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拓展资源
福师《西方经济学》第二章 供求理论拓展资源一、扩展阅读——供求理论你可以使一只鹦鹉成为经济学家,但前提必须是让它明白“供给”和“需求”
——转引自萨默尔逊《经济学》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层面。萨默尔逊在他的《经济学》(14版)中引用了无名氏的一句话:你可以使一只鹦鹉成为经济学家,但前提必须是让它明白“供给”和“需求”。长期以来经济学都致力于供给需求的均衡分析,包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的稳定性。
有人批判经济学家太冷酷,因为他们没有感情,对任何问题都用冷冰冰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来分析。
经济学中的需求包含两层含义:首先,需求来自消费者的嗜好或偏好(preference),是一种纯粹的主观上的需要;其次,需求应该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能够购买得起。假如一个人很有钱,买得起高档时装,但他对时装不感兴趣,也不打算买,他就构不成对时装得需求;另一个人,很喜欢时装,也想买,但又没有支付能力,他同样构不成对时装的需求。只有主观上有买时装的欲望,客观上又具有支付能力的人,才构成对时装的需求。
供给是与需求对称的一面。我们常提到市场,市场是由买方和卖方构成的,只有买方或者只有卖方,交易不会发生,市场就名存实亡。这里的卖方就是需求方,卖方就是供给方。供给实际上就是提供商品,这些商品包括机器、石油、大米、飞机、衣服……等各种可以交易的东西。
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就会形成一个均衡价格。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通常都是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节的。它的调节过程可以这样来描述,当某一部门的资源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那么更多的资源流向这个部门,资源供给增加造成资源价格的下降,资源价格下降使部分资源开始流出这个部门,从而又使价格有回升的动力……最终价格恢复到市场均衡价格。但是理论上也不能排除不能恢复到市场均衡价格的可能性,甚至有可能价格一旦偏离市场均衡价格便越走越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参阅一下“蛛网理论”,它研究市场动态均衡的条件。
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常常都是通过调整价格来完成。因为调整价格,实际上就是在调整产品的供给和需求。
在这里我要提一下产品的概念。在西方经济学里,产品与商品常常是混用的两个概念,这与马克思对商品的定义不同,马克思认为产品只有用于交换才是商品。不过我们不准备严格区分产品和商品,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认为产品或商品是可以用于消费的物品。这里的物品既包括百货柜台陈列的所有东西,也包括社会系统的东西如教育,还包括自然界的东西,如度假村的阳光等等。可能有的人觉得把教育、度假村的阳光看作产品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正是经济学家观察问题的独到之处。比如如果你要去私立或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你将缴纳相应的学费,这个过程在经济学家眼里就变成:个人或政府提供“教育”这种产品,作为接受教育者的你实际上是在消费“教育”产品,你为你的消费行为支付的价格实际上就是你的学费支出。或许你接受的是国家的免费教育,这不过是意味着国家帮你支付了“教育”产品的价格罢了。度假村的阳光成了产品,因为你要消费度假村的阳光你就得向度假村支付相应的价格。别处的阳光不是商品,因为你不必因为享受了阳光而支付价格。
在经济学家眼里,很多的东西都是产品或具有产品性质的东西,也就是说可以用于交换和消费。比如说权力,就有权力市场的说法,一些人提供权力,一些人消费权力。关于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我们听得见得恐怕并不少。我的一些同事经常说那些卖官鬻爵的地方领导有市场经济头脑。婚姻也是产品,也有一个婚姻市场。经济学角度看来,物色对象、恋爱到结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婚姻产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婚姻市场上搜寻、讨价还价到成交的过程。只不过进入这个市场的人既是婚姻的提供者又是婚姻的需求者罢了。如果一个人抱定独身的打算,他就不会进入婚姻市场,因为他没有主观上的需求;一个没有获得心上人欢心的可怜男孩心灰意冷地退出婚姻市场,是因为他支付不起心上人开出“婚姻”产品的价格。有的人是不同意把婚姻看作产品的看法的,甚至有人会大动肝火,认为这是对充满神圣的婚姻的一种亵渎。其实没必要生气,你追求神圣的婚姻,天长地久的婚姻,相濡以沫的婚姻,也只不过是追求经久耐用的高质量的“婚姻”产品罢了。我可以理解你的气愤,因为说出的真话常常让人老羞成怒。就象鲁迅在一篇小说中讲,某人生了小孩,有人说小孩将来很富贵,有人说小孩将来会当官,主人听了很开心;后来有一个人说小孩将来会死亡,主人怒不可遏。看吧,后来这个人说了最真实的话,却得到不受欢迎的结局。所以有些人的生气是可以理解的。
我相信还是有人的看法会与经济学角度的看法一样。因为我读到过一首诗,这样写的:
我走过百货商场看到
一个女孩的爱情摆在柜台上
标价是四元八角
我愿用一百元卖下它
可她说我用的是**
甚至人格也是产品,可以出售。好多的人,不都为了一个“钱”字,人格丢尽吗?也有一些人“公正廉洁”,人格库存,概不出售。很久之前读过一篇古文,讲的好像是唐朝某公,为官清正有美名,尝有人献金两万,公怒斥之,后献金十万,公“沉吟良久”,最后自然是一句下不为例作为结局。可见,不是人格不出售,只因开价还不够。想一想你自己,从不违法乱纪,给你十万都不干。好,给你二十万干不干?一百万干不干?一千万干不干?一个亿干不干?你能逃离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俗语之外么?你越能逃离,说明你的人格要价越高,直到别人支付不起你的要价。
好了,现在我们还要看一下经济学意义上的对产品或商品的严格定义。有些商品,增加消费可以增加效用,这叫作经济商品(Economic good),比如面包、旅行等;有的商品,增加消费则会降低效用,这叫做经济负商品(Economic bad),比如变质食品、毒品、环境污染、战争等;还有一种商品,与自己无关,它的消费增加或减少不增加也不减少经济效用,这称之为经济中性商品(Economic neuter),比如南加州的阳光对中国人就是经济中性商品(除非你有机会去那儿旅游)。
对经济商品,国家通常采取自由交易的政策。当然进一步考察也是值得的,经济商品又包含有优值品和劣值品。优值品是指那些带来的实际效用高于个体主观评价效用的产品,由于个体主观评价偏低就可能造成对该产品的消费不足,于是国家一般采取低价提供或免费提供的政策,以促进消费;甚至采取强制消费措施,比如社会保险,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消费。劣值品是指那些带来的实际效用低于主观评价的产品,国家为了防止过度消费该产品一般都征收高额的税收以提高价格,降低人们的需求,甚至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比如国家对烟酒的政策就是如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优值品”和“劣值品”与“优质品”和“劣质品”不同,他们与产品质量没有太多的联系。
对经济负商品,国家通常采取限制供给的政策,比如颁布的禁毒法令、环境保护法等等。有些经济学家对某些限制供给不以为然。比如弗里德曼对禁毒的看法就是如此。禁毒使毒品供给量减少供给行为风险增加,毒品供给价格升到很高,自然每销售一份毒品的利润越高。许多人吸毒是贩毒人故意造成的:他们免费向那些可能成瘾的提供最初的几次服用的毒品。这样做不会使贩毒者亏本,原因是:一旦上钩之后,这些瘾君子将成为着迷的消费者。而如果毒品可以合法地得到,那么瘾君子可以从最便宜的地方买到毒品,所以,来自于这类残忍活动的任何可得利润将都不复存在。排除了贩毒者故意引诱得可能,那么毒品合法化虽然有可能增加瘾君子得数量,但并不是一定会如此。不论瘾君子数量得变化如何,如果使毒品合法化,那么单个瘾君子得情况肯定会好得多。因为,毒品不但贵得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质量极不可靠。瘾君子身不由己地要与罪犯打交道以得到毒品,最后自己也变成罪犯以便有钱来保持这一嗜好,同时又要冒着无时不刻存在得死亡与疾病得危险。此外,不可避免地,某些薪酬甚微的警察以及政府官员,以及某些高收入的警察以及政府官员,将屈从于从贩毒者和瘾君子手中攫取不义之财的诱惑。当然,我并不鼓吹吸毒合法化,因为吸毒是否合法也许还受制于社会的主流文化和道德。但弗里德曼的看法肯定有合理的一面。比如,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了许多这样的事件:警察为获取不义之才竟残忍地向无辜青年注射毒品;警察只抓嫖客不抓妓女;缉毒警官与毒匪沆瀣一气……看来,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下的限制供给,一定会有机会主义行为大行其道,出现庞大的堕落者之流。
经济学上对产品还有一种流行的分类,即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是不具有排斥性和竞争性的商品。国防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公共产品,因为你消费国防产品,别人同样可以消费,而且消费数量也不因为个体的的社会地位、收入状况、纳税多少而有所区别。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竞争性表现在有支付能力才可能取得消费的权利,排斥性表现在你消费了别人就不能消费。比如一瓶啤酒,你的花钱购买才能消费,而你消费了这瓶啤酒,别人永远无法消费这瓶啤酒了。划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意义在于研究那些东西应由政府提供,那些东西应由私人提供。一般地认为,私人对提供私人产品具有动力,因此私人产品应由私人提供。而公共产品则应由政府提供,因为人们存在搭便车的行为,不会由提供公共产品的动力。比如,治理环境污染,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出面,自己乘机享受好处,结果是大家谁也不出面。所以,只能由政府来治理环境污染。不过1991年诺贝尔奖得主科斯认为,只要产权是清晰的,产品由谁提供都是可以的。它的名篇《经济学中的灯塔》意图为此提供例证。因为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萨默尔逊等人,都认为灯塔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现实中确实也是由政府提供。但科斯考察了英国17世纪到18世纪的历史,发现那时灯塔是由私人提供的,而且并没有表现出私人缺乏投资于灯塔的动力以及缺乏经济效率。科斯的学问做到这份上,不得不令人叫绝。科斯的思想是睿智的,也是颇有争议的。比如有人把他的研究结论归结为科斯定理、科斯第二定理,也有人称之为科斯谬误。科斯认为,谈判成本为0的情况下,政府只需要界定并保护产权,随后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另一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反驳说,谈判成本不可能为0,而且有时高得令个体无力承担,以及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使得科斯想法难以成立,他甚至称科斯定理为科斯谬见。不过,两位经济学家对国内的学者都产生过(着)重大影响。
总之,许多的东西在经济学家眼里都成了产品,都可以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需求是提供产品的动力,供给是满足需求的前提。比如要兴办教育,是因为存在大量的对“教育”产品有需求的人,而有了“教育”产品的供给,才能满足“教育”产品的需求。甚至改革也是这样,所谓改革,它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对新制度的需求,这种需求激励新制度的供给者提供新的制度,于是改革就发生了。
当然,有一个问题还不能说清:究竟是先产生需求再产生供给呢,还是先产生供给才产生需求?这有点象问“是现有蛋还是先有鸡”。我想,可能有时候是需求带动供给,很多的新产品就是在人们强烈的需求下产生的;也有时候是供给诱导需求,比如新潮的时装,常常是提供出来之后,才左右了人们的视线,引发了人们的需求。
所以,我一直认为,人生中的许多,都是因为需要而产生,因为供给而存在。有许多的“经济商品”,比如鲜花、荣誉……也有许多的“经济负商品”,比如挫折、失败、痛苦……还有许多“经济中性商品”,那些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现象,很多的事,可以看作是产品,运用供给与需求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会尝试使用这一经济分析工具。二、家电市场价格的变化
根据供求规律,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供求规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商品的价格是围绕着商品的价值上下浮动的,但同时也受市场供求的影响,有时甚至出现价格背离价值的现象。比如说,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水平落后生产厂家少,家电产品的总需求量远远高于其总供给量,出现了89年凭票排队抢购冰箱的场面,当时最普通的一款冰箱卖到2800元左右,还要凭票供应。虽然不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就其当时国内各家电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而言,连续几年的高价倾销,家电市场长期供小于求,厂商的利润可观,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厂家投身于家电产品的生产,由原来的几个增加到几十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以及国外家电产品的不断进入,如索尼、东芝、三星、菲利浦等也都看准了中国家电市场这块蛋糕,竞争越发激烈,供求平衡随之改变,由原来的供小于求,逐步转变为供大于求。同时,由于竞争的需要产品的质量优化了,品种式样不断增加,由低端产品到高端数字化产品一应俱全,产品的价格更加市场化,厂家的服务也更加优质化,带给消费者的实惠也就越大。2000年由长虹彩电引领的彩电价格跳水,2002年、2003年的空调价格跳水,都越发说明了行业竞争的激烈,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更理性化了。再加之消费者的收入影响着商品的需求,收入越高消费的档次越高,对劣等产品的需求成反方向变动。如今的家电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各厂家为了争夺市场不断用降价、促销等手段来赢得顾客,甚至推出了大批低于成本价的特价机来争得一时的高市场份额,而这样做往往是饮鸩止渴,不少品牌由于厂家的收不抵支而逐渐退出家电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价格调节供求,市场竞争最后结果,使得家电市场更加规范化、品牌化,逐渐趋于供求平衡。三、价格政策的利与弊
支持价格也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的价格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实行这种价格,使他们的农业非常发达,以美国为例。2002年5月13日上午,布什总统在白宫正式批准了当月上旬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新的农业政策。根据新法案,美国政府将在今后6年内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517亿美元的补贴,每年的补贴幅度在64亿美元。我国现在对农业实行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实际也是一种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的作用,以农业为例,从长期看支持了农业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使农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对过剩的农产品政府只有大量收购,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靠保护成长起来的事物是缺乏生命力的,加入WTO后我们还有几年的减缓期,如果仍用这种支持价格,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状况。另外,政府解决收购过剩的农产品方法之一就是扩大出口。这就引起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而进行贸易战。
限制价格也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生活必须品都实现限制价格,小到材米油盐大到住房都有补贴。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但从长期看,价格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也不利于刺激供给,使本来就短缺的商品更加短缺。为了弥补供给不足部分,政府往往会采取配给制。例如我国住房长期以来实行配给制和低房租,这种政策固然使低收入者可以有房住,但确使房屋更加短缺,几十年住房问题解决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随着我们逐步的放开公产房的房租和住房分配政策的不断改变,商品房的价格由市场调节,调动了开发商建房的积极性,解决了多少年来住房需求的短缺局面。
限制价格是一项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失败的制度安排,经济学家不主张利用限制价格,因此,最终要被设计者放弃也就是必不可免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消大量的限制价格政策,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到今天的买方市场,商品由过去的短缺到今天的过剩。四、吉芬商品
为什么演唱会的门票价格高需求也不减少,是因为其他条件发生了变化,在实践中,我们则要经常考虑“其他条件”。如果大雨连天,雨伞的价格上升,而其需求量也增加了。从现象看,这显然是与需求定律不容,这是否意味着需求定律是错的?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考虑“其他条件”。依次类推,股票价格上涨,买的人反而多了,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如投资者预期该股票的价格还会上涨,有钱可赚。同理,在土豆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上升,是因为消费者收入较低,买不起其他食品,或者说,消费的主食因收入的限制而只好采用土豆,当土豆价格上涨时,他们预期价格还会涨,于是就去抢购了,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吉芬商品”。 五、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
我们再来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歌星的高收入是由歌星的供给和公众的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既然对歌星的消费需求如此之大,而供给方又稀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少数著名歌星有完全垄断地位,因此他们的高收入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公正的,少数歌星是竞争出来的。当看到一夜走红的歌星收入高于十年寒窗苦读的教授许多时,难免有不平衡之感,但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歌星的高收入是市场决定的。六、“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
在市场上各商家之间“挥泪大甩卖”、“赔本跳楼价”的价格大战从未仔细考虑过究竟是为什么,只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在可以节省大量金钱,前几天路径一家安全帽专卖店,看到它打出这样的广告——“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店家的意思是,如果你买安全帽时交一顶旧安全帽的话,当场退二成的价格;如果直接买新帽,对不起只能按原定价格买。这一种促销方式让人觉得好奇,是不是店家加入了什么基金会或是店家和供帽厂家有什么协定,回收旧安全帽可以让店家回收一些成本,因此拿旧帽来才有二折的优惠呢?如果大家是这么想,那可就猜错了,大凡这种以旧换新的促销活动主要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而采取的区别定价方法,即:给定一定的价格变动比例,购买者需求数量变动较大称为需求弹性较大,变动较小称为弹性较小。对需求弹性较小的购买者制定较高价格,对需求弹性较大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而这家安全帽专卖店的促销作法正是这个理论的实际应用,实际上,店家拿到你那顶脏脏旧旧的安全帽,并沒有什么好处,常常是在你走后往垃圾筒一丟了事。既然沒好处,店家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答案是——店家以顾客是否拿旧安全帽,来区别顾客的需求弹性。简单地说,沒拿旧安全帽来的顾客说明他沒有安全帽,由于法令规定:驾驶摩托车必须要戴安全帽,故而无论价格的高低,购买摩托车的人一定要买顶安全帽,因此这种顾客的需求曲线较陡,弹性较小。相对地,拿旧安全帽来抵二折价款的顾客表明他本来就有一顶安全帽,如果安全帽的价格便宜他有以旧换新的需求,而如果价格太贵他也可以以后再买,因为已有了一顶安全帽,对该商品的需求沒有迫切性。因此,这类的顾客需求曲线较平坦,弹性较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该安全帽专卖店采用这种“旧帽换新帽八折”的促销活动,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定价的方法,不仅不会使其减少营业收入,反而会吸引那些本不想购买新帽的消费者前来购买,增加了收益。因此,我认为:认真研究消费者心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价格策略,一定会给单位、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七、需求的收入弹性——企业与消费者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消费者的收入是决定需求的一个不亚于价格的因素。所谓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消费者的收入变化对某物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用公式表示:Ed=△Q/Q/△P/P需求的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也有几种分类,最主要还是收入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一般来讲收入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符合这种特性的是正常商品。但收入增加后生活必需品增加比例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收入增加后奢侈品的增加大于收入增加的比例。这两种情况无论收入弹性系数大小都是正值。但也有一些商品,比如,旧货、低挡面料的服装、处理品等商品是随着消费者的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收入弹性系数大小都是负值。通俗地说,收入增加了我们不会多吃粮食、食盐、对牙膏的增加也有限;对旧货、低档面料的服装、处理品非但不增加,而减少;收入增加后我们增加了的住房、汽车、化妆品、名牌服饰等需求的增加。近年来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低档品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而高档品的消费越来越多,这种变化的情况符合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他在研究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时发现了一条规律,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过来也是一样。而这个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这是因为食品属于缺乏弹性,我们收入增加几乎不增加食物,收入增加后增加的几乎是弹性大的商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一个国家而言,这个国家越穷,其恩格尔系数就越高;反之,这个国家越富,其恩格尔系数越是下降。这就是世界经济学界所公认的恩格尔定律。
据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之间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之间为小康;30%~40%之间为富裕;30%以下为特别富裕。1998年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调查数据,恩格尔系数:印度51%,墨西哥33.2%,以色列21.0%,日本17.8%,德国17.7%,法国15.2%,澳大利亚14.6%,英国是11.5%,美国是10.9%。我国城镇居民由1995年的49.9%下降到1999年的41.9%,农村居民则由58.6%下降到52.6%。,综合起来看,到2002底,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降到50%以下。笔者所在天津市2003年恩格尔系数降到37%。恩格尔系数说明我国人民以吃饱为标志的温饱型生活,正在向以享受和发展为标志的小康型生活转变。它说明,我国城乡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正稳步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物质生活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用于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保健、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稳步增长,用于子女非义务教育和自身再教育的支出大幅度提高。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在生活质量提高的背后是什么呢?无疑是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我们了解收入弹性的原理,作为个人消费、企业决策、和国家制定政策都有一定的意义。如果你的即期收入很高而预期稳定和收入不断增加,你就应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企业决策者应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不断生产出高品质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国家的决策,应根据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适时地调整产业布局,需求收入弹性大的部门,由于需求量增长要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因此发展应该快些,而需求收入弹性小的部门,发展速度应当慢些。根据收入弹性还可以分析各部门人员的收入现状等。八、需求的交叉弹性——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所谓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彼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此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公式表示:Exy=△Q/Q/△P/P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取决于两种商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商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三种:(1)替代关系。两种商品消费者无论购买哪一个,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如消费者吃了大米就少吃面粉;穿了大维西装就穿不了衫衫西装;看康佳电视就不看长虹电视等。(2)互补关系。两种商品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一个需求。如照相机胶卷、录音机磁带、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器等。(3)不相关。两种商品没有直接的关系。如,面包和电视、电视和服装等。
下面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几年汽车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根据前面学习的理论原因之一是价格下降;原因之二是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原因之三是生产汽车的厂家增加,他们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汽车可称为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原因之四是汽油、轮胎等配件以及维修服务的增加和完善,它们与汽车之间是互补关系。
懂得需求的交叉弹性为企业决策和个人投资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你看人家经营一种商品十分赚钱,你也做起同样的生意来,这就是经营别人产品的替代品,这样势必加剧了市场竞争。恐怕竞争中被淘汰的就是你。其实,经营畅销产品的互补产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思路,有的中小企业,靠着与汽车配套的思路,生产车用地毯、车灯、反光镜配件,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珠海中富集团一开始是十几个农民建立的一家小企业,最初为可口可乐提供饮料吸管,后来生产塑料瓶和瓶盖。可口可乐在哪里建厂,中富就在哪里建配套厂。靠这种积极合作的策略,中富如今已发展成为年销量超过十亿人民币的大公司。
懂得需求的交叉弹性为企业制定合理价格有很大帮助。如果两家生产替代品,大维西服和衫衫西服都是国内的知名品牌。对消费者来说大维西服与衫衫西服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它们是互相替代的产品。众所周知,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他们都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作广告,进行非价格的竞争。但如果只注意非价格竞争而忽视价格竞争也会失去市场。如大维坚持高价格政策,衫衫采取“薄利多销”的低价格政策,西装属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因此消费者就会由于衫衫西装价格下降增加衫衫西装的购买,大维就会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因此,大维应根据交叉弹性的特点正确判断自己的市场定位,制定合适的市场价格,预防不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情况发生。
如果互补产品为一家生产,比如彩色喷墨打印机和墨盒的定价。彩色喷墨打印机是基本品墨盒是配套品,基本品应定价低,配套品应定价高,事实也就是这样,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售价仅为400~500人民币,低价很诱人,但买下后才发现更换一个墨盒的价格是200元人民币,一种色彩的油墨用完,不换墨盒就不能保证画面质量,而换四个墨盒的价格比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还贵。根据交叉弹性的定价原理,面对基本品——打印机,定价过高消费者处于主动位置需求弹性较大,只有定低价才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一旦基本品买下,配套品的选择余地就小了,消费者往往处于缺乏替代的被动地位,此时定高价能够获取较高利润,如果反过来基本品定价高结果导致需求者寥寥无几,那么配套品定价再低已失去意义。
总之,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应考虑到替代品与互补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否则,价格变动可能会对销路和利润产生不良后果。九、供给弹性——企业决策的另一重要依据
既然有需求弹性就同样有供给弹性,最典型的是供给的价格弹性。即价格变动的比率引起供给量变动的比率。用公式表示:Es=△Q/Q/△P/P 。在供求规律里我们讲到,由于家电市场长期供小于求,厂商的利润可观,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厂家投身于家电产品的生产,供求平衡随之改变,由原来的供小于求,逐步转变为供大于求。在这个过程中,说明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后,供给的变动是与时间长短相关的。我们可以用价格弹性的概念来。从公式我们可以看到,某商品价格上升10%,供给量增加20%,则供给弹性为2。如果无论价格如何,供给量都不变,则供给弹性为0,即供给无弹性。如某些已故画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如果价格既定,供给无限,则供给弹性为无限大,即供给有无限弹性。如用自然山间清泉作矿泉水就是这样。正常情况下,价格变动百分比大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为供给缺乏弹性,价格变动百分比小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为供给富有弹性。
我们分析家电的生产情况,80年代需求增加时,价格很高生产厂家利润丰厚,但家电厂受生产规模的限制,难以很快增加。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纷纷生产家电。所以出现了90年代后家电市场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家电生产也难以大幅度的减少。所以向家电、汽车等行业要确定一个适度的规模,规模小会失去赚钱的机会,规模大又会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是由于这些生产缺乏供给弹性,有的专家提醒汽车业不要重蹈家电业的覆辙。
一般来说向生产周期短、劳动密集型、技术简单、不容易保管的商品供给弹性较大,相反,供给弹性较小。
本内容由易百网整理发布
网址 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