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17春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二答案100分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V 1. “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__。A. 苏格拉底
B. 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 黑格尔
2.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_________存在的。
A. 先知者
B. 管理者
C. 促进者
D. 指导者
3.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_。
A. 泰勒
B. 博比特
C. 查特斯
D. 坦纳
4.__________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 斯腾豪斯
B. 泰勒
C. 塔巴
D. 奥利沃
5.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________。
A. 合作学习
B. 分组学习
C. 个别学习
D. 同步学习
6.教学目标的功能是_________。
A. 支配、调解、评价
B. 支配、调解、控制
C. 调解、控制、评价
D. 支配、评价、控制
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_________。
A. 赞科夫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列昂节夫
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 哲学取向
B. 心理学取向
C. 忠实取向
D. 背离取向
9.__________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设计
10.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_________。
A. 情感领域
B. 思维领域
C. 意志领域
D. 思想领域
11.下列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___________。
A.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B.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
C. 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
D. 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
12.学习方式转变意味着:
A. 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
B. 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
C. 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D. 强调由单一形转向多样性
13.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________。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D. 课时目标
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_________的描述。
A. 长期性
B. 连续性
C. 广泛性
D. 间接性
15.“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________。
A. 体验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16.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A. 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B. 有助于了解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问题
C. 考察课程教材对教师实现和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D. 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信息
17.________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课程与教学目标
D. 课时目标
18.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___________。
A. 整合性
B. 逻辑性
C. 个别性
D. 超体性
19.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_________。
A. 量的研究
B. 质的研究
C. 课堂研究
D. 试验研究
20.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___________ 》。
A. 课程
B. 课程编制
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 怎样编制课程
21.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 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22.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__________。
A. 精确性
B. 普遍性
C. 规范性
D. 模糊性
23.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_________。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阶段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24.“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_________。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5.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 随机性
B. 活动性
C. 连续性
D. 积极性
26.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_________。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经验课程
D. 学科课程
27.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________。
A. 比较组织者
B. 陈述性组织者
C. 说明性组织者
D. 先行组织者
28.教学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 终极性
B. 时代性
C. 学科性
D. 活动性
29._________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 课程编制
B. 课程开发
C. 课程实施
D. 课程选择
30.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___________。
A. 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 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 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 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31.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__________。
A. 机器教学
B. 程序教学
C. 强化教学
D. 编程教学
32.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________。
A. 古德莱德
B. 帕里斯
C. 斯金纳
D. 兰德
33.新课程强调:
A.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34.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__________。
A. 进步主义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永恒主义课程
D. 要素主义课程
3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________支配。
A. 技术理性
B. 实践理性
C. 解放理性
D. 理论理性
36.()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A. 专业精神
B. 奉献精神
C. 舍己精神
D. 具有爱心
37.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_____。
A. 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 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 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 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38.“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_________的观点。
A. 被动适应论
B. 主动适应论
C. 滞后论
D. 超越论
39.“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
A. 布卢姆
B. 麦克尼尔
C. 马斯洛
D. 奥苏伯尔
40.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__________。
A. 半封闭性试题
B. 开放性试题
C. 半开放性试题
D. 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骨干教师的素养, 包括:
A. 政治向度
B. 哲学向度
C. 文化向度
D. 经济向度
BC
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
A. 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B. 设置综合课程
C.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D.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CD
3.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__________。
A. 实践性
B. 开放性
C. 自主性
D. 生成性
BCD
4.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___________。
A. 研究性学习
B.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 劳动与技术服务
D. 信息技术教育
BCD
5.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课程的层次或结构层面界定(美?古德莱德)的是:
A. 正式的课程
B. 理想的课程
C. 领悟的课程
D. 经验的课程
BCD
6.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良好的个性(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品格)。其中良好的个性修养(性格)包括:
A. 善良宽容
B. 友善的态度
C. 广泛的兴趣
D. 良好的仪表
CD
7.选择案例的要求有:
A. 趣味性
B. 代表性
C. 典型性
D. 针对性
CD
8.教育智慧它分为内容类智慧和方法类智慧。其中前者是学科专业素养,它要求:
A. 绝招
B. 深刻
C. 独到
D. 广博
CD
9.教育智慧它分为内容类智慧和方法类智慧。其中后者是教育专业素养,它包括:
A. 启发
B. 机智
C. 绝招
D. 独到
BC
10.新课程内容的重建包括哪些内容?
A.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融合。
B.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大整合。
C. 基础知识(技能)与前沿性知识、拓展性知识的结合。
D. 强调学科本位,注重书本知识。
BC
在线作业 教学 课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