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百网 发表于 2017-4-28 18:16:34

奥鹏17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二答案100分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判断句的句末不用语气词&quot是&quot字取代了&quot也&quot字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时候:
A. 先秦以后
B. 西汉以后
C. 东汉以后
D. 魏晋以后
2.凡能充当句子成分的都是()
A. 实词
B. 虚词
C. 叹词
D. 助词
3.(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
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论衡?论死》)
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国语?周语)
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上)
4.下列句子中,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 居则曰:&quot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D.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5.下列句子中是祈使句的是:
A. 冬,晋文公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C.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D. 臣请入。(史记?项羽本纪)
6.(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B. 百里奚举于市。(同上)
C. 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D. 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刺相)
7.(“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属于()结构。
A. 动宾
B. 动补
C. 连动
D. 偏正
8.(()&quot是&quot已普遍用作系词
A. 先秦时期
B. 汉代
C. 六朝时期
D. 唐代
9.为了使&quot之&quot字语法的作用充分体现,我们把定中词组中的&quot之&quot字统称为()。
A. 介词
B. 助词
C. 连词
D. 代词
10.古代 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下列表示远指的是:
A. &quot&quot是&quot
B. &quot斯&quot
C. &quot兹&quot
D. &quot夫&quot

二、多选题(共 18 道试题,共 36 分。)V 1. (在古代汉语里,&quot者&quot字结构一般用作()
A. 主语
B. 宾语
C. 谓语
D. 定语
B
2.(古今汉语里代词体系的差异包括:
A. 总体体系的差异;
B. 人称代词体系的差异;
C. 指示代词体系的差异;
D. 疑问代词体系的差异
BCD
3.(下列句子中,名词词组表示判断的是:
A. 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宣公二年)
B.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策)
C.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D. 蟹六跪而二螯。
BC
4.古代汉语用下列被动式:
A. &quot于&quot字式
B. &quot为&quot字式
C. &quot见&quot字式
D. &quot为…所…&quot式
BCD
5.(在古代汉语中,无定代词是()
A. 莫
B. 者
C. 或
D. 所
C
6.古代汉语动宾结构所表示的意义灵活多样,下列句子中表示&quot使宾语怎么样&quot的意义的是:
A.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B.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CD
7.古代汉语除了用&quot母数+分+之+子数&quot的分数表示式外,还用下列哪些表示方式:
A. &quot母数+名词+之+子数&quot式。
B. &quot母数+之+子数&quot式。
C. &quot母数+分+名词+之+子数&quot式。
D. &quot母数+子数&quot式。
BCD
8.下列句子中&quot且&quot连接分句表示选择的是:
A. 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
B.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C. 河水清且直猗。(诗?魏风?伐檀)
D.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B
9.(古今汉语的名词组合功能基本相同,表现为:
A. 一般都能同数量词组合。
B. 名词和名词组合,可构成联合词组、偏正词组或同位词组。
C. 都能同动词组成动宾词组或主谓词组。
D. 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BCD
10.作为语法结构单位的词组具有双重语法特点,是指:
A. 单词的个体性的特点
B. 结构的整体性特点
C. 能够充当句子成分
D. 具有实在意义
B
11.古 代汉语除了用&quot母数+分+之+子数&quot的分数表示式外,还用下列哪些表示方式:
A. &quot母数+名词+之+子数&quot式。
B. &quot母数+之+子数&quot式。
C. &quot母数+分+名词+之+子数&quot式。
D. &quot母数+子数&quot式。
BCD
12.(下列语句中,属于形容词和助动词组合的是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上)
B.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韩非子?说林)
C. 又安敢毒邪?(柳宗元《捕蛇者说》)
D. 自上观之,至于子骨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盗跖)
BCD
13.古代汉语里,表示肯定判断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quot是&quot,而采用下列格式表示:
A. &quot主语+谓语+也&quot式。
B. &quot主语+者+谓语&quot式。
C. &quot主语+谓语&quot式。
D. &quot主语+副词+谓语+也&quot式。
BCD
14.(下列属于实词的是()
A. 形容词
B. 语气词
C. 副词
D. 叹词
CD
15.古今汉语里代词体系的差异包括:
A. 总体体系的差异;
B. 人称代词体系的差异;
C. 指示代词体系的差异;
D. 疑问代词体系的差异
BCD
16.古今汉语的动词词组在语法上具有下列共同的特点:
A. 动宾词组,宾语置于动词前是正常的词序
B. 结构形式都是以动词为主体
C. 都可根据结构关系细分为:动宾词组(或叫述宾词组)、动补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动词联合词组、连动词组等。
D. 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
CD
17.古 代汉语动宾结构所表示的意义灵活多样,下列句子中表示&quot使宾语怎么样&quot的意义的是:
A.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B.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CD
18.古 今代词 在语法上 共同点是()
A. 起替代作用
B. 起指示作用
C. 都做主语
D. 都做中心语
B

三、判断题(共 22 道试题,共 44 分。)V 1. 在古代汉语,形容词经常同介词结构组合成述补结构的形容词词组。
A. 错误
B. 正确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这句话是动词谓语句,也是陈述句。
A. 错误
B. 正确
3.在古今汉语里否定判断的句构造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否定词&quot不&quot,构成&quot主语+不+谓语&quot的格式。
A. 错误
B. 正确
4.(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的体系还不够完备,严格说来 还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A. 错误
B. 正确
5.&quot者&quot字结构的后边可以加上相应的名词,由&quot者&quot字结构转换成定中词组。
A. 错误
B. 正确
6.(在古代汉语里, 名词直接与数词组合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应用范围很窄,而且结合的形式固定,名词总是置于数词之后。
A. 错误
B. 正确
7.在古代汉语里,判断句的句尾经常使用语气词&quot也&quot帮助表示判断语气。
A. 错误
B. 正确
8.“亚 父者,范增也。”是判断句。
A. 错误
B. 正确
9.古 今汉语的连词“而”都可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或转折。
A. 错误
B. 正确
10.(“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这句话是动词谓语句,也是陈述句。
A. 错误
B. 正确
11.&quot 被&quot字带施事者的被动式产生于东汉末。
A. 错误
B. 正确
12.(“他哼了一声”中的叹词在句中充当了句子成分。
A. 错误
B. 正确
13.第 三人称代词&quot之&quot、&quot其&quot是由指示代词兼任的,因此在充当句子成分上有较大的区别。&quot之&quot字只作宾语,&quot其&quot字只作定语,都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语。
A. 错误
B. 正确
14.何以文为?(论语?颜渊)中的”以”是介词,为是语气词。
A. 错误
B. 正确
15.(“吾乃梁人也。”是判断句。
A. 错误
B. 正确
16.“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后汉书?吕布传)中,&quot自陈卓几见杀&quot,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quot(吕布)亲自陈述董卓几乎被杀&quot,另一种理解是&quot(吕布)亲自陈述董卓几乎杀了自己&quot 。
A. 错误
B. 正确
17.在古代汉语里,动补词组除了主要充当谓语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
A. 错误
B. 正确
18.&quot言&quot、&quot思&quot、&quot有&quot在《诗经》中常见,它们在诗句中并不表示词和词或句和句之间的语法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19.在古代汉语里,动词联合词组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一般不充当主语、宾语和补语。
A. 错误
B. 正确
20.连词是独立性差,意义最不实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A. 错误
B. 正确
21.&quot于时言言,于时语语。&quot前一个&quot言&quot、&quot语&quot是动词, 而后一个&quot言&quot、&quot语&quot也是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22.状语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有状态的词。
A. 错误
B. 正确









古代汉语 汉语语法 在线作业 古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奥鹏17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二答案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