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网院作业 发表于 2017-2-9 12:18:48

福师《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福师《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一、 简述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历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形象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比喻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规定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此后,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思想政治工作。1926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宣传工作时指出,搞好宣传,做好思想工作,作用十分重要。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三湾改编在部队中建立了各级党的组织,班排设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营以上各级设党代表,并成立党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担任前委书记。在红军中建立比较完善的党的组织,使军队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从而为在军队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红军建设的经验,批评了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来建设党和人民军队。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案》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想,纠正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强调红军不但要打仗,而且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项任务;并且要在军内外建立正确关系,对敌军采取正确政策等。这次会议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正确关系,解决了从思想上加强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的问题,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人民军队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专门从事政治工作的工作机关。1934年2月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论断。在这次会议上,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在开幕词中说:“大家都明了,政治工作是我们红军的生命线。”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在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大会的讲话中也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你们是领导者,每一战斗的胜利离不开你们,离不开政治工作”。出席这次会议的都是政治工作人员,会议的任务是总结全军政治工作的经验,研究和探讨这方面的规律,不仅需要做出理论上的回答,而且还须明确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原则,规定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各方面的制度法规。“生命线”这一重要原则的提出,就将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从理论上作了非常确切而又生动的科学说明。当时,把政治工作比作“生命线”,主要是对军队讲的。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抗战中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和指示,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军队中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对此,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指出:“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同时,他还提出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1944年4月,在毛泽东主持下由谭政起草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是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对整个部队政治工作的方向、制度、作风全面检查的基础上,由毛泽东同贺龙、徐向前、肖劲光、谭政等一起讨论写成的,并由周恩来召集当时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各地主要领导干部和从前方来延安准备参加中共“七大”的旅以上干部进行了讨论,毛泽东又亲笔进行了修改,最后经中央扩大的书记处会议讨论批准,由谭政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宣讲的。《报告》总结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生命线的含义。《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参加与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以来,从创建与领导革命军队以来,就创设并发展了军队中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种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教育军队,是以人民革命的精神教育军队,使革命军队内部趋于一致,使革命军队与革命人民、革命政府,趋于一致,使革命军队完全服从革命政党的政治领导,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进行瓦解敌军、协和友军的工作,达到团结自己,战胜敌人,解放民族,解放人民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的军队和其他军队的原则区别。我们说,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就是指的这个意思。拿了这种革命的政治工作去和革命的军事工作相配合,就成了革命军队的全部工作。”《报告》对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与工作制度都作了规定。《报告》是继古田会议之后,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又一纲领性文件。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进一步总结了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经验,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以后,全军开展了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运动,开展了以“诉苦”(诉旧社会的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这是一场思想教育运动,提高了全军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发扬了革命战争年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除继续在人民军队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外,又把这方面的经验推广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其他方面。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再次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
二、 为什么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这种作用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其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怎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呢?要完成这一任务,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使他们坚定地按照中国共产党所指明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拿经济工作来说,怎样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和各个经济组织的社会主义性质,怎样坚持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怎样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怎样坚持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结合,怎样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怎样改善经营管理,等等,都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这些重大问题的正确解决,要靠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各种具体的法规、措施和强有力的组织工作,也还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统一人们的认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觉悟、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成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先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提高人们的觉悟,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那些反映落后生产方式的规章制度、体制,要用新的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规章制度、体制来替代,这也会使一些人感到不习惯,甚至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干部群众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对人们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共同理想教育,帮助人们逐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理解和认识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消除分歧,团结一致,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力地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无产阶级思想同资产阶级思想、封建主义思想及其他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还会长期存在。这是因为,一方面,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代表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旧思想,即使在它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被消灭以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还会在新诞生的社会里残留并继续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时代,再加上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必然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侵蚀人们的思想,毒害人们的灵魂。在这种情况下,要抵制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防止和克服其他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提高思想觉悟,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如果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各种错误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削弱甚至瓦解革命队伍。因此,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都在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关系。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矛盾和差别。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其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各不相同,对利益的追求、对事物的认识,以及性格、习惯、兴趣各异,因而相互之间会经常产生矛盾。这些矛盾不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协调人际关系,简单地用行政命令的方法不行,用强制压服的方法也不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也就是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解决。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整个社会就不易协调,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就难以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就难以实现。总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于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防止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对于协调人际关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保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为什么说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包涵着丰富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才能真正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他号召,“现在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四、 为什么当前必须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的教育?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历来是我们党奋斗的基本目标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新纪元。当前,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加强民主建设,把社会主义民主推向新的阶段。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基层民主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和任务,最重要的的是要坚持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建设,以便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我们要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制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是维护社会主义民主,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力武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结合起来。
加强纪律教育,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纪律是指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 、执行命令 和覆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准则。不论是任何国家,不论是团体和组织,如果没有共同遵守的纪律来约束,就会是一盘散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纪律起着维护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作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有效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进行纪律教育,必须使广大群众正确理解纪律和自由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和纪律是一个统一体中两个矛盾着的不同方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是互相制约的,又是互为条件的。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
五、 毛泽东如何阐述文化和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文化问题作了较多的阐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进一步阐明了文化和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他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那末,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在这里,毛泽东明确地说明了文化和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文化对政治经济有反作用,要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六、 如何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科学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1951年4月,为了革新和发展戏曲艺术,毛泽东为戏曲界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应该把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作为方针。这样,“双百方针”就作为发展我国科学和艺术事业的指导方针被确定下来了。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和同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又进一步论述了“双百方针”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一方面,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正在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经济、科学和文化。另一方面,在科学文化领域内,由于受到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粗暴作风的影响,也由于自己某些“左”的思想的影响,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突出表现在,只许发展一种学派,不许发展其他学派;在学术、文艺等问题上动不动就打棍子、扣帽子,影响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中共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能利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一种风格和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和学派。毛泽东指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双百方针”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七、 怎样才能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
第一,文艺的发展方向是为人民大众服务。
文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要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为一定的人们服务的。毛泽东认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它决定着文艺的性质和方向。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指出,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是以最广大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的。自从毛泽东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以后,广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创造了一大批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优秀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战斗历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焕然一新,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充分发挥了革命文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毛泽东在明确了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个基本方向之后,论述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文艺作为社会的精神财富,如同物质财富一样,从根本上说,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为人民群众服务。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有些文艺作品,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其表现形式,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另一方面,作为人民群众的主体——劳动群众的艺术修养水准和艺术欣赏水平却不高。普通群众对那些高级的文艺作品看不懂、听不懂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解决文艺既要为普通劳动群众服务,又要为那些艺术欣赏水准比较高的人服务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所谓普及的东西,是那些比较浅显,容易被一般群众所接受的作品;所谓提高的东西,是那些比较复杂深刻,水平较高,一时不容易被一般群众所接受的作品,在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上,既要普及,也要提高,首先应该是普及。因为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比较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便于发挥文艺动员群众,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强调普及的重要性。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发展规律的要求。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文艺的发展也不例外。普及是提高的基础,我们做好了普及的工作,将会有效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欣赏能力,从而为生产高级的作品打下基础。
但是,普及和提高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普及的同时也要重视提高的工作。否则,文艺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很难得到发展。所以,既要重视普及,也要重视提高,二者不可偏废。
既然革命文艺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而它的源泉又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因而作为创作主体的文学艺术家们对其主要的描写对象和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到群众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一方面积累材料,为艺术创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习社会,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毛泽东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进入创作过程,才能避免做一个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毛泽东强调作家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然后进行创作,显然主要是指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创作,至于其他题材的创作该当别论。对这个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教条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师《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