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价值与发展方向
略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价值与发展方向□王乐∗
摘要 从特色馆藏概念的界定出发,论述了特色馆藏建设对于图书馆以及所属机构的重要意义:对图书馆来说,特色馆藏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精准化学科服务的重要资源;对大学来说,特色馆藏是科研的重要驱动力,是教学资料的丰富源泉,是数字学术的重要数据来源,是校园文化、人文情怀、艺术修养的培养基地,也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阵地。指出特色馆藏工作在整理开发、服务理念、建设理念、价值呈现、信息挖掘、资源获取、组织揭示、管理发布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在图书馆谋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对于特色馆藏建设的价值和发展方向的探讨,将有助于科学制定图书馆的整体战略规划。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 特色馆藏 特藏
图书馆的馆藏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普通馆藏和特色/特殊馆藏(简称为特藏)。普通馆藏是图书馆馆藏的主体,以数量大、受众多、价值低为特点;特色/特殊馆藏,是为了收集、保存和利用某一形式的文献(如缩微资料、声像资料、线装图书、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某一专题领域的文献(如东亚资料)、某一时代的文献(如中华民国时期出版物)、某一地域的文献(如地方文献)、有关某一个人的文献(如鲁迅研究资料)、珍贵文献(如善本)、易损坏的文献、有某种特定价值的文献等,而建立起来的专门收藏。特藏的英文表述为Special Collection,根据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Library,ARL)对特藏的描述,特藏包括没有复本的手稿和档案资料、独一无二的或稀见的图书,还包括珍稀、价值高昂或与机构的历史、文化、政治、科学、艺术等方面有重要关系的珍贵资料。除纸质特藏外,还包括其他类型资料,如照片、电影、建筑图纸、数字档案等。特藏是一所图书馆的独特标签,是有别于其他图书馆的重要馆藏。
1 特藏的界定
特藏的概念由国外图书馆界提出已有很长时间,上述两种描述具有一定范围内的代表性,但因特藏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通常因馆而异,所以业界对特藏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总体而言,特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其范畴包括以下类别特征:(1)载体特殊。如缩微资料、影音资料、原生数字资料、非文献类实物等;(2)类型特殊。如专利、学位论文、标准、书信、手稿、账册、档案、照片、地图等;(3)年代特殊。如古籍、民国资料等;(4)范围特殊。如机构产出文献、地方研究文献等;(5)来源特殊。如捐赠资料等;(6)价值特殊。如名人签名本、名人藏书等;(7)主题特殊。如红色经典、保钓资料等。
考虑到古籍的独特性和专业性,狭义的特藏一般将古籍排除在外。在部门设置上,相应也分三种情况:古籍和特藏分设,一般常见于古籍藏量丰富的图书馆,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单设古籍特藏部,如南开大学图书馆;统设特藏部、特色资源中心,如四川大学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等。
2 特藏对图书馆和大学发展的意义
2.1 特藏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信息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的传统图书馆时代,电子资源尚未出现,馆藏自动化管理系统尚未应用,也无法广泛开展基于联合目录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图书馆所有工作均围绕以印刷书刊为主的纸质资源展开;在信息服务领域,图书馆还没有竞争对手,用户完全依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因此,对图书馆来说,馆藏的书刊数量体现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间进行实力比较时,通常以馆藏量作为衡量的主要内容,教育部对图书馆的评估也以藏书总量、生均藏书量、生均新书量作为重要指标。而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数字图书馆时代,电子资源极大丰富,馆藏揭示全面自动化,资源共享方便快捷,普通馆藏已经出现严重同质化,只要经费许可,任何一家图书馆都可以快速建立起海量的电子馆藏,凡是作为商品进行购买的书刊等资源已经不再具有以往的重要意义。就很多图书馆而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积累的百万馆藏,只需签订若干购买协议,即可轻易被电子书刊从数量上超越。
而特藏所涵盖的内容通常是稀见的、独特的,或是在某一领域内具有系统性、完整性,通常都是通过非常规渠道获得。即便是通过某种渠道购买,也非普通意义上的商品,往往具有唯一性。对于图书馆而言,这些无法被他馆“复制”的馆藏才是图书馆馆藏的真正核心,其独特性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独一无二的素材,是图书馆最有标志性的资源。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甚至直接断言,特藏是研究型图书馆的重要标识之一。程焕文也在讨论图书馆发展趋势时指出,文献资源建设上,纸质资源建设是根本,但要特别重视发展特藏资源。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的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简称胡佛研究所),就因其收藏的蒋介石日记等资料而闻名于世,该日记及相关资料已成为相关研究无法绕开的收藏,也体现了胡佛研究所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英国学院、国家与大学图书馆协会(Society of College,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SCONUL)针对英国261位大学图书馆员做了一项调查,了解近10年来图书馆在相关服务中的介入重要程度,其调查结果见图1,相比信息素养、发现服务、机构库、研究数据服务等,图书馆的特藏工作具有最强主导性和不可替代性(相比校内其他机构),从这一角度也可充分说明特藏建设在图书馆工作中具有的不容忽视的地位。
pagenumber_ebook=16,pagenumber_book=13
图1 英国SCONUL关于图书馆参与或主导的相关服务情况调查(近10年)
2.2 特藏是精准化学科服务的重要资源
特藏相对普通馆藏而言,其目标群体更为明确和专指,往往某一类特藏仅仅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学科、某一研究方向甚至某个研究人员。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服务范围比较大的如当代生活资料特藏,服务于社会学、中国历史、中国政治、经济学等学科;埃及学研究特藏主要服务于世界史之下的埃及学研究方向等。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一直以来被视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如何将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院系、学科、学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关联,是学科服务的核心关注点。基于特藏开展学科服务,充分挖掘利用特藏资源服务学科发展,真正让特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每个图书馆必须关注的问题。特藏研究馆员也应是最具专业性的学科馆员,通过在特藏与学科发展间建立关联,以增加图书馆在所属院校核心工作中的显示度,对提升图书馆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2.3 特藏是科研的重要驱动力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离开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支撑,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都难以开展。这其中,普通馆藏起到的是普适性、保障性的作用,而特藏因其独特性、专门性,可以起到驱动科研的作用。普通馆藏往往依据当前研究需求而建设,也即读者需要什么资料,图书馆就购买什么资料,往往先有需求而后有资源;而特藏则是先有馆藏,后催生出研究需求,为学者发现研究线索、提出研究新课题、产生领域新知识提供了可能。也可以说,特藏可引发新的科研兴趣,是进行学科研究的驱动力。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顾维钧电子档案特藏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原始资料将驱动该主题研究的建立和发展;新近入藏的民国时期4000余张手绘地图资料,也引发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兴趣,有望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2.4 特藏是教学资料的丰富源泉
特藏不仅可以驱动研究,助力学者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同时还在辅助教学方面展现出独有的价值。特藏中包含大量的原始文献,对于人文和社会科学教学活动来说,是重要的第一手教学资料。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常会指定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参考书用以辅助学生学习,但如要培养更具创造性、更有研究意识、更能以批判性思维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人才,经过他人总结的二手资料则远不能满足需求,正如复旦大学历史系朱联壁副教授对图书馆特藏的评价:“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进入到研究的层次,绝不是仅仅查阅二手资料,做做翻译这些。……我们希望学生使用早期报纸、档案等原始资料,培养他们的‘史料意识’,可是没有这些资源,就没法做”。
2.5 特藏是数字学术的重要数据来源
数字学术是应用数字技术,使用新的探究方法,对大规模数据进行的应用研究。数字学术包含数字人文、计算研究和开放学术,以高度合作、跨学科方法、多方参与为特征。自从数字人文、数字学术被提出以来,图书馆始终被视为这一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因为图书馆具有相关技能人员以及相应技术设施与条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图书馆的特藏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特藏就是数字人文、数字学术应用得以开展的重要原料。例如,上海图书馆基于家谱特藏推出了数字人文项目“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哈佛燕京图书馆也在近2年基于本馆特藏启动了数字人文探索,复旦大学图书馆正在建设的印谱文献数据库也在考虑其数字人文应用场景等,诸多图书馆的特藏将在数字人文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
2.6 特藏是校园文化、人文情怀、艺术修养的培养基地
除了图书馆普遍收藏的特藏类别,如古籍、手稿、书信等之外,众多大学图书馆均将所属高校的科研成果、学术史料等转化为特藏。图书馆作为推广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借助本校学术成果、学术档案、学术史料,努力营造独特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通过广泛征集、集中展示、适时宣推,让校园学术文化浸润人心,达到图书馆辅助育人的目的。例如线上或线下的大学文库系列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此外,很多高校并未设立艺术系,也未必有藏量丰富、设施良好的艺术馆、博物馆,大学对于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大多散落于课程、活动之中。图书馆借助人文、艺术类特藏可以有效参与到学生人文情怀、艺术修养的培养环节。如图书馆利用馆藏书画作品进行空间装饰,通过空间服务对读者进行艺术熏陶;策划艺术主题展览(如复旦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红楼梦主题印章展、受赠抽象诗歌手稿、抽象艺术作品展等);还可以根据本馆特藏的特点,建设艺术相关主题数据库(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印谱文献虚拟图书馆),藉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素养。
2.7 特藏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阵地
中华古籍、碑帖、拓片等是图书馆传承时间最为悠久的特藏门类。这些典籍浩如烟海,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思想智慧,见证了中华民族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除了持续重视古籍编目外,古籍保护修复日益得到关注。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领导下,全国多家古籍保护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院成立。此外,各种创新性项目也得以策划和开展,如国家图书馆110周年馆庆时推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展出珍贵典籍和古籍修复重点项目成果的同时,还策划举办了博物馆寻宝、古籍修复配纸染色等活动。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后,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成立造纸工作坊、组织传拓体验活动、每年一度主办曝书节、举办家谱制作培训班等,持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教育作用,不囿于原有古籍业务,不断推陈出新,真正使得“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下去”。
3 特藏工作发展方向思考
3.1 特藏整理开发,从数字化到数据化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图书馆开始关注对特藏的数字化加工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对特藏加以保存和保护,另一方面是为了让特藏能更加方便地被读者利用。但对特藏的数字化扫描仅仅是载体形式发生了变化。如果仅仅是将扫描后的数字对象简单标引后制成数据库利用,可以理解为数据库化,对特藏内容的研究和挖掘仍需要耗费和翻阅纸质文献相同的时间。而数据化不应仅仅是数据库化,而是需要对特藏对象进行深度、精确的元数据标引,建立更可靠的规范档,揭示更丰富的数据间关系,在载体形式转变为电子化的基础上,内容实现全面数字化。通过富集数据和数据关联,帮助用户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
3.2 特藏服务理念,从“养在深闺”到“抛头露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特藏都被各馆妥善地“藏”了起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籍线装书,始终只提供有限范围的服务。其他特藏资料也是“藏”重于“用”。随着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书是为了用的”——这一图书馆学定律已经开始在各类资源中应用。图书馆除了继续关注特藏的收藏外,还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特藏的揭示、保护、服务、研究、宣传和展示,立体化、全方位地提供特藏服务。
特藏服务既可以是实物原件服务,也可依情况提供电子拷贝的服务(如民国时期特藏采用电子版本提供服务);既可以是阅览服务,也可以提供展览服务;既要提供使用,也要兼顾保护修复;既要有针对个人用户的应答式服务,也要有统筹的全局性特藏服务规划。如哈佛燕京图书馆经过多年努力,将馆藏的4200部、53000卷的所有中文善本古籍实现了数字化,目前已在图书馆官方网站上开放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通过数字化等技术手段,让特藏走上前台、走入用户,践行开放获取的理念,取消不必要的使用限制,提供资源的开放使用。上海图书馆自2005年已连续15年推出年度馆藏精品文献展览。2019年11月策展的“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展”共展出上海图书馆2000年以来入藏的现当代名家手稿200余件,集中展现了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多年来的手稿征集成果。使得珍藏在图书馆内的名家名作手稿有机会与公众见面,并以展览的方式提供了服务。
3.3 特藏价值呈现,从有限单一到全面立体
如上所述,特藏不能只藏不用,需要“抛头露面”。通常让特藏“活起来”的最常见方法是提供原本阅览(在馆服务)和数字化服务(在线服务)。策划专题/主题展览、出版/印制特藏主题目录等也是较为常用的主动和深度服务方式。此外,聚焦特藏主题,联合校内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和专家,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嵌入专业课程,让特藏走入课堂等,是更深入挖掘特藏价值,架设资源与用户之间桥梁的有效途径。以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其围绕澳门地图特藏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活动:(1)策划展览。2014年在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举办了“全球地图中的澳门”展览,并与澳门中央图书馆等单位合作,联合举办展览、讲座等;(2)建立数据库。建立澳门研究地图数据库——“全球地图中的澳门”(网址:http://gmom.must.edu.mo/)提供线上服务;(3)先后多次举办“全球地图中的澳门”国际学术研讨会、“大湾区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古地图研讨会等;(4)《驶向东方:全球地图中的澳门(2014年纪念册)》和《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专著出版并举办发布会及学术沙龙;(5)举办题为“古地图中的大世界”科普讲座。诸多活动最大化地呈现和挖掘了特藏的价值,为澳门科技大学的地图特藏赢得了全球声誉。
3.4 特藏信息挖掘,从馆员为主到多方合作
特藏由于其涉及学科、领域、主题的专门性和独特性,即使具有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也难以逐一深入其中。如要尽可能有效地挖掘特藏的价值,仅仅依赖图书馆员是远远不够的。通常情况下,特藏馆员可以通过特藏的年代、作者/创造者等外部信息来大致判断特藏的价值,但更多的情况下,对特藏内容的判定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工作思路,变“馆员为中心”为“特藏为中心”和“专家为中心”,吸纳专业人员共同合作,以特藏为基础,以专家为驱动,以馆员为支撑,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向专家咨询,或根据专项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借举办“中外法学珍本图书展“之机,邀请法学院法学史方向、对法学书籍有收藏兴趣、研究爱好的专家一同参与,深入库房,甄选图书,策划展览;也可以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担任特聘特藏研究员等,来形成多方合力,唤醒沉睡的珍贵特藏。
3.5 特藏建设理念,从独有独用到共建共享
对于拥有共同主题特藏的图书馆来说,共建共享更能发挥资源的价值。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特藏的共建共享更具可操作性。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2017年,由复旦大学图书馆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多家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联盟,目前已有超过30家机构加入该联盟,就当代社会生活资料(民间书信、档案、日记、账簿等)建立合作,贡献各自相关内容,建设共享数据平台。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2019年,复旦大学启动了与荷兰莱顿大学的民间诗歌资料数据库共建项目,将各自收藏的相关资料分步骤在线上发布,共建开放共享的民间诗刊平台,以期优势互补,让分散收藏得以关联呈现,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源。而因古籍文献的单一、易规范性,共建共享则更易实施。早在2007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就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联合完成了明清妇女著作的古籍数字化项目,该项目已面向全球开放和公开访问。
3.6 特藏资源获取,从“守株待兔”到“主动出击”
特藏文献具有稀缺性、独特性、传承性等特点,决定了图书馆特藏建设途径通常分为购买、系统积累和接受捐赠三种。而捐赠和购买是特藏资源得以不断更新的两大重要途径。相比普通馆藏,特藏一般较难通过主流采购渠道获得,如有供应通常也价格昂贵,因此,诸多图书馆对待特藏资源的持续建设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资源提供方主动联系,或捐赠或采购。然而,这种坐等资源上门的方式无益于特藏的系统建设和良好发展,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让特藏资源获取不再依赖于机缘巧合,发挥上至馆长下至特藏馆员的积极作用。具体做法有多种:(1)与捐赠人保持联系,为持续捐赠创造可能;(2)多方拓展特藏信息渠道,包括特藏供应商渠道,积极争取,主动联络;(3)建立特藏网站及捐赠平台,将捐赠联络信息广而告之,同时也将受赠信息及时公布,赢得已捐赠及潜在捐赠机构和个人的信任。
3.7 特藏组织揭示,从“单打独斗”到“众筹众包”
相对于书刊等普通馆藏而言,特藏标引难度高,组织和揭示困难。面对大量的类型复杂的特藏资料,特别是手稿类资料,特藏馆员往往难于应对。如果仅仅依靠特藏(编目/标引)馆员,可能倾其一生之力也难以完成资源的揭示和发布。引入“众包”模式,既可以借助于公众力量共同完成相关工作,完成图书馆员难以完成的深度标引,并确保标引质量,也可以增加用户的忠诚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抗战文献数据库特别开发了云著录平台,进行“众包”标引;上海图书馆上线了“历史文献众包平台”;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数字方志资源建设引入“众包”模式;复旦大学图书馆针对海量当代社会生活资料数据,采用“众包”标引试点等,诸多图书馆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8 特藏管理发布,从本地视角到国际视野
与国外大学的特藏工作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起步较晚,特别是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图书馆在进行特藏资料管理和发布时,应立足在与国际接轨的高起点上,以期迎头赶上。以内容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在以下三个方面拓宽视野:(1)特藏管理和揭示平台。考察和选型更适用于特藏资源的平台,如适合档案类特藏的Archives Space等,同时通过加入用户社区,与全球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和讨论;(2)特藏电子化对象的标引和发布。跳出本地供应商产品,考察全球业界广为应用的工具和系统,如开源知识库系统Islandora,Samvera等。(3)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如地图等图片类资源的全文图像遵循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nternational Image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IIIF),促进全球特藏资源的共享等。
图书馆特藏工作的诸多变化,对特藏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支符合发展方向的特藏团队,要具备不同于传统特藏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了解元数据规范,成为一名特藏编目员;还要熟悉专题信息挖掘和展览策划,担任策展人;不仅要熟悉实体馆藏内容,也要了解数字化内容的发布渠道;不仅要与馆藏打交道,也要擅长和学科专家、专业用户交流;不仅要有图书馆业务知识,也要具备项目管理技能等,图书馆要充分意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招聘和培训并重,打造一支有战斗力、愿意拥抱变化的特藏工作团队。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职能是为所属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支撑,而对于众多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来说,其职能更要跨出本机构,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学术界。任何一个机构最有影响力的、能够吸引众多研究人员来利用的资源,不外乎两类:系统完整的资料以及独有的资料。从科研支撑到科研驱动,特藏将在全球学术研究,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工作已经越来越引起各馆的重视,特藏工作的发展成为图书馆转型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特藏的建设、管理、服务、发布、研究诸多方面的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规划必将有利于图书馆整体的转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文骏.图书馆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468.
2 ARL.Special collections statement of principles:research libraries and the commitment to special collections..https://www.arl.org/resources/special-collections-statement-of-principles-research-libraries-and-the-commitment-to-special-collections/.
3 Dupont C,Yakel E.What's so special about special collections?or,assessing the value special collections bring to academic libraries.Evidence Base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actice,2013,8(2):9-21.
4 Anderson R.Can't buy us love:the declining importance of library books and the rising importance of special collections..https://doi.org/10.18665/sr.24613.
5 同2.
6 程焕文.浅谈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图书馆论坛,2018(4):59-60.
7 Pinfield S,Cox A,Rutter S.Mapping the future of academic libraries:a report for SCONUL..https://www.sconul.ac.uk/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SCONUL%20Report%20Mapping%20the%20Future%20of%20Academic%20Libraries.pdf.
8 Koda P S.The past is more than prologue:special collections assume central role in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redefine research library collections.Library Quarterly,78(4):473-482.
9 Cox J.Positioning the academic library within the institution:a literature review.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8:1-24.
10 Anne K,Carlisle T,Dombrowski Q,et al.Building capacity for digital humanities:a framework for institutional planning..https://library.educause.edu/resources/2017/5/building-capacity-for-digital-humanities-a-frame work for-institutional-planning.
11 同4.
12 新华网.国家图书馆将举办庆祝建馆110周年系列活动..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9-08/29/c_1210260770.htm.
13 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举办“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展”...http://www.library.sh.cn/news/listnew.asp?id=786.
14 戴龙基.澳门文化精髓:科技创新和传统文化的对撞.兰台集英(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特藏服务组简讯),2019(1):1-2.
15 Harvard Library.Research guide for Chinese studies..https://guides.library.harvard.edu/Chinese.
16 晏凌.基于捐赠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图书馆杂志,2010,29(2):44.
17 关富英,李书宁.众包——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路径新选择.图书馆杂志,2015,34(2):58-62.
18 李欣,于亚秀,程静.基于众包的数据优化——以数字方志特藏资源建设为例.图书馆论坛,2019(2):73-79.
The Unique Role and Trends on Special Colle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Wang Le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it is urgent to identif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 related works.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special collections,the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unique role of special collections for libraries and their parent institutions.Special collection is a reflection of library'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plays an unreplaceable part in targeted subject services for universities,whil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especially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 rich resource of teaching materials,an important data source for digital scholarship,and a cultural base for campus culture,humanities,and art education.Finally,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pecial collection in eight aspects:sorting and development,service concept,development concept,value presentation,knowledge mining,materials acquisition,collection organizing,and IT&released platforms.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College Library;Special Collection
分类号 G253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0.03.002
∗王乐,ORCID:0000-0003-0425-4780,邮箱:lewang@fudan.edu.cn。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200433
收稿日期:2020年2月9日
修回日期:2020年3月21日
(责任编辑:关志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