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网院作业 发表于 2021-8-21 21:20:50

从日本体育“部活”的发展与实施反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

从日本体育“部活”的发展与实施反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
李波1*,朱琳琳2

(1. 南京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2.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通过对日本课外体育活动重要形式体育“部活”发展历程的追溯、梳理和回顾,认识日本体育“部活”在新时期对日本体育立国的推进、生涯体育的实现及学校体育开展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日本体育“部活”开展情况,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指出了日本体育“部活”的实际价值及中、日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并保持连贯性和延续性,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团体的配合和协作,并最终同终身体育、全民健身及国家利益联系起来。

关键词:日本;部活;课外体育;学校体育;体育立国;终身体育

2019年8月10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而作为日本课外体育重要形式的“部活”,其发展及实施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对青少年体质的提升、体育立国政策的推行、生涯体育的推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日本全国调查,有70%的初中生和50%的高中生都参加了体育“部活”,几乎所有的日本中学都开展了体育“部活”,半数以上的教职员工担当了体育“部活”的相关工作(中澤篤史,2017)。

因此,对日本体育“部活”的发展历程及其实施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我国相关体育政策的制定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能够提供很好的借鉴价值,特别是目前青少年体质问题依然令人堪忧,日本体育“部活”的实施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我国学校体育开展中面临的困境。

1 日本体育“部活”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体育“部活”即运动部活动,是指日本学校依据不同兴趣和特长,在课余时间(课前、放学后、休息日)所广泛开展地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1.1 日本体育“部活”的发展历程
第1阶段(明治时期):西方体育的引入和借鉴,“部活”初见雏形。这个时期,西方体育和文化作为身份象征被传播到上层集团,明治4年,日本颁布“学制”开创了近代学校,西方体育也被引入学校。明治12年颁布的“教育令”和明治23年颁布的“教育诏书”,促进了体育的推广及近代教育制度框架的完成,各种俱乐部盛行,也出现了有一定组织的校友会和学友会,初、高中的运动对抗也更加普遍(渡辺誠三,1997)。明治末期,由于日俄战争,学生运动由娱乐向竞技转变,日本文部科学省省开始着重调整学科课程,课外活动由教师担任,“部活”作为学校一个组成部分初见雏形(桑原三二,1988)。

第2阶段(大正时期):伴随着战争思潮,“部活”在压抑中得到一定发展。受一战影响,日本军国主义教育被推进。大正7年,“临时教育会议”提案依据忠孝道德的内涵强化国体思想,兵式体操再次被引入学校。同时,文部省开始重视体育作为军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体育运动开始得到鼓励,“部活”也活跃起来(日本体育協会監修,1970)。同时,在一战中所兴起的民主主义风潮带动下,余暇活动兴起。伴随着军事教育、民主主义运动和体育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的发展。以运动部为媒介,大正时期的校友会、学友会活动非常盛行。但是,中学以下的校友会被严格管理,运动对抗减少,校友会以“忠君爱国精神”作为国民培养的手段,体育的开放性被压抑(桑原三二,1988)。

第3阶段(昭和时期——战前):军国主义导致“部活”发展的停滞。这个时期的日本国家主义、军国主义盛行,校友会活动并入军事化活动中,学校体育活动、比赛范围逐渐被缩小。虽然昭和6年(1931年),“中学校令”实施细节被修订,在学科课程之外,每周设定2 h自由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活动,这成为“部活”复苏的关键点(石川智亮,1950)。但随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教育也面向“国民孝忠”教育。昭和16年,日本学校以报国精神为宗旨,校内团体被解散,统一为学校报国团。昭和18年,开始实施战时学生体育训练实施纲要。昭和19年,学校报国团锻炼部与国防训练部一体化。昭和20年,由于战争“部活”逐渐停止(山形県教育委員会,2016)。

第4阶段(昭和时期——战后):理念转变、社会需求、“部活”价值逐渐体现并回归正常。战后校友会从军国主义思想开始向民主主义教育转变。同时战后治安混乱、青少年不良行为日益频繁,“部活动”也成为抑制犯罪的一种手段。昭和22年,在《学习指导要领》中导入了俱乐部活动,形成了与校友会交叉并存的局面。昭和24—25年,资金和人员具有一定自主性的“部活动”诞生,成为目前“部活”的前身(後宗臣等,1952)。昭和26年(1951年)将教育之外的活动定义为特别教育活动,“部活动”得到正式认可,并侧重于学生身心锻炼及人格培养。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开始谋求教育水平的提升。1971年,由于多种《学习指导要领》的实施,“部活”时间也被其他俱乐部活动所占用,教师负担加重,学生实际需求也不能满足。1980年,俱乐部活动开始逐渐被废止,呈现出被“部活”替代的局面(東京都教育委員会,2005)。

第5阶段(平成时期至今):“部活”得到快速发展,并进入成熟及变革期。经过一段时期的平稳发展,平成14年(2002年),《学习指导要领》正式废除了中学教育必修俱乐部活动,“部活”成为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仁木幸男等,2006)。2008年日本修订的初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指出,学校“部活”作为初高中整体教育的一环,应与学校相关教育课程进行关联,发挥相应功能(梅村和伸,2008)。这一时期“部活”得到快速发展,并与日本体育立国及国民健康紧密联系,“部活”日益成熟,并逐渐发展为具有日本特色的学校活动。

但日本“部活”发展也一直伴随着问题和矛盾,如学校暴力、项目单一、指导教师不足等问题逐渐突出,同时由于社会发展及价值观的改变,加上少子化、老龄化等矛盾日益尖锐,日本“部活”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1.2 日本体育“部活”的发展历程特征
1)整体呈现螺旋式、延续性发展。从日本“部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部活”经历了100多年的进化和演变,并非一蹴而就,从最初的萌芽到中期的兴起、徘徊、停滞和复苏,到后期在矛盾挣扎与问题解决中求得发展,虽然在不同时期因为政治、经济等原因遭遇了不同的困境,但总体呈现出螺旋式、延续性发展的特征,这也保证了“部活”在整体发展中能够有时间基于现实的矛盾和问题,逐步修正和弥补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避免了因政策或理念的大起大落而造成的严重停滞和无谓劳动。

2)适应日本社会发展,功能逐渐转变。“部活”是伴随着日本社会变革而逐渐发展的,是对日本社会适应的一个过程,这里面有积极的发展,比如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对大众体育的推动、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提升等。也有消极方面的,比如被军国主义所利用、功能被单一化、模糊化等问题。但“部活”最终适应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并适时进行了调整,从而成为日本青少年体质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育立国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并审时度势及时做出转变才是“部活”得以生存的前提。

3)在矛盾中发展,逐渐形成日本特色。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学习和引进西方文化,经历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特别是战败后,日本开始寻求国家的复兴,在教育理念上受到西方教育理念影响,开始反思军国主义,倡导民主主义,自发进行的体育活动得到更多地认同(仁木幸男等,2006)。但过度发展又出现了盲目和无序发展的问题。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引发了竞技至上与“部活”性质及发展方向的矛盾。而随着少子化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日本初高中从20世纪80年代的高峰期开始出现了指导教师数量减少、指导人数不足、“部活”活力下降等问题。目前也面临着“部活”开展途径的多元化、“部活”功能多样性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立国战略》、日本体育协会在《21世纪国民体育振兴方案》提出了“部活”与社区的合作协同,与体育少年团、综合型体育俱乐部的协同,发挥“部活”在丰富社会文化、人才培养及推动体育立国等方面的作用。而正是在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不断解决中,日本依据学校、社会及国家的需求,适时对“部活”发展做出了规划和调整,形成了特有的日本“部活”特色。

2 新时期日本体育“部活”的价值和定位
2.1 在日本体育立国推进中的作用 
日本在2011年修订实施的《体育基本法》中指出,体育是世界共通的人类文化,是国民终身不可或缺的身心健康及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通过体育获得幸福充实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体育对于青少年成长、身心促进、地域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国民生活充实及日本国际地位的提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年,为了推动体育的发展,日本颁布实施了“体育基本计划”。2017年10月,成立了作为文部科学省的直属局的体育厅,以体育立国为目标最终面向7个方面(笹川スポーツ財団,2017a)(图1)。第一条就是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加强。这一目标的落实,体育“部活”的开展和实施是重要方面。而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体育生活化的实现、地域体育环境的完善等目标的实现。有了良好的青少年体育基础,才可能最终提升日本体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可见,体育“部活”虽然只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部分,但它所带来的辐射效应却值得我们关注。

width=283.45,height=206.9
图1 日本体育立国框架图

Figure 1. The Framework of Japan's Sports Establishment

2.2 对生涯体育实现的作用 
日本的生涯体育类似于中国的终身体育概念,但日本在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和社会审议会上就提出了生涯体育的概念,1972年的文部科学省保健体育审议会针对体育普及振兴基本政策,提出从生涯体育的视角出发,制定阶段性的目标,以期达到体育振兴的目的。

日本将学校体育以外的体育活动称为社会体育。这是根据1949年《社会教育法》第2条,将社会教育定义为:在学校作为学校教育课程而实施的教育活动之外,所进行的针对青少年及成人的教育活动(包含体育和休闲活动)称为社会教育。1988年,文部科学省将“体育科”改组成“竞技体育科”“生涯体育科”,前者主要为奥林匹克、国民体育大会、选手培养等竞技体育服务,后者则为一般市民服务(日本レクリエーション協会,1997)。

日本的生涯体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人的生涯当中能够快乐地参与体育;二是任何人都能快乐的享受体育。日本2013年对体育“部活”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体育“部活”开展的目的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能够在促进他们体力增强的同时,培养相互协作、对他人的尊重、遵守规则、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在实践中思考和判断,培养健全人格,为生涯体育及充实人生打下基础。而日本体育“部活”的开展不仅仅限于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也希望能带动学校教育、地域、家庭整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2.3 体育“部活”在日本学校的作用及意义 
1)体育“部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纽带。日本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明确指出,体育“部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要重视其与其他教育课程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参加体育“部活”,通过体育参与,提升学习的兴趣、培养责任感、协作精神。以体育“部活”作为纽带,促进整体社会体育的发展,带动地域、团体、家庭对体育的关注及支援。

2)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环,体育“部活”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在体育参与过程中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丰富自己的生活,并为生涯锻炼打下基础。在体育“部活”中学到的保健知识等,对其整个人生都有裨益。体育“部活”对于丰富学校整体教育具有积极作用,与其他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校整体教育的提升。

3)体育“部活”的开展,能够让有特长的学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并挖掘出自己的潜力,许多学生也自觉向更高水平挑战,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运动苗子,为日本高水平体育人才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体育“部活”也带动了企业、团体、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对学生的关注,通过相互协作,促进了多方的共同发展。

3 日本体育“部活”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图2是日本青少年2011—2017年连续进行的每周参与体育活动频度调查(笹川スポーツ財団,2017b),可以看到每周参加体育活动6次及7次以上的比例最高。而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图3)显示,我国青少年每周锻炼7次的只有9.8%,6次的是14.4%(国家体育总局,2015),和日本相比有明显差异。

width=226.75,height=189.9
图2  日本青少年体育“部活”每周参与频度年度图

Figure 2. Weekly Frequency of Japanese Teenagers'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hool Sports Department

width=226.75,height=121.85
图3  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每周参与频度图

Figure 3. Weekly Frequency of Chinese Teenagers'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hool Sports Department

从表1日本初高中体育“部活”参加情况可知,初中男生参加比例都在70%以上,女生也达到50%以上,全体比例达到60%以上。高中略低,男生参加比例高于女生,全体比例达到40%。可见,学业压力及性别特征对于日本高中生参与体育活动也存在一定影响。根据中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数据,包括青少年在内,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只有33.9%。2016年由教育部统筹上海体育学院主持对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12万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健身行为”全国平均得分仅为40.8,没有一个省份达到60(启达教育网,2017)。

根据最新调查,日本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部活”的天数达到6天以上,每周活动时间3 h以上的比例最高(图4),而周末的参与时间更长。根据中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青少年每周参加2次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8.8%,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30~59 min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7.5%。调查也表明,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由同学(朋友)、同事自发组织和自己练习,两者比例达到65.1%,参加校内项目俱乐部的比例只有11.5%,参加校外体育兴趣班的比例仅有7.3%。

表1 日本初、高中体育“部活”参加比率表

Table 1 Participation Rat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hool Sports Departmentin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in Japan /%


width=226.75,height=136.05
图4 日本学生每周参加“部活”时间表

Figure 4. Schedule of Japanes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the School Sports Department in Week

图5显示,日本体育“部活”80%以上的学校是有指导教师的,这些教师主要承担了学校课外体育指导工作。中国“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参加校外锻炼接受指导的百分比为84.6%,自我锻炼比例仅为15.4%。这与我国青少年参与课外锻炼基本都参与各种辅导班有一定关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不能充分有效提供学生课余锻炼的机会和指导,部分学生只能依靠校外辅导,这也导致青少年锻炼意识和自觉性的缺失。

同时,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在初、高中持有日本体育协会公认体育指导资质,而参与体育“部活”指导工作的教师比例初中为8.3%,高中为17.4%。这个比例虽然并不高,但可以看到,更多有资质的专业教师参与到体育“部活”指导工作中,这也进一步提升了“部活”的质量(寺岡英晋,2015)。

width=198.4,height=116.2
图5 日本初、高中体育“部活”体育指导教师担任情况

Figure 5. The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Instructors in the School Sports Department of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in Japan

width=226.75,height=113.35
图6 初中体育部活日本体育协会公认体育指导教师保有情况

Figure 6. The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structors of the School Sports Depart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Approved by the Japan Sports Association

width=226.75,height=119.05
图7 高中体育部活日本体育协会公认体育指导教师保有情况

Figure 7. The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structors of the School Sports Departmen in Senior High Schools Approved by the Japan Sports Association

对日本部活开展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1)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变和发展,日本“部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及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模式及制度保障,从而确保了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及运动技能,而且通过体育参与,也让青少年对体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地感悟和认识,体育意识、锻炼习惯及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成为日本体育立国的重要基础及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动力。

2)日本“部活”的开展,在学校内,不仅仅是体育部门的职责,而是多部门配合、不同学科老师共同参与的过程,这也体现了体育应有的地位及价值。在学校外,“部活”也成为联系家庭、学校及地域的纽带,不仅扩展了“部活”的作用和功能,也让“部活”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不同层面的支持。

3)为了保证“部活”实施的质量及应对少子高龄化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正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部活”指导者的数量及指导能力,以满足青少年及现代社会对体育需求地不断变化。同时,也尝试改变固有的“部活”指导模式,加强学校间的协作及指导者资源的流动和互补,实现资源的共享,缓解日本目前指导者不足的矛盾。

4 日本体育“部活”的实施特点及新时期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4.1 日本体育“部活”开展及实施的特点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日本体育“部活”的开展与实施具有了以下特点:

1)作为体育立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目的和功能不断丰富和充实。从最初单纯着眼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及健康水平的提高,逐渐到重视青少年运动兴趣及锻炼习惯的培养,再过渡到对学习能力的关注及人格的塑造,最终通过体育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并实现个体生活品质的整体提升。

2)体育“部活”在发挥体育后备人才挖掘和培养功能的同时,为了适应国家及社会发展需要并解决日本社会面临的一些矛盾和困境(少子老龄化日益突出、传统体育后继无人等),体育“部活”也开始承担传承日本传统体育(剑道、相扑、地方传统体育等)、充实及促进地域及社会体育文化发展的责任。

3)体育“部活”是贯穿日本学校体育的重要纽带,已经不是单纯的体育活动,而是集人际交往、规则意识、教育、团队精神、民族凝聚力等多重功能于一体,不仅是日本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

4)日本体育“部活”作为以青少年体育为中心的最大规模的学校体育活动,也表现出指导教师不足、负担过重,学生课余时间占用过多,运行模式相对呆板等矛盾和问题。因此,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日本体育“部活”特点也发生了改变,现有的模式也开始面对更多挑战,如何让体育“部活”适应新时期日本学校教育及国家、社会的发展需求,日本学者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4.2 日本体育“部活”的重新定位及转变 
1947年,日本体育“部活”被正式提出,在1951年的《学习指导纲要》中作为特别俱乐部活动被确立为教育课程内活动,从而被正式认可。经过1969年(初中)、1970年(高中)《学习指导纲要》的修订,被划分为教育课程内的必修俱乐部活动和教育课程外的活动两部分。1989年,体育“部活”被确定为必修活动,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同时体育“部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课程内的俱乐部活动。在体育“部活”的作用和功能加强的同时,也要求有更多的教师加入其中。

但这也造成了课内、课外活动不明晰,降低了教学间的系统性、连贯性及互补性。从日本体育“部活”及俱乐部活动变迁的历史可以看出(西島央,2016),1998年、1999年修订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取消了体育“部活”作为初中、高中课程内的必修活动,仅小学阶段作为必修,但作为课外活动的重要位置并没有被动摇。

在此期间,“部活”得到了快速发展,“部活”的开展也逐渐从学校走出去。2008年(初中)及2009年(高中)修订的《学习指导纲要》指出,学生自发、自主参与部活动,有利于学生走进体育、文化和科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责任感及协作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环,应加强与社会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的协作和配合(文部科学省,2017b)。可以看出,“部活”的开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水平及运动能力的提升,为体育后备人才积累了较为厚实的基础,而且同时也成为学校和社会联系的纽带,扩大了体育的影响和社会认可度。

但这也造成了“部活”与校内课程在某种程度上的割裂,因此,这期间“部活”与教育课程的联系又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2012年实施的《学习指导纲要》再次强调了这点,通过“部活”让学生更加喜爱体育、文化及科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责任感及协作精神等内涵,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环,要关注与教育课程紧密关联,发挥“部活”特有的作用。通过不断地调整,“部活”逐渐成为教育课程的有力补充和延续,也成为向社会不断拓展的纽带和平台。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模式。调查表明,初中及高中的参与率依然高达60%及40%以上(笹川スポーツ財団,2017b)。

日本体育“部活”根据项目不同,每年都会举行规模不等的各种比赛,这有利于相互交流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的平台,也是对训练效果的检验。但在学校及地域间合理竞争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不良问题,例如,过度强调竞技至上,导致体育“部活”功能单一化,压制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及多样化发展。同时日本的等级制度,伴随着竞技至上,在“部活”中也被放大,欺凌、体罚、暴力等事件时有发生。此外还有超前训练、过度训练等问题,这些都引起日本社会及学者的广泛关注。

另外,前面所分析的与中国学生相比,日本学生参与部活时间更长、周次数更多的优势,相对日本而言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其一就是项目过于单一,同时时间跨度比较长,学生无法尝试更多更好项目,不能得到全方位发展。据2016年日本体育厅调查,22.4%的中学“部活”的次数达到每周7次,另有54.2%的中学每周活动6次。这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其他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及培养。同时,学生在“部活”中接触的对象相对固定,不能让学生有更广泛的体验和接触,也占用了学生过多时间,让学生的余暇时间减少,降低了其与家庭及社会的联系。

基于以上问题,日本也在寻求转变的思路,不同学者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学者雨宫紫苑提出,学习德国市民俱乐部的经验,市民俱乐部与日本体育俱乐部、文化学校相类似,但有其相对独特的地方。据调查,作为非营利团体的市民俱乐部,11~16岁的学生占到了77%。可供选择的俱乐部数量众多,中学1~3年级,有70个以上的俱乐部可以选择。既可以选择按年龄划分的俱乐部,也可以选择不划分年龄的俱乐部,加入、改变及退出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级别的俱乐部,也可以和不同的群体进行交流和互动,包括自己的家人。这和日本部活完全不同,可以让学生有更广泛的选择,更多的尝试和体验。这对于解决日本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另有学者提出,更实际的做法是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学校质量管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及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FD)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建立更适合多样化发展及需求的体制、组织及制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日本自身的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发展优势,加强学校与地域体育俱乐部的协作,做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实现“部活”与地域体育俱乐部的一体化。

4.3 指导教师的培养、引进及认定 
众所周知,日本很早就进入了高龄少子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由于学生数减少,有些集体项目的部活难以开展。根据日本中学体育联盟2016年的调查,2001年有266所学校与其他学校一起进行“部活”开展,但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猛增到830所。

伴随着这一问题出现的就是指导教师人数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特别是专业指导教师更是紧缺。据日本体育协会2014年的调查,保健体育之外无“部活”指导经验的教师占到调查学校的46%。因此,很多学校开始引进外来指导教师。根据文部科学省2015年调查,引进外来指导教师的学校达到74%。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文部科学省2017年4月开始,基于学校教育法赋予了部活指导教师在学校职员的位置。为了确保部活指导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在文部科学省实施的《部活指导者派遣制度》《部活指导者培训事业》《部活社区合作促进事业,强化外部指导者作用》计划的基础上,有学者又提出了“部活体育专业指导员”国家资格的创设和认定。

日本学者青柳健隆等(2015)根据调查研究,将外来指导人员分为了4类。第1类是报酬辅助型。以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作为主体,对于已经在学校担任“部活”指导工作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报酬补助。第2类是人才介绍型。主要是人才中介组织根据学校提出的条件,从注册登记的人员中选定合适的志愿指导者介绍给学校。也有是注册登记者信息公开,学校根据人员信息进行选择和联系。第3类是学生派遣型。与邻近学校联络协调,派遣志愿担当“部活”指导工作的学生或外部指导人员,并提供相关研修及反馈。第4类是企业协作型。企业定期向学校提供相应指导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

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引领下,相关措施得到了有效推广,日本“部活”指导教师的数量及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4.4 多种途径的相互协作和补充,共同促进“部活”校内、校外的全面发展 
日本很早就提出了体育立国的理念,并从政策层面给予引领和规范。而如果“部活”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就存在活动方式不够灵活,活动项目相对单一的问题。因此,日本政府从促进学生融入社会,以及加强学校与社区联系的角度出发,创建了体育青少年团。自1962年日本体育协会创立体育青少年团开始,到2000年,日本共有47个都道府县设立了体育青少年团,80%以上的市、镇、村设立了体育青少年团(日本体育协会,2001)。为了加强学校、社区、竞技团体与体育青少年团的合作,日本体育协会及文部科学省从全局出发,从政策层面提供保障。日本体育协会在《21世纪国民体育振兴方案》中就提出了初高中学生从部活加入体育青少年团的基础、保障和体制建设。文部科学省的《体育立国战略》也提出了学校、日本体育协会、各体育团体、JOC间的合作与支援。

日本综合型体育俱乐部的提出背景,也是基于体育教育缺乏连续性、体育运动人数减少、指导者不足、“部活”与体育青少年团的联系弱化及教育力的减弱、青少年运动两极分化,以及少子高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文部科学省1995年开始推行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育成模式事业。2000年9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在《体育振兴计划》中提出,在2010年日本各市区町村至少建立一个综合型体育俱乐部。2016年,日本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数量也从2002年的541个发展到3 586个(李波,2018)。日本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多项目、多世代、多选择的特点,满足了不同个体、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对于体育的需求。通过体育青少年团及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的协同,不仅让“部活”的功能得到了延续,同时也弥补了部活的局限性,加强了学校与社区、不同团体及社会的联系,让社会不同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流动和应用,最大化满足了不同群体、社会及国家的发展述求。

可以看出,日本体育“部活”的发展虽然经历过不同的尝试和变革,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部活”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是涉及学生、家庭、社会及国家利益。因此,日本“部活”的未来发展更多是在谋求一种全方位的协调和配合。国家、学校、地域、团体的相互协作是日本解决目前问题的总体方向。

5 从日本体育“部活”反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2016年由教育部统筹指导,对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12万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总体来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有待提升,按100分指数评分,总平均分仅为59.3分,有一半多的省份低于60分(启达教育网,2017)。由此可见,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结合日本“部活”发展实际,应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和发展。

5.1 加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政策制定及执行的连贯性、针对性及落实力度,为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坚实依据和保障 
日本体育“部活”的提出、开展与实施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体育“部活”的开展和实施始终与日本的国家及国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虽然在发展过程也出现了许多波折,但最终成为青少年体质提升及国民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日本从国家层面,比如体育立国的提出,将体育“部活”与整个国家利益联系起来,同时也考虑到学生个体及未来的发展,以及整个国民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将生涯体育也贯彻在体育“部活”开展之中。这样就让作为学校教育一个环节的体育“部活”,能够充分发挥其纽带和辐射作用,让学生终身受益,最终也让国民及整个国家受益。

我国在这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连贯性、互补性、延续性和针对性。法律、法规及文件的出台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的时代特色及现实需求,既保证符合当时的实际发展需要,又能最大化利用原有基础和条件,适时做出调整,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要体现互补性和针对性。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及市场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结果,现在更多的体现在对学校的约束上,而学生体质下降显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之间要有针对性,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关系,避免政策间的重叠和交叉造成具体执行时出现灰色地带,从而发生目标不明确、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

2007—2017年期间,我国共颁布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政策88项。2008年5月,首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得以实施,推动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发展。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对学校体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及《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3个文件。这些文件的颁布实施,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及更有力的支撑,让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推行有了更加具体的依据和标准,目标更加明确。在此基础上,2016年9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又颁布实施了《青少年“十三五”规划》,同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3月31日《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又在原有基础上调整完善了学生体质测试监督评估体系,以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持续发展。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

这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学校课外体育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监管力度的加强和政策的具体落地,让政策能够落到实处,避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现象不重本质的情况发生。

5.2 继续提升体育的社会地位,加强学校内、外部共建协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体育与民族及国家利益相联系,为课外体育教育搭建良好平台 
从日本体育“部活”的形成和发展及最后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在日本拥有与其他学科平等的地位。从学校内部看,体育“部活”的开展和实施不只是体育个别部门的任务或工作,而是放在学校整体教育的层面实施。日本学校经常会聘请校外机构的专业人员到学校,举行全校范围的体育健身、体育营养等方面的讲座,所有学生及老师都要参加,同时,家长也会受邀参加旁听。这种体育氛围有助于让家长、学生、教师对体育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内心尊重和重视体育。因此,在体育“部活”开展和实施中,所有教师和部门的参与,确保了体育“部活”的顺利开展。从学校外部看,“部活”的开展还涉及社区、各类团体及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协作,其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容易产生联动及辐射效应。

因此,我们学校体育的开展和推广,首先应该是全民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提升,课外体育教育往往能带动更多主体参与进来,既是参与的场所和机会,也是相互交流和理解的场所和机会。我们既要避免功利性参与的问题,也要吸取日本竞技至上等一些问题的经验教训。应该让学校体育教育同健康第一的理念协同起来,同学生个体利益、社会及国家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树立体育健康意识,这才是学生自觉参与体育、各主体支持体育的动力。1994年,原国家教委下发《实行新工时制对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在活动类课程的科技文体活动中,每周安排0.5课时用于健康教育。为适应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2000年,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正式颁布《国家标准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从国家技术规范管理的角度,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了《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内容。随后经过2001年、2003年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健康教育也被列为体育必修内容。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及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并在前言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同时强调,课程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要树立大课程观,将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如课外体育活动、课外健康教育活动、课外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等)相结合,才能全面有效地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这对于学校体育整体提升无疑是有益的,但现在必须扭转体育课被任意占用、课外体育活动不被重视的局面,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否则也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和进展。

5.3 充分利用现有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体系,充实课外体育指导教师(者)的数量及素养,提升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日本在发展中也面临指导教师逐渐减少及指导不专业的问题。中国可能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学校的体育活动基本都是由体育教师承担的,很多其他学科教师既不关心体育,更不懂体育,所以有些活动也是有心无力。这种情况,体育教师要完成全校学生的指导工作显然也是很困难的。所以,一方面要尽可能培养可以担任指导的教师人数,借助学校、社会的力量共同承担。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专业指导能力的培养。为了调动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国培计划,如“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中小学体育艺术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等培训项目(陈长洲,2019),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的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工作已开展多年,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何让学校教师走出去(接受相关培训工作,提升能力),同时又能请进来(让更多专业人才为学校体育服务),做到学校与社会的联动,让人才充分利用并流动起来,减轻体育教师的压力,并提升课外体育指导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这不仅有利于充分挖掘青少年体育人才,也为青少年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一定不是体育教师、体育部门、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和任务,而是学校、社会、家庭、社会团体共同协作的过程,最终才能让学生走出校门也知道去参与体育,也有地方参与体育,也有专业人员指导参与,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体育的进步。这也是全民健身计划、健康中国2030全面贯彻实施并实现的重要一环。

5.4 重视课外体育组织建设,将学校与社会需求、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日本以学校部活为基础,并构建了体育青少年团及综合型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结构,三者的协同不仅保障了学生在学校内部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连贯性,也将学校、社会联系起来,具有分工明确、结构稳定、协作互补的优势。而我国更偏向于制度层面的建立,比如目前广泛推行的“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等,但这些制度性的活动,往往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约束,也缺少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在实际操作时常常造成模棱两可、目的不明的问题。虽然也反映了社会需求及国家利益,但因为上述不足,容易流于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性,最终让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国家和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并推动课外体育组织的建设,引领并促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期化。

5.5 重视大、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延续性、衔接性,推动学生终身体育及国民体育意识的整体提升 
日本的体育“部活”基本贯穿于日本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小中大学之间在体育目标、目的方面相对明确,不同阶段之间有一定的衔接性。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最后阶段(小学在5、6年级,初中和高中在3年级)都设置了衔接和过渡课程,配合正常的体育教学,保证了学习的连续性。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及参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在学习上不会出现明显断层和过多重复,满足了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

我国2001年启动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经过10年的尝试,于2012年修订后正式在全国推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同步推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在2003年施行。201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2014年教育部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可以看出,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标准,也有具体举措。但审视学生学校体育学习的整个过程,不同学习阶段在目标设置、内容选择、评价标准及具体实施等方面还缺乏有效地衔接和过渡,容易出现学习内容断层、学习内容重复或学习内容失衡等问题。

日本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无论体育教学还是“部活”,都要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避免学生进入大学后,无体育技能、无体育意识的尴尬现象,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因此,大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衔接是我们必须重新关注和审视的。

6 结语
日本体育“部活”已经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的过程,现在正在走向新的变革,对日本体育“部活”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启示和经验,但最终还是要根据中国国情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避免流于形式,只重视现象不重视实际过程和效果的情况出现。在健康中国、全民健康计划、体育强国建设的引领下,我国体育工作应该抓住机会,在新的时期让青少年体育得到真正的发展,推动青少年体质在新时期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陈长洲,王红英,2019.改革开放4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体育科学,39(3),38-47.

国家体育总局,2015.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22/7300210.html.

李波,2018.日本残疾人参与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活动的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南京体育学院学报,(3):19-31.

启达教育网,2017.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研究..http://www.qida100.com/xiao/xsc/20171109/2531.html.

東京都教育委員会,2005.部活動基本問題検討委員会報告書[R].東京:東京都教育委員会.

渡辺誠三,1997.中等教育における部活動の成立と位置づけ:明治20年代を中心として[J].小樽女子短期大学研究紀要,(26):135-137.

海後宗臣,宮坂哲文,1952.クラブ活動・校外生活指導[M].東京:明治図書.

梅村和伸,2008.学校の部活動こそがスポ-ツ人口の裾野を広げる[J].体育科教育,(3):44-47.

青柳健隆,石井香織,2015.運動部活動での外部指導者活用に向けた組織的実践の長所と問題点:異なる実践モデルに対する教員の評価.体育学研究,(2):783-792

仁木幸男,森部英生,2006.戦後の中学校部活動史[J].群馬大学教育学部紀要,(55):215-241.

日本体育协会,2001.21世紀の国民スポ-ツ振興方策.東京:(財)日本体育协会.

日本体育協会監修,1970.現代スポーツ百科事典[M].東京:大修館書店.

日本レクリエーション協会,1997.生涯スポーツのプログラム[M].東京:平文社.

桑原三二,1988.旧制中学校の校友会中等教育史研究[M].東京:三冬社.

山形県教育委員会,2016.これからの運動部活動運営...http://www.pref.yamagata.jp/ou/kyoiku/700021/21unndoubukatudouarikata.pdf.

石川智亮,1950.中学校の特別教育活動[M].東京:明治図書.

笹川スポーツ財団,2017a.スポーツ立国の実現. 東京:笹川スポーツ財団.

笹川スポーツ財団,2017b.青少年のスポーツライフデータ2017.東京:笹川スポーツ財団.

寺岡英晋,2015.中学校運動部活動における教師の指導実態に関する研究.体育学研究,60:315-325.

文部科学省,2017.《新学習指導要領》..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1383986.htm.

西島央,2016.部活動の社会的意義と課題.東京:笹川スポーツ財団スポーツアカデミー.

中澤篤史,2017.運動部活動は日本独特の文化である諸外国との比較から.. http://synodos.jp/education/12417.

A Study of Chines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hool Sports Department of Japan
LI Bo1*,ZHU Linlin2

1. Sports Pedagogy &College of Humanities of Nanjing Sports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China;2. College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chool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Japan, and recogniz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school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Japan's sports in the new era, the realization of lifelong spor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On the above basis, this article makes a surve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hool sports department in Japa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hool sports department in Japan and the different problems faced by China and Japan. At last,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needs the further support of relevant policie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onsistency and continuity of the policies, it needs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s, families, society and groups, and ultimately it is linked with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interests.

Keywords: Japan; sports club activiti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school PE;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with sports; liftlong sports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日本体育“部活”的发展与实施反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