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是培养本色接班人的基本...
“四史”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是培养本色接班人的基本要求盛 春
[摘要]将劳动实践教育贯穿“四史”教育全过程,是培养一代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目前,新自由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和群体从众心理等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巨大冲击,容易消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导致青年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缺失。因此,加强“四史”教育不能停留于课堂,要深入劳动实践,发挥劳动实践教育的劳动树德、劳动增智、劳动强体和劳动育美等综合育人价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接班人;“四史”教育;劳动教育
2018 年9 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19 年3 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培养人的目标是什么要搞清楚,现在非常明确坚定地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本色接班人”就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面对网络信息高度发达、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趋激烈等现实境遇,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的学习,将劳动实践教育深度融入“四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是我们培养本色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有助于我们与一切不良思想倾向作斗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实践工作的能力,使青年大学生群体不断增强思想道德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一、培育本色接班人面临树立正确历史观和劳动观的挑战
将劳动实践教育贯穿“四史”教育全过程,应是培养一代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然而,当前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受到一定冲击,“四史”也面对虚无化、污名化等挑战。可以说,当正确的劳动观被曲解,对“四史”的认识也必然受到歪曲;曲解、瓦解“四史”,正确的劳动观也必然难以树立。无法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失去“四史”的正确教育,无疑冲击着培育本色接班人这一重要任务的完成,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大体上看,培育本色接班人主要受到以下影响。
(一)根源影响: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对立就一直存在,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这种对立从显性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步演变为隐藏在合作交流背后的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等领域,当下突出体现为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扩张与“攻击”。新自由主义肇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对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的反制,其将古典自由主义推至极端,成为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念。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也对当代中国理论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冲击,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判了死刑”,认为“历史已经终结”,进而歪曲党史、新中国史,部分学者还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归功于新自由主义元素的引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探索看作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型。更有部分经济学家倡导全盘私有制与完全市场化,意图彻底改变改革开放的性质,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培育本色接班人必须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影响相对较大,部分大学生接受来自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所谓普世价值观,逐渐形成了一套个人本位、追求个人价值而忽视集体主义的基调,产生了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忽视劳动、歧视劳动者的不良倾向。这直接影响了对本色接班人的培育,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青年大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出现了部分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自由”“平等”与新自由主义倡导的个体价值相混淆,并以西方话语体系构建自身价值观念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此外,新自由主义内嵌的自由至上、推销的私有化及自由化等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隐晦的消解作用,对我们自觉遵守维护的核心价值体系造成冲击,容易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成熟定型的大学生思想出现摇摆。
(二)现实影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冲击
社会思潮可被称为社会的“晴雨表”。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容易对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造成严重干扰。相关社会思潮不仅歪曲、否定党史与国史,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还假借“挖掘真相”“重构历史”,全面解构党的话语体系,全盘否定中国革命,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近些年来,互联网消费主义等思潮的滋长也消解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割裂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倡导“符号”“商标”“景观”,热衷于物质上无节制的享受和消遣,甚至通过偶像、综艺等各类文化工具建构消费对象,通过平台等文化载体直接或间接催生“数据消费”。这导致部分青年群体不断走向自我异化,将拥有某种“物”视为生活目的和人生价值的存在方式,处于劳动对立面的商品拜物教等力量随之不断增强。此外,改良主义思潮内蕴的“阶层跨越”“符号”歧视链和“求富”等不良倾向,在文化价值观层面也不断瓦解阶级话语叙事,要求人们应具有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政治权利,追求现实、直接的物质利益。
高校是各类社会思潮的集聚地,辨识力不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大学生最为容易受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导致其思想和行为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情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警惕。一方面,我们既要肯定青年大学生群体对真理、价值、民主等观念的肯定与追求,鼓励他们主动、多角度地了解和思考不同社会思潮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群体对社会思潮的认知也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不了解、不清楚各种“非马”和“反马”社会思潮背后的真实用意和导向,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身对劳动本质的认识。不仅如此,“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还会刻意选用社会上一些热点案例加以歪曲、重构或过度解读,导致青年大学生在选择信息时容易出现误读、误判。
(三)直接影响:群体从众心理的滋扰
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个体迫于群体的影响或压力,往往容易放弃、违背自身的意见或选择,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与群体保持一致。特别是当个体处于拥有不良习惯的群体中时,对本色接班人的培养就会遇到阻力或障碍。这里的群体不良习惯,包括现代青年中流行的“佛系”思想、“三和大神”等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一方面,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少数身处象牙塔的青年大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劳动观念,不想劳动、不善劳动、不喜劳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还出现了歧视食堂师傅和宿管阿姨等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贬低辛勤劳动的平凡职业且鄙视体力劳动等现象。另一方面,在当下社会,少数青年习惯性地选择逃避现实来自我宽慰,包括学业、就业等方面不求上进、漠不关心,表现为一种“现代犬儒主义”,甚至走向极端的怀疑主义,丧失奋斗意识和责任意识。
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同样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巨大冲击,消解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影响了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建构,产生价值虚无主义,消解大学生通过自我劳动实现梦想的理念,导致他们其中一部分人逐渐变得懒散、懈怠,甚至消极颓废。这从根本上也就容易导致个人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缺失,导致个人放弃对劳动及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与美好生活的追求,“等、靠、要”成为理所当然。进一步而言,这无疑消解了青年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以及新中国发展的正确认识。在本色接班人培养过程中,青年大学生容易受从众心理尤其容易受上述群体不良习惯影响,不知不觉中就倾向于放弃自我选择而随大流,放弃责任担当而逃避现实,放弃劳动实践而坐享其成。
二、培养本色接班人应“打通”劳动教育和“四史”教育
面对上述挑战,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将劳动实践教育融入“四史”教育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也要通过“四史”教育使广大青年群体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这无疑对培养本色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理论培育: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对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融入“四史”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去认识历史、剖析历史、阐释历史,增强本色接班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及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难看到,“四史”贯穿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展现的是广大劳动者实现自我解放从而不断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体现了劳动者所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
培养本色接班人,更在于要在“四史”教育中深刻理解劳动是推进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要用科学的劳动观念去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通过阐释历史引领时代,阐释正确劳动观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梳理和总结新中国70 余年发展历程不难看到,正是通过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才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工业化,正是通过中国人民尤其是劳动者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才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将来,我们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多数人的现代化,而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的只是少数阶级和少数国家的现代化。因此,与资本主义道路不同,我们应立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站在劳动者立场上,通过劳动实践教育,“以史为鉴”,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和道德风尚,能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成长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信仰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四史”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和一般的知识教学,而是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为内容和基础的政治教育。一方面,将劳动实践教育融入“四史”教育,能够极大丰富青年大学生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和掌握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四史”内容虽各有侧重,但一脉相承,贯穿其中的是无产阶级的“哲学”,即无产阶级并非“市民社会中具有特殊利益的阶级”,而代表了全人类的利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自身私利,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正展现了先进劳动者群体及其劳动观的世界历史意义和本质内容。正是不同于资本逻辑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励了一代代劳动者不断为自身、为集体、为国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奋斗。
培养本色接班人,在于理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是真正推动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四史”教育中,要以共产主义精神为引导,让广大青年认识到,正是有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人类社会才有了进步发展的明灯。正是有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以广大工人农民为代表的劳动者为基础,团结、组织、教育广大民众,领导他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劳动观教育需要以“四史”教育为引导,使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明了: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需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正确的劳动观,为多数人的利益服务,不断推动共同富裕获得实质性发展,而非使社会形成多个阶层和利益集团。
(三)精神孕育:继承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四史”蕴含十分丰富的教育素材,体现了劳动(者)的主体性,更凸显了一代代劳动者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积极投身革命实践,投身社会生产、服务的风采,展现了一代代劳动者具有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精神。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四史”教育与劳动观教育密不可分,两者结合无疑能有效加强“四史”教育,提炼“四史”中的主体及其精神特质,以点带面,不断通过“四史”教育塑造基于劳动(者)主体的正能量,不断通过挖掘主体精神使“四史”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
对此,笔者认为加强“四史”教育不能停留于课堂,要深入劳动实践,发挥劳动实践教育的劳动树德、劳动增智、劳动强体和劳动育美等综合育人价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将劳动实践教育贯穿“四史”教育,无疑是促进青年大学生群体将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行动的“催化剂”,使青年大学生能够在劳动实践中不断体悟、继承、发扬“四史”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等。体现劳动本质的人的精神,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阐释和生动体现,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个体到一般的内在特征,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核心和精神向导。同时,劳动实践还能培育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专业协作、争创一流、淡泊名利等精神,使青年群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承担起伟大使命,在实现劳动的创造属性中,明确“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通过劳动实践将个人梦与国家梦紧密结合起来,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成绩,在不断奋斗过程中彰显自身价值,开拓劳动实践发展新境界。
三、“四史”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以“四史”教育培育本色接班人,不能浮于表面、拘于形式、止于理论。在“四史”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双向互动,实现思想与行动的自然转化、无缝对接,从而提升本色接班人的整体素质。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五方面。
第一,“四史”教育应与劳动实践本身相结合。
本质上来说,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无疑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从富起来不断走向强起来的实践过程,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历程的奋斗史。劳动实践是新时代党对培养本色接班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劳动实践必须要与“四史”教育融合起来,倡导本色接班人在知史明史的奋斗历程中明确劳动实践本身的意义所在和方向指引,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这一融合还在于能够引导本色接班人正确认识劳动创造人、价值、历史、财富和美好生活的道理,准确把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拥有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以及对劳动实践能力的要求,全面增强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党支部、团支部及班级主题党日或团日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环境清扫、宿区管理、文明交通引导等校园服务公益活动,在学生躬身劳动中培养其知恩懂德、热爱劳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品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正确观念。
第二,“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应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四史”教育学习热潮,但“四史”区别于其他一般性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四史”教育必须引导本色接班人认真读原文、学原著,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四史”中的奋斗与实践,特别是劳动实践的伟大意义;引导本色接班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下功夫,从原著中学习原理,从原理中掌握真谛,才能为我们全面把握“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导。将“四史”教育、劳动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深刻理解“四史”、正确把握方向,以及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对我们党和马克思主义形成政治认同,对通过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产生行动认可。“四史”教育与劳动实践的开展还必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担当新时代奋斗者,实现自我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实践成果。“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其要义在于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供以古鉴今、指导当下的重要支撑,赋予劳动特殊的时代意蕴。例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这种结合。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实践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成就进行展示,例如嫦娥探月、蛟龙下海等,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决战胜利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三,“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应与各类社会资源、教育载体相结合。
立足当下,应引导青年大学生到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劳动中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历史发展的实践逻辑。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p.134)“四史”教育的开展与深入,需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到劳动中加以感知和掌握,到人民群众中去体悟和践行,需要不断丰富载体和路径。一方面,通过鼓励青年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脱贫攻坚一线,实地感受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事实,主动接触劳动群众,进行生产劳动实践。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组织青年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走访国家和民族奋斗历程中的见证者和奋斗者,讲述红色革命故事,提供既厚重又鲜活的学习素材。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宣讲、开设情景党课、播放电影视频、分享故事感悟、创建漫画音乐作品等方式,赋予“四史”教育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微信、QQ、抖音等发挥融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势,在学思践悟、学懂弄通,做实“四史”教育上狠下功夫,拓宽培养本色接班人的实践路径。
(3)具有一定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编程能力是对编程思维的训练,系统设计和开发是要求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要分析当前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完成系统的开发,最后达到对问题的解决。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第四,“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应与“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相结合。
从本色接班人持续劳动实践时间维度来看,必须将“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大中小学生不同时段的特点,不断丰富和拓展劳动实践融入“四史”教育,并在“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上全面实施。一方面,在第一课堂设立“四史”教育课程和劳动实践课程,按照必修课标准纳入学生考核过程,每学期专门设立一定的课时量,并以此为依据,在课程内容里充分融入“四史”内容和劳动实践内容,继承和弘扬“四史”发展过程中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及工匠精神,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另一方面,“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要进入课外、校外社会活动,即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引导本色接班人通过日常活动中的生产和服务劳动,丰富其劳动体验,提高其劳动能力。例如设立“四史”学习大比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周、劳动月等,采取技能竞赛、成果展示、项目实践、实岗锻炼等方式,激励他们深化对劳动创造一切价值、劳动创造人类历史的深刻理解。此外,“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还要与“第三课堂”网络教育阵地融合起来,依托各类线上平台,深入开展“四史”知识宣传以及劳动实践主题宣传教育,形成较强的宣传和舆论效应,特别应大力宣传普通劳模和身边的大国工匠,彰显其特殊贡献和榜样精神,让本色接班人耳濡目染,心向往之。
第五,“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应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 周年仪式上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必须与本色接班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在明史知今中引导本色接班人理解和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本色接班人用实际行动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劳动实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可以充分利用抗疫素材,挖掘我国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鲜活事迹,引导本色接班人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悟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爱国主义热情砥砺前行,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要求我们在“四史”教育中进一步深化劳动实践,同时在劳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四史”素材,不断加强本色接班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决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增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循环往复,形成认识运动的不断飞跃。例如,高校在本色接班人培养过程中,可紧紧抓住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建党100 周年等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抓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契机,充分挖掘理想信念教育资源。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青年大学生可以深刻感知“四史”发展中的整体脉络、艰辛历程和伟大成果,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尤其是在当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之际,“四史”教育和劳动实践要能够与这些重要节点和重大契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大国博弈不断凸显,国际体系深度调整,人类社会发展面临层出不穷的新挑战。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形势更加严峻。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变化中认清方向。由此,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四史”教育、丰富劳动实践,相互融入、相互促进,鼓励本色接班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提升发展动力,掌握历史精髓,汲取历史营养,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增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这一过程中,只有充分挖掘“四史”中的教育素材,强调劳动对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重要意义,本色接班人才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深化劳动实践的重要意义,才能更有力担当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初心和使命,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实践上同广大劳动人民奋斗在一起,努力成为勇担时代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8-09-11.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03-19.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01-09.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4-29.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11-2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07-08.
Four-History Education and Labour Practice Ar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a True Successor
(Sheng Chun)
The education of labour practice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Four-History education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cultivating generations of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beauty and labor. At present, neo-liberalism,“non-Marxist”social trends and herd mentality have caused a great impact on the values of young university students, dissipating the respect and love for labour in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asily leading to the lack of personal ideals and spiritual motivation of young university students.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Four-History education, we must not confine it to the classroom, but also go deeper into the practice of labour, bring into play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value of labour education, such as cultivating morality, increasing intelligence, strengthening the body and fostering beauty through labour,and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intelligence,physical fitness,beauty and labor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20)11-0010-07
作者:盛春,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理学博士。
责任编辑:澄 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