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2春《管理心理学》在线平时作业3(随机)
《管理心理学》在线平时作业3共30道题总分:100分
东北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题,40分)
1.34.倡导“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梅奥
C、马斯洛
D、摩尔斯
2.179.所谓“隔行如隔山”,是指影响沟通的社会障碍因素中的()。
A、职业障碍
B、地位障碍
C、组织结构障碍
D、认识障碍
3.31.从()开始,我国管理心理学者开始系统引入国外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A、1976 奥鹏在线作业
B、1978
C、1980
D、1982
4.18.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A、莉莲·吉尔布勒斯
B、雨果·闵斯特伯格
C、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斯特恩
5.1.管理心理学产生于()。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6.29.社会测量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A、莫雷诺
B、梅奥
C、赫茨伯格
D、勒温
7.5.心理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哲学体系中缓慢发展,直到()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8
B、1879
C、1880
D、1881
8.8.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9.77.在著名的体液说提出500年后,古罗马医生()正式提出了“气质”的概念。
A、巴甫洛夫
B、盖伦
C、培因
D、斯普兰格
10.9.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模拟性
D、选择性
二、多选题(共10题,30分)
1.91.在能力的性别差异上,以下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男性与女性的能力不存在差异
B、男性优于女性奥鹏东大
C、女性优于男性
D、男性的空间视知觉能力和计算能力一般优于女性
E、女性的言语能力通常优于男性
2.136.一般说来,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
A、注意阶段
B、吸引阶段
C、适应阶段
D、融合阶段
E、依附阶段
3.35.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基础主要包括()等。
A、管理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社会心理学
E、社会管理学
4.38.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5.68.归因理论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
A、心理活动的归因
B、行为的归因
C、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
D、认知的归因
6.37.以下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兴趣
B、气质
C、信念
D、知觉
E、世界观
7.184.以下属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选项包括()。
A、明确的规章制度
B、领导人是自然形成的
C、有一套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
D、有一条反应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E、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
8.132.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A、情感成分
B、心理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E、认知成分
9.41.在下列人物当中,()均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A、泰勒
B、勒温
C、法约尔
D、韦伯
10.62.以下对错觉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因其由客观刺激所产生,所以就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C、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是引起错觉的原因
D、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完全是由主观原因所产生
E、知觉的选择性导致了错觉得以产生
三、判断题(共10题,30分)
1.53.一般说来,访谈法可以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结构化访谈、非结构化访谈和选择性访谈。
A、错误
B、正确
2.54.根据调查者设计问题的不同方式,调查法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A、错误
B、正确
3.7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符合社会知觉效应中的首因效应()。
A、错误
B、正确
4.116.以费斯汀格为代表的态度改变理论是平衡理论()。
A、错误
B、正确
5.195.首属群体概念是由社会学家米勒于1923年提出来,又称初级群体()。奥鹏东大
A、错误
B、正确
6.149.伯恩(D·Byrne,1971)“吸引的范例”研究表明,在人们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观点是否一致高度并不决定人们对别人的喜欢程度()。
A、错误
B、正确
7.154.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夫妻关系中,某些女性期望以依赖和忠诚的方式来维持自己与丈夫的感情是非常靠不住的。这符合人际关系对行为影响中的对等性原则()。
A、错误
B、正确
8.123.当父母在劝说孩子少吃糖果时,常常会说吃糖太多会导致牙疼,这种试图改变他人态度的方式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唤起恐惧的沟通方式()。
A、错误
B、正确
9.55.按照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可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控制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和自然观察法。
A、错误
B、正确
10.194.“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符合群体心理中的社会惰化现象()。
A、错误
B、正确
本内容由易百教育整理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