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王秋怡
[摘要]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把握国际形势,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这体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也为中国外交发展道路铺平了基石,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国家实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因此,中国的外交战略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习近平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p.26)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在此次会议上提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这“三观”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成为我们把握世界形势、开展对外工作的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把握社会发展命脉,顺应时代潮流
第一,习近平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早在2010 年7 月21 日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强调指出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要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2012年,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上向全党发出了号召,要求全面学习“党的历史”。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再次提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201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讲话中,习近平更是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再次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必要的高度。习近平对历史的重视并不局限于对历史本身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能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形成深邃的历史思维和全面的历史观,以历史为积淀,理性看待过去的变化和将来的发展。因此,在外交方面,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尊重历史。在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时,习近平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近七十年的今天,仍然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引起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他在强调历史的同时,也对当下国际社会做出了判断和评价。
第二,习近平提出要加强对历史规律的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以更全面和科学的视角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唐太宗李世民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强调了对照历史可以深刻了解未来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也提出了“横着看人类,便是社会;纵着去看人类,便是历史。历史就是社会的变动”,(p.225)以此强调历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历史角度去分析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2013 年12 月26 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总结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未来前进的助力和推动力。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的准。”在外交领域,习近平的历史观更是为外交事业指明了道路和点亮了明灯。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复杂多变,在发展道路上如何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挑战与困境,向历史学习,以史为师是有效路径与方法。
第三,习近平强调要尊重历史的规律性,要顺势而为,不可逆流而行。习近平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庄子·内篇·人间世》)回顾近百年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当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拥有近91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表明了党是得到人民普遍拥护的,其发展不可阻挡。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曲折坎坷,经历过夹缝中求生存,打响过武装斗争第一枪、走过漫漫长征路,也站在过反法西斯第一线,一路走来始终肩负着历史使命,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走在发展的道路上,这就是中国发展的“势”。
同样,在国际社会近数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数不尽的战争、冲突、征服与压迫,但历史的车轮推动各国人民共同发展。所有国家的人民都需要和平的生存环境,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日益民主,文明互相交流,和平与发展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时代主题。在这样的主题下,习近平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型大国关系”等,是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中,认清和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所提出的伟大理论创举。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才是大势,西方一些国家始终停留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零和思维和冷战逻辑,始终认不清历史发展的趋势,也跟不上历史前进脚步,很大程度上了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对自身而言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此外,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对毛泽东外交思想和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关键构成要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从大局着眼,客观冷静地分析国际局势,及时调整中国的对外政策,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与发展、广交朋友的创新型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体现在:一是要与旧时期的中国斩断联系,划清界限。经过一系列斗争与反抗,中国终于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告别,毛泽东提出要与旧中国外交割裂的方案,“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早在1949 年3 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p.1434)而“打扫干净再请客”更是表明了要彻底清除旧中国外交上的残余,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和控制彻底扫除后,再欢迎广大国家与中国建交。二是要与外国干涉势力作斗争。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中,美国多次向中国施压,不断推行与中国为敌的政策,中国顶住了多方压力,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此后,中国在发展问题上始终牢牢站稳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在诸多问题面前,中国不仅守住了底线,更显示出了勇气和力量。在南海问题上,习近平提出:“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在南海采取的有关行动,是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正当反应。”在谈及台湾等问题时,他提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p.39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则,习近平外交思想扎根于这一历史选择和根基而不断发展壮大,深刻体现其时代性。
当今世界,尽管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中美关系异常复杂、紧张,但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与夙愿。中华民族始终是爱和平、促发展的民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中国领导人根据国际社会具体形势,国与国之间异同所提出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外交思想。这一原则的提出不仅对中国本身的外交路线作出了准确规划,更为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提供了妥善、恰当的行为准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与发展的最好例子,中国愿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惠互利、共享共建,推动长久合作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中国需要与其他国家广泛沟通交流,要广交朋友。基于当时亚非拉民族主义国家不断发展并结合中国实际,毛泽东将交朋友的重点放在了亚非拉三大洲新兴国家上,与这些地区的国家建立了普遍联系。习近平继承了广交朋友的原则,并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不论国家、不论信仰、不论民族,只要致力于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解决与应对人类所面临的诸多挑战,都可以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而事实上,国际社会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任何国家在面临复杂形势和全球问题时都已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也体现了时代发展方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判断国际变革方向,看清世界发展实质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强调大局观的重要性,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指出:“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p.175)邓小平也曾提过:“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p.82)
习近平指出:“所谓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习近平强调的大局观具有丰富内涵,既体现了全球视野和宏观布局,又体现了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的密切关系和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有机协调。习近平在谈到做外交工作时,更是多次提出,“胸中要装着国内国外两个大局”,(p.67)“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完善外交总体布局”。(p.17)
第一,习近平的大局观强调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正确的大局观不以局部代替整体,也不是重整体轻局部;这个整体既非局部的简单叠加,也不因强调整体而忽略局部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历来重视地区和全球稳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始终强调地区和全球的整体合作意义和合作影响力。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和中国密切相关。习近平在谈“一带一路”时曾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p.62)诚然,在国际社会中,各国之间利益相交、命运与共,在总体发展的动态平衡链条中,每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对整个平衡链产生连锁反应,这就意味着每个部分都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强项,为了整体发展而树立大局观,将自身融入共同体,以自身的部分力量来带动整个大局良性发展。
习近平的大局观并不是简单的“抓整体而放部分”,也不是“运用一个个布局来解决整体的问题”,而是注重顶层设计、内外并举、统筹兼顾。“一带一路”倡议联通欧亚海陆,形成了两条线、一大片的格局;亚太自贸区连接了亚洲与拉美;金砖合作机制则是中国参与的跨三大洲的新兴国家合作机制等,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大局观的全方位、全覆盖,体现的是由远及近、由陆向海、由边缘向中心的中国特色战略观。
第二,习近平所倡导的大局观是关于矛盾认识的辩证思维。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科技化迅猛发展,这些促使人类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文化多样性更加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更加明显。在世界大发展整体趋势下,诸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且进一步加深,恐怖主义、疾病传播、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扩散,民族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逐渐抬头,国际社会仍面临许多困境与挑战。习近平对于当今社会大局的看法深刻体现了矛盾的分析方法。他指出:“要立足国际社会大变局来把握规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可见,习近平精准把握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对现今世界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除此之外,随着中美贸易竞争不断加剧,中美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关键转折点,习近平对于中美两国的关系作出了准确的把握,“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两国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只要双方坚持这个最大公约数,中美关系发展就有正确方向”。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中美经贸问题只是中美关系中的非主要部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中美关系可以且应当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第三,习近平所倡导的大局观强调了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动与时俱进、塑造局势的特点十分突出。以建立新型合作关系作为战略实施的主要手段,中国坚持不结盟战略,不搞联盟战略和霸权为目标的均势战略,但必须加强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培养与巩固,必须在多边合作平台上形成一些新的关系组合,同时在战略上需要更有针对性和全局性。中国外交“必须加强战略伙伴之间的协同性。在战略伙伴的选择中,既要强调强强联手,也要注重强弱互补。尽可能做到不以强化某种组合而牺牲其他联合与合作为代价。这就是全方位外交的题中要义”。(p.123)
有利的态势并不以消灭某一方为目的,而以形成更加符合历史规律的“大势”为目的。通过对“势”的引导、推动和塑造,推动整体的变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时代演变密切相关、同步推进。国际形势转型过渡与中国外交转型调整同步并行,也相互促进、相互激荡。针对新形势的调整和变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复杂乱局中应运而生。当国际形势处于转型过渡期,国际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的实力地位作用都有了不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才得以产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也是在意识到“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的前提下而做出的战略重心的转移。
正是在习近平科学辩证的大局观下,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复杂多样的国际环境中才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才可以在遇到一系列问题时拨开云雾见晴天,看清国际社会的本质和主次矛盾,准确把握好矛盾的主次方面,才能在深刻把握总体大局的态势下,透过现象看本质,超越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地域等的差异,顺势而为,进一步推动这个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
三、树立正确角色观,明确责任担当,增强外交定力
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p.539)改革开放40 余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世界有了更大、全方位的影响,对外开放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与世界的互动,也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全面来看,既要看到中国对世界的塑造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在上升,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国家对中国还存有疑虑,需要中国和相关国家增信释疑,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走国强必霸的道路。我国的对外方针是为了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服务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处于世界潮流之中,因此中国的外交需要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来统筹规划。中国必须要认清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方针的制定才能更加科学有效。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角色观还强调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辩证提出四个“既要和又要”: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2014 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用五个“充分估计”和五个“更要看到”来全面深入分析世界大势。习近平强调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
四个“既要和又要”、五个“充分估计”和五个“更要看到”高度概括和辩证阐述了影响世界发展大势的世界多极化、大国关系、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秩序、国际安全、人类文明等因素的相互影响、深入调整、深刻演变和相互激荡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我们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明晰了方向,为把握持续演变的国际秩序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南,为客观分析世界变局提供了准确的方法论和全局视角。
只有树立正确的角色观,才能在外交决策中更有自信、有底气,才能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中走得踏实、走得稳当。而这些都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更有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持续加深,中国的朋友遍布世界。而这样的大局观也深刻地体现了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讲话中强调的理念,即中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①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65—471页。这几点深刻主张不仅从文明视角阐述了中国的大局观,其内涵更超出了文明界限,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话和沟通定下了基调。
综上所述,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之间相互联系,贯穿于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关键和重点所在,也是其具体要求,体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的深刻内涵。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历史观是辩证唯物史观,强调对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准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要求我们从过去、现在和未来去把握历史大趋势,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习近平所提出的历史观是提振中华民族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指引。大局观有助于我们把握国家战略和国际形势的宏观变化趋势。大局观拓展了原有研究的思维空间,能够促进国际关系微观与宏观研究的有机结合,推动国际关系宏观研究的发展。角色观要求对国家发展要有准确定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大国,要对这种双重身份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中国首先要集中精力发展好自己,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以稳健的步伐开展对外工作,同时中国应当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重要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体系变革中发挥更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杨洁篪.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奋力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求是,2019,(17).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06-24.
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0-07-22.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人民日报,2013-01-02.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人民日报,2013-06-27.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07-08.
朱文鸿.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人民日报,2013-12-27.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01-06.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03-24.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共同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 为中欧关系全面推进注入新动力.人民日报,2015-10-19.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10-28.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牢固树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7-02-18.
习近平会见出席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人民日报,2015-09-18.
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 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人民日报,2015-09-23.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人民日报,2017-03-20.
王帆.大国外交.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11-30.
The Views of History,Overall Situation and China’s Role in President 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
(Wang Qiu-yi)
S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the fundamental guideline for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The views of history,overall situation and China’s role,put forwar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at the Central Foreign Affairs Work Conference,are diplomatic ideas at a crucial moment when China is undergoing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a century.They reflect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important value of 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 and pave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plomacy by defining the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273(2020)09-0036-06
作者:王秋怡,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
责任编辑:图 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