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福师《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一、抗日民主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在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形式。二者有区别吗?
抗日民主政权是具有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专政。抗日民主政权是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在这一点上抗日民主政权与工农民主政权是一致的。因此,在本质上,抗日民主政权和工农民主政权同属于一个政权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特殊阶段和特殊形式。
抗日民主政权与工农民主政权相比,有几个重要变化:
(1)由工农民主专政转变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人员上实行“三三制”,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作为革命阶级参加了政权。从而使政权的组成由工农民主专政时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联盟;
(2)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转变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武装暴动和土地革命,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3)由独立于国民党政府之外的政权转变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4)权力机构由工农兵代表会议转变为参议会。
二、苏维埃政权实质上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盟为基础的工农民主专政。对吗?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实质上是无产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工农民主专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党对政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在政府中设立党团,从大政方针上加强对政府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对敌人实行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即:一方面,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是打击反革命的武器,它用战争消灭外部的反革命;另一方面它又是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工具,内部是真正自由平等的。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的主体结构中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而工人和农民的联盟是工农民主专政的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双重性质的阶级,大革命中,当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站在大资产阶级一边,也叛变了革命。因此,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中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三、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不知对否?
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政权。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由无产阶级经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它执行着无产阶级的政策,因此,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1)它具有很强的革命适应性和灵活性,成功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衔接起来。
(2)它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把民族资产阶级纳入“人民”的范畴,使人民民主专政的结构中,不仅包含工农联盟,而且还包括劳动人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3)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表述准确鲜明。不仅更直接、更清楚地表述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民主性质,而且容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并理解我国政权的性质、内容和职能,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防止误解和片面性。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四、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民主联合政府就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对吗?
《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报告。当时的政治形势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民主联合政府主张是根据当时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对比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政治地位和力量不断提高。代表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党派也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坚决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民主联合政府中必然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和爱国民主党派。
同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虽然不赞成民主,但赞成抗日,联合政府中也应该而且必须包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所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其内容和条件比抗日民主政权中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更宽泛。民主联合政府中既包括了革命阶级,又包括了国民党集团,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根据革命形势的灵活运用,它在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的同时,又照顾了当时各党派的利益,是能为全国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建国方案。
五、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形式。对吗?
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也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一种向着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我国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则由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性质就由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政权,变为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即由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六、过渡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之间的矛盾。对吗?
分析: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段特殊时期。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取得全国政权,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妄图把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国内,国民党残余势力还未被消灭,妄图卷土重来。因此,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彻底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而建国后已经存在着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党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个说法对吗?
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进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1952年,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确立,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八、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是吗?
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产生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的产物。中国近代的官僚资本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同时,官僚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这就使没收官僚资本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另一方面,官僚资本又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使这部分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所以,没收官僚资本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九、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这个说法对吗?
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经营的经济。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运用政权的威力,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使当时旧中国依附于帝国主义,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三分之二左右,占工业、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总额80%左右的官僚资本成为国营资本。这些企业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为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物质前提。合作社经济是人民共和国的五种经济成份之一。即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从而逐渐达到集体化。合作社经济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不属于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尽管如此,合作社经济在引导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对吧?
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当时,国家运用政权的威力使旧中国依附于帝国主义,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三分之二左右,占工业、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总额80%左右的官僚资本成为国营资本。这些企业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对民族资本,国家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而没有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这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十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这个说法对吗?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这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解决,而只有由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
社会主义矛盾则不同,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改革加以解决。解决的方式、方法就是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十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对吧?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当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人民内部的矛盾突出起来,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在这个时候,正确地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十三、农业就是工业。因此,中国的工业化必须以农业为主导。这个说法对吗?
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业和工业关系极为密切,农业对工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产品是重要出口物资,农业是积累的主要来源。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必须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但并不否认重工业优先增长。必须走一条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十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属于敌我矛盾的范畴。对否?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这是因为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不同。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采取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就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把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十五、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不要四面出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论断是对的吗?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党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同样应采取这一方针。同时,党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苏联暴露出的 缺点和错误告诫全党要以苏联为鉴戒,不能走苏联走过的弯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需要妥善解决过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不要四面出击”的思想是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根据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面临恢复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而提出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党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平稳过渡。
十六、什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在正确处理关系全局的各方面关系基础上,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提出,必须调整三者的比例关系,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的国情出发,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先导,逐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
(2)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毛泽东提出要改变对沿海搞新的基本建设严格控制、新建设项目主要放在内地的局面,必须充分利用沿海的工业基础,扩建和改建原有的轻重工业,沿海发展了,才有力量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3)正确处理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低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抽出更多的资金多开些工厂、多造机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4)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对于这三者,都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这是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必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反复进行教育。
(5)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毛泽东提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此外,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还要正确处理建设的速度、规模以及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可见,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先导,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及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中央和地方关系、建设的规模、速度和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的工业化道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