与今相同的是()。
A.可汗
B.大宛
C.陛下
D.尉迟
15.《康熙字典》的编著者是()等。
A.张玉书
B.陈彭年
C.周德清
D.陆法言
二、多选题
1.在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常见的有?()。
A.名词用如动词
B.形容词用如动词
C.名词用作状语
D.动词用作状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的是本义的是()。
A.引而不发,跃如也。
B.孟尝君顾谓冯谖。
C.姜氏欲之,焉辟害。
D.射其左,越于车下。
3.《郑伯克段于鄢》中出现的人物有()。
A.郑武公
B.姜氏
C.公叔段
D.子产
4.下列句子中属于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B.以贤勇知
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D.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5.下列解释属于“好”的意项的是。
A.貌美
B.美好
C.良好
D.友好
三、判断题
1.入则无法家拂士。该句中的“拂”通“弼”。
2.“故中御而从齐侯”的正确翻译是:因此他派中御驾车追赶齐侯。
3.汉字从本质上来说,属于表音文字。
4.“马”和“鹿”都是象形字。
5.“余病矣”中的“病”是指伤势严重。

本内容由www.openhelp100.com整理发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院北语17春《古代汉语》(一)作业1234(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