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度数据报告看我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现状与...
从年度数据报告看我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现状与趋势□刘霞∗
摘要 选择我国42所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高校的图书馆,调研其微信年度数据报告的发布概况,分两级指标对报告的内容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对服务数据的分析,梳理出当前建设“一流大学”的高校的图书馆在打造自主学习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和校园文化中心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服务现状和服务趋势。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年度报告 服务数据 微信
1 引言
微信公众号正逐步成为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自媒体平台,据统计,江苏、天津、湖北等省市各类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覆盖率分别达到了53.2%、47.3%和32.5%,而入选“985工程”高校的图书馆则超过了90%;从内容上来看,热门推文主要涉及馆情馆讯、活动策划、校园生活和数据服务,其中,基于馆内资源的数据分析和分享活动,成为图书馆大数据服务的增长点。实际上,自2014年1月厦门大学图书馆首次在微信上发布年度数据以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形成了年度数据发布机制,据不完全统计,微信发布2017年度数据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超过了百个。与图书馆网站不同,微信年度数据报告的特点就是收集、整理本年度图书馆日常运行中积累的海量数据,加工分析后形成阅读报告、各类排行榜、读者账单等,其中又以到馆情况、借阅分析、资源利用、馆员服务、阅读足迹等服务数据为多。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42所入选“一流大学”建设规划的高校的图书馆微信年度服务数据的调研,揭示我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相关研究概述
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现状和趋势,不少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调研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现状的调研,针对特定区域或者特定类别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展开对比研究;二是对国外或境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现状、进展和趋势进行调研;三是对中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展开比较研究。
从调研对象来看,此类研究均针对特定的服务展开。根据服务的命名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针对具体需求的专项服务;二是综合服务,即整合多个服务项目,面向特定服务对象、针对特定服务目的或者采用特定服务方式/手段而开展的综合性服务,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图书馆服务调研论文涉及服务项目一览表
pagenumber_ebook=92,pagenumber_book=89
从研究方法来看,以图书馆网站调研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或访谈,少量国外调研基于对战略规划或统计资料的分析。因此,其研究多从服务分布、内容设置、服务形式等角度展开,缺少服务数据的支持;随着自媒体的普及,部分研究也开始以微信为切入点展开调研,但除了罗亚泓利用百度搜索和微信浏览两种方式,对高校“毕业季”延伸服务进行调研外,其他研究均仅针对基于微信平台的讲座、阅读推荐、数字咨询、入馆教育及电子资源推广服务展开调研,尚未有文献从微信角度对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进行相关研究。而针对图书馆的年度数据报告,目前的研究更多地针对报告本身,对报告发布的时间、渠道、形式、内容、影响力等展开研究,未据此分析、揭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为了真实反映和记录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组织全国高校填报“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高校图书馆年度发展报告。但鉴于服务指标的不足,报告未能充分反映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发展现状。
本文所开展的研究,即是为了弥补此前相关研究的不足。
3 调研方法和基本概况
3.1 调研方法
经过数据初查,微信年度数据的发布时间一般集中于年底/年初或世界读书日前后。因此,笔者的调研方法是逐一关注各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收集2017年12月1日—2018年5月31日期间发布的年度数据;如图书馆无官方微信,则在相应的时间段查找所在高校的微信公众号是否发布图书馆年度数据。
3.2 调研结果概况
42所入选“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中,6所的图书馆没有微信公众号,但有5所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图书馆年度数据;6所高校的图书馆有微信公众号,但未发布年度数据,1所高校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年度报告无具体数据,不纳入分析。因此共有3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占比81%)发布了图书馆年度数据报告,基本概况见表2。
表2 “一流大学”图书馆2017年通过 微信发布的年度数据报告概览
pagenumber_ebook=93,pagenumber_book=90
pagenumber_ebook=93,pagenumber_book=90
pagenumber_ebook=94,pagenumber_book=91
从发布时间来看,65%的高校图书馆选择在12月至次年2月发布数据,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则在年初和读书日分别发布了年度总报告和阅读报告;根据内容范围的不同,年度报告可分为借阅排行榜、阅读对账单和综合报告三类,但以综合报告为多(占76%)。
从报告涉及的主题来看,可分为6个大类指标和29个小类指标,具体如下:
(1)馆藏建设:包括纸质馆藏总量、数字馆藏总量、年度新增馆藏量、捐赠及特藏量等指标;
(2)空间设备使用:包括开馆时间/馆舍面积、入馆人次及分布、院系入馆排行、个人入馆排行、座位/空间使用、设备使用等指标;
(3)纸质文献利用:包括借阅总量、借阅行为分析、图书外借排行、院系外借排行、个人外借排行、热门作者/出版社等指标;
(4)数字平台利用:包括主页访问量、自建平台访问量、数据库访问量、电子图书/期刊使用量等指标;
(5)馆员服务:馆员提供的相关服务,包括通借通还、馆际互借、咨询解答、信息素养教育、查新/查收查引、情报分析等指标;
(6)推广与互动:包括文化活动、场地服务、新媒体服务等指标。
其中,纸质文献利用和空间设备使用是最常发布的大类指标,图书外借排行、个人借阅排行、入馆人次及分布和借阅总量则是最常采纳的小类指标。有15个图书馆的数据覆盖全部6大类指标,涉及4个以上类别的图书馆有21个。29个小类指标,发布指标数过半的有13个图书馆,而超过15个图书馆采纳的小类指标如图1所示。
pagenumber_ebook=94,pagenumber_book=91
图1 发布馆次超过15个的小类指标
4 服务现状与趋势
4.1 作为自主学习中心的图书馆服务
(1)灵活开放模式,延长服务时间
2015年底发布的修订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将图书馆在教学时间内的最低周开馆时间从70小时提升到90小时,并提出“假期也应有必要的开放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全天开放”。从高校事实数据库统计可得,2016年“一流大学”图书馆周平均开放时间为102小时,最长的为南开大学图书馆,达到113小时。表3为从微信中获取的2017年部分图书馆的开放天数,11个图书馆平均开放340.7天,闭馆24.3天,各校差别较大。其中山东大学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全年无休,复旦大学图书馆即使在春节期间也保持了24小时自习区域的正常开放。更多高校则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不同程度地延长开放时间,如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起在部分区域针对常规周和考试周实施不同的延时开放政策,全年延时408小时,受益11万人次;武汉大学继考试季设置24小时开放区域外,2018年进一步实施晚上整体延长45分钟、早上部分区域提前开放1小时以及部分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的政策。总之,各馆都在探索更加灵活、更加符合读者需求的开放模式,逐步减少节假日闭馆天数,逐步形成总体常规开放、局部区域和特殊时段延长开放甚至24小时开放的模式。
表3 部分“一流大学”图书馆2017年度开放及入馆数据
pagenumber_ebook=95,pagenumber_book=92
(2)空间和设备设施服务成为热点
28个图书馆公布了其空间及设备设施的相关数据。无论是投入服务的数量、类型和方式,还是实际的读者使用量,均表明空间和设备设施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忽视的服务项目之一。表3的入馆数据显示出图书馆空间对读者的吸引力,总入馆量从171万到452万不等,平均日入馆量则达到了7195人次。多馆的数据显示入馆人次同比呈增长趋势,如西北工业大学近三年的入馆总人次年增幅10万人次以上,厦门大学的入馆总量增幅达12.4%,而中南大学的日均入馆同比增长1406人次,增幅高达38.6%。
在空间方面,大小不一的共享空间、研修间及研讨室几乎成为图书馆的标配,并受到读者普遍欢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研修间均超过50个,单间天均使用超过2.3次;天津大学的研修间天均使用105人次,通宵教室年度使用人次超过8万;而浙江大学每年有1797个团队和18.9万人次使用各种学习和研究空间。此外,为满足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新型空间在不断规划设置中,创客空间、咖啡吧、影视欣赏室、教师备课室、录播室、晨读室、照相室均有图书馆设置,2018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图书馆还开放了摄影间、预演间、书法间、棋艺间等新功能区,图书馆已经从藏书和阅读空间逐步发展成为支持学生成长,集学习、研讨、创新创造、文化交流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所。
随着空间职能的拓展,设备设施服务也日益丰富,呈现出便利性、体验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厦门大学为读者提供耳机、充电设备、益智棋牌、爱心伞等外借服务,2017年度外借量达到了9793次,充分体现出便民服务的特点;不少图书馆均提供了一些新兴设备设施的在馆使用或外借服务,从不同品牌的电纸书、平板电脑,到朗读亭、3D打印机、VR设备、U-EDIT广播级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在增强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激发读者的创新意识;而为了有效管理空间资源和服务设施,各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新技术,引进新系统。多馆启用了座位/研修室预约管理系统,让空间资源的有序利用最大化,甚至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自助打印/复印/扫描服务成为常态,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还上线了学位论文打印平台。此外,入馆门禁人脸识别、微信校园卡等均有所应用。
4.2 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服务
(1)基础服务更加多样化、人性化、自助化
随着纸质馆藏的持续增加以及读者空间的最大化释放,图书馆藏书布局和服务形式呈多样化趋势。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开架、闭架、储存馆和馆际互借4种借书模式,并积极推进院系分馆向全校开放外借,全年外借量8万余册;浙江大学图书馆除普通外借外,还提供样本、密集存储、阅览室、院系资料室和后备库等图书外借服务,其流通量占比达55%。
为了减少影响读者借阅的各类障碍,促进纸质资源的利用,图书馆积极探索各种人性化服务举措。有7个图书馆开展了分馆之间的通借通还,复旦大学的通借通还量已经超过13万册,同比增长20%;北京大学图书馆则有24个院系分馆(占比60%)加入了全校通借通还,厦门大学还提供了送书服务和快递还书服务。
而提升基础服务的自助化和移动化水平,则是大势所趋。自助借还量的占比逐步提升,已超出人工借还量,最高者达到了85%;移动图书馆的普及促进了移动阅读,同时也使得图书查询、预约、续借等操作更为便捷,短信提醒更受欢迎。此外,无卡借阅、自助缴费、预约图书自助取书均在部分图书馆得到应用。
(2)信息服务更加专业化和社会化
16个图书馆公布了相关的信息服务数据,涉及信息素养教育、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情报服务、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读者咨询等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部分“一流大学”图书馆2017年度信息服务数据
pagenumber_ebook=96,pagenumber_book=93
从数据来看,无论是教学课时、参与的读者数还是授课馆员的数量,信息素养教育依然是最核心的服务之一,新生培训、文检课、专题讲座、嵌入式教学及网络培训共同构成了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并呈现出专业化、国际化和网络化趋势。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嵌入专业课堂进行定制讲座逐步成为学科服务的重要内容;而为了适应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同济大学图书馆专门开设了针对本科留学生的文献检索专业必修英文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个性化定制英文讲座19场,嵌入英文课程6门,惠及来自11个国家的留学生1780人次;此外,各馆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培训,或发布实体培训的课件和视频,或制作微视频,开展慕课教学,或者采取游戏通关方式对新生进行网络培训,2017年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各类课件、微视频的浏览量达到了7万人次,受益人次是线下培训的十倍。
为支持“双一流”建设,利用文献优势和情报分析方法,服务于科研管理和研究需要,开展成果统计、绩效分析与人才评估、学校/学科竞争力分析、研究态势分析等专业化的计量分析服务,已成为学科服务新的增长点。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完成各类情报分析报告151份,包括人才评估报告66份,学科专题调研报告72份;武汉大学图书馆和科研管理部门合作,每年针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成果及ESI学科态势发布三份年度分析报告,已经形成品牌;东北大学图书馆则获批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面向校内免费开展专利服务。
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一流大学”图书馆逐步拓展服务范围,面向社会提供查收查引、文献传递、科技查新、情报分析等各类信息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已经从为本校服务为主逐渐转为服务校外读者(占比60.3%);郑州大学图书馆的校外查新课题占比接近50%;武汉大学2017年度的查收查引服务40%来自于校外读者,涉及676个校外单位,与此同时,还向若干兄弟院系提供学科竞争力分析服务。
(3)用户研究逐渐深入化和精细化
无论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精”,无论是服务“读者大众”还是“单个读者”,各馆的年度大数据报告都体现出用数据说话的特点,并重点针对图书借阅、到馆情况、空间设施设备的利用,充分挖掘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特征,为服务政策的制定和服务方式的调整提供参考。
针对纸质文献的利用,除整体揭示图书外借、归还、预约乃至阅览数据之外,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深入分析,可归纳为五个不同的角度。①从业务管理角度揭示不同分馆、不同流通类型、不同学科类别的图书流通量及利用率分布,图书借阅的月度分布与时段分布,图书借阅方式分布等;②从借阅行为角度揭示外借量排名,分析人均外借量、年均借阅册数分布、平均单次借阅册数分布、图书平均借阅天数、平均借阅间隔天数等;③从读者身份角度分析各类别读者的借书总量、人均借书量、有借书行为者占比以及个人借阅排名;④从院系角度分析各学院借书总量、人均借书量、有借书行为者占比及相应院系排名、院系热门图书榜,或继续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年级的读者展开分析;⑤从图书角度揭示外借、预约图书排行总榜,或按语种、学科类别、图书类型等进行借阅量排名,甚至揭示出热门作者、出版社等相关信息。
借助于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有27个图书馆采集了入馆、座位和研修间利用、设施设备使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包括从时间角度揭示出读者利用的月度分布、时段分布及特殊时期(考试季/假期、高峰/低谷)分布,乃至日均时长分布;从读者身份角度分析学生(本科/硕士/博士)、教工、校友乃至社会读者的利用总量及人均量、占比及个人排名;从院系角度揭示各学院整体及本科/硕士/博士各类学生的利用数据、占比及利用排名;甚至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女生的使用特征。
为了提炼图书馆利用的“趣点”,部分图书馆也在积极探索不一样的数据分析。北京大学图书馆按星座、生肖及姓氏展示了读者的借阅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用“2017图书馆的一天”直观展现了平常而繁忙的图书馆日常;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使用“悟空”“墨子”“C919”“港珠澳大桥”等年度热词来比拟和描绘图书馆数据;此类数据分析的方法拉近了数据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用户阅读数据的体验。
4.3 作为校园文化中心的图书馆服务
(1)阅读推广活动日趋成熟
18个图书馆总结了其年度文化活动,大致可以归为文化沙龙和讲座、文化展览、互动活动、影音欣赏及各类竞赛活动等,呈现出品牌化、互动性和合作性的特点。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同济大学图书馆融展览、讲座/讲解、演出/播映、阅读和读者互动为一体的“立体阅读”,2007年迄今已推出了13个主题,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并曾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鲜悦”真人图书馆,十年间已举办了百余期;天津大学图书馆打造了“知学”品牌系列,包括知学讲坛、知学展览、知学沙龙、知学阅读和知学音赏。而在争取活动多样化过程中,打造主题精品也成为各馆的追求。同济大学图书馆依托德文图书馆,持续开展以德国文化为特色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读书节每年聚焦一个“主题”,围绕经典阅读、专业阅读、古典诗词、戏剧等开展系列活动。
为提升读者的参与度和活动影响力,各馆在活动设计上逐步强化互动性。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北大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并发布了师生共读版有声电子书——《草房子》;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古典诗词大赛”“学术搜索之星挑战赛”,参与答题近8千人,覆盖了全校各个院系;四川大学图书馆则把读者参与朗读、摇一摇、照片墙、川大事的数据均计入个人账单,提升了读者的关注度;郑州大学图书馆举办首届“挑战21天阅读计划”,让学子在21天中在阅览室阅读指定书目,获媒体广泛报道。
各馆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多方支持和合作。一方面,学生社团和志愿者成为最主要的生力军,他们积极贡献创意,补充人力;另一方面,与校内其他单位、所在社区乃至校外公司的合作则可大幅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北大师生共读一本书”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海淀区委、中文在线一起合办;而同济大学图书馆的“燃情西班牙”活动,由图书馆和中西学院联合举办。
(2)新媒体服务广受重视
42所“双一流”高校,36个高校图书馆有官方微信公众号,其中15个图书馆公布了其新媒体数据,主要包括微信、微博两种方式,以微信为多。相关数据包括关注数及新增数、推文次数/篇数、阅读量、转发量、点赞数、评论数、最热推文、菜单访问量等,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图书馆对新媒体服务的重视。从公布的数据来看,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微信粉丝数已经过万,最多的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已达到5.5万人次,而增幅最大的则是东北大学图书馆,达60%。从推文数来看,平均为170篇左右,山东大学达到了755篇/年。从阅读量来看,均达到了十几万次甚至几十万次,最热推文主要是跟开放、座位相关的通知公告,或者针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一封来自小布的情书”,阅读量超过1.7万次。多数图书馆设置了微信菜单来推广资源、提供服务,从使用量来看,受欢迎的菜单栏目包括馆藏查询、借阅/续借、校园卡绑定和解绑、座位预约等。
在运营综合性的官方微信的同时,部分图书馆也开始运行专项微信号。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阅读推广、学科服务、创新支持三个专题微信平台,郑州大学创建了学校第一个读书类微信公众号“书香郑浓”,开设栏目包括青椒书话、郑大书声、漫悦读、名著倒着写、星座密语、风景郑好、学霸助考等。
(3)场地服务逐步兴起
图书馆空间成为师生和社团/学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读书沙龙、学习分享、学术研讨的主要场所。学生社团、学生组织成为图书馆新型空间的主要活动群体。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2017年各类新型空间举办各类活动433多场次,同比增幅近50%,有17个社团/组织依托图书馆的空间开展讲座沙龙、学习分享等活动。
此外,图书馆也逐步成为学校的文化中心,院系和职能部门纷纷借用图书馆的各类场地举办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场地外借服务成为空间服务的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会议室对外服务244场次,同济大学图书馆各分馆提供学术报告、讲座、音乐会、电影展映、展览等场地服务365次。
5 总结与思考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微信发布的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一流大学”图书馆都在积极适应高等教育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围绕读者需求,延长开放时间,优化服务空间,引进先进设施,采取现代化手段来提高基础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积极开展用户研究,以“学科化服务”和“阅读推广”为抓手,支持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展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进一步健全“纸电一体”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同时,实体图书馆已经逐步成为学校的自主学习中心和校园文化中心。
当然,因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微信发布的年度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无法得到保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这主要源于图书馆在服务统计、宣传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服务数据的揭示角度单一。正如表1所示,图书馆可从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目的和服务手段等角度出发来组织服务,而年度报告除了东南大学图书馆等少数高校图书馆从学习支持、研究支持等角度组合揭示服务数据,多数高校图书馆则仅从服务内容角度来揭示数据,未能充分体现出服务的广泛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其次,服务数据统计缺乏行业规范。现行的高校图书馆统计项目侧重于馆舍条件、文献资源拥有量和资金投入等指标,以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为例,11个一级指标中仅有图书馆基本情况、阅览室、开馆时间、资源利用情况、信息素养教育课5个指标涉及服务,54个二级指标中只有16项与服务直接相关,服务类统计指标过少,缺少相关的统计标准,从而导致服务数据五花八门,既不利于事业发展,也不利于馆际比较。第三,信息服务类数据多为人工统计,缺乏系统支持,这也是此类指标揭示度较低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用户研究方面,也缺少对此类数据的整合分析。随着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各类信息服务应用系统的引进,这些问题应该都能够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丁枝秀.江苏省普通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状况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17(11):67-73.
2 李改良.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1):64-68.
3 明均仁,张玄玄,陈雪.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调查与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16(2):18-25.
4 周海晨,陆和建.“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1):46-52.
5 姚鹏.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大数据研究——以“985”工程高校为例.图书馆学研究,2017(4):62-67.
6 布客.听上百家高校图书馆诉说他们的故事……..https://www.sohu.com/a/224216041_654897.
7 谷诗卉,罗丽,杨新涯,等.大学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的调研与发展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6):24-29.
8 朱少红.浙江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调查研究——以浙江省13所本科院校图书馆为例.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3):70-74,92.
9 曹鹏,段欣余,明均仁.湖北省高校图书馆APP服务调查与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8):121-125.
10 陈雯.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调查研究——基于南京地区25所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调查.图书情报工作,2017(4):76-82.
11 潘颖,刘利,孙萌.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布局研究∗——以北京、江苏、上海新建馆舍空间为调查对象.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4):46-53.
12 陈林.我国985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服务的调查与分析.安徽大学,2017.
13 王宝英,王宝玲.“211工程”院校图书馆网络自助式新生入馆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92-98.
14 耿晓宁,赵莉,王洪波.辽宁省本科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调研与思考.图书馆研究,2016(1):70-74.
15 彭锐,王春兰.地方高校图书馆面向本科教学服务现状调查分析.图书馆学刊,2016(11):57-61.
16 刘兹恒,苗美娟.北美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图书馆建设,2016(3):43-48.
17 贺新乾,王颖纯,刘燕权.欧美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调查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7(17):55-62.
18 周晓燕,吴媛媛.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拓展研究——以19所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空间战略规划为例.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1):40-45.
19 王亚平.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调查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6(5):45-50.
20 刘澈,李桂华.中外高校图书馆社科数据服务比较.图书馆论坛,2016(6):142-148.
21 张伟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现状及展望.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5):78-83.
22 邢文明,杨玲,陈继丽.中美高校图书馆微博应用比较研究——基于新浪微博和推特的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7(19):74-79.
23 陈媛媛,柯平.《欧洲学术研究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调查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的启示.图书情报工作,2017(6):73-78.
24 鄂丽君.北美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支持现状及启示——ARL《SPEC Kit 350:支持数字学术》调查报告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17(4):39-46.
25 罗亚泓.高校图书馆“毕业季”延伸服务的调查与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18(1):88-95.
26 孙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讲座调研与思考——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图书馆学研究,2017(4):90-96.
27 周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天津工业大学,2017.
28 刘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实证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7(19):79-87.
29 赵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入馆教育调查研究——以“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学研究,2015(23):65-69.
30 常定姁.基于微信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推广调查与分析——以“985”高校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学研究,2017(16):69-77.
31 谷诗卉,罗丽,杨新涯,等.大学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的调研与发展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6):24-30.
32 龙泉.“985工程”高校图书馆2016年年度报告调查.图书馆论坛,2018(10):1-6.
33 王波等.2016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6):20-34.
34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http://www.scal.edu.cn/gczn/sygc.
35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http://libdata.scal.edu.cn/Index.action.
36 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2018年寒假开放安排..http://www.library.fudan.edu.cn/main/info/5870.htm.
37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 助力“学在交大”..http://www.lib.sjtu.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12&id=1506.
38 武汉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关于延长开放时间的通知..http://www.lib.whu.edu.cn/news/view.asp?id=6860.
39 山东大学图书馆.青岛校区图书馆部分功能间开放使用的通知..http://www.lib.sdu.edu.cn/portal/tpl/home/news?id=1208.
40 武汉大学图书馆.央视两会特别节目聚焦我馆座位预约管理系统..http://gzw.lib.whu.edu.cn/pe/Article/Show Article.asp?ArticleID=3125.
41 同济大学图书馆.立体阅读..www.lib.tongji.edu.cn/site/tongji/28faa97f-33f4-4ae7-a6bea22635b9bcb3/index.html.
42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鲜悦..http://living.lib.sjtu.edu.cn/.
43 同济大学图书馆.悦享德图..www.lib.tongji.edu.cn/site/tongji/0c6ad0d9-413f-4f5a-94c0-293fde59693d/index.html.
44 詹长智.“高校图书馆统计与评估研讨会”综述.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5):10-14.
Analysis on Service Status and Trends of Chinese Top University Libraries from Perspective of Annual Reports
Liu Xia
Abstract:The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on the annual library data reports released via WeChat by Chinese top universities in 2017,analyzes the data distribution on two level content index,and summarizes the status and trends on services of Chines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of libraries as learning center,resource center and culture center.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Annual Report;Service Data;WeChat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0.03.012
∗刘霞,ORCID:0000-0002-0624-4394,邮箱:liuxia@lib.whu.edu.cn。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2
收稿日期:2018年6月11日
修回日期:2018年8月2日
(责任编辑:王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