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拓展资源
福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拓展资源1、重商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重商主义大体出现于15-17世纪,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孟克列钦,主要著作是《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该书最早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认为政治经济学要研究涉及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在这部著作中,孟克列钦明确提出了商业地位十分重要的观点,说明商业活动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国家应该保护商人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增加对外国的出口贸易,增加本国的财富。他反对外国商人在法国进行商业活动,还提出了要保护法国自然资源的主张。晚期重商主义大约从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它又被称作“贸易差额论”,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主要著作是《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马克思把该书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托马斯·孟明确提出输出货币和输出商品同样有利,只要遵循“出口多于进口的原则”,贸易顺差就会使货币以现金形式流回本国。他还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支持和发展本国的工业、运输业等,保护工商业在海外利益,争夺海外市场。2、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是英国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1723年生于苏格兰的柯卡尔迪,斯密一生未娶,与母亲相依为命。1776年他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这部著作是西方经济学著作中最为经典的一部,此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许多方面,斯密为随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两点:
(1)“看不见的手”原理:“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品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其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是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2)提出了三种价值决定的理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论,这三种不同的价值决定论为日后不同的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斯密运用其劳动价值论从生产费用或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供给。3、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出生于犹太族的资产阶级家庭,早年随父从事证券交易活动,25岁成为巨富,此后他转而对学术发生兴趣,致力于学习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1799年他阅读了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开始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兴趣。1817年发表了它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形成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他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思想基础,宣传经济自由主义。他坚持和发展了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工资、利润、地租的来源及其对立关系。此外,李嘉图还阐述了货币理论、资本理论、国际贸易理论、财政税收理论等。
马尔萨斯是著名的人口理论家,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出身于英国地主家庭。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即返乡担任牧师,在此间他撰写了著名的《人口论》,名声大震。他认为,在无所妨碍时,人口以几何级数率增长;生活资料却只以算术级数增长。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失业和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加超过了生活资料的增长,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是不可避免的。马尔萨斯在其《人口论》成名之后,将注意力转向政治经济学领域,他在这一领域的突出论点是以其有效需求不足将会导致生产过剩的论断来反对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乐观论调。
约翰·穆勒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詹姆斯·穆勒的长子,19世纪中叶英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他综合了当时的各种经济理论,形成了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体系。在价值理论上,他形式上继承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同时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融进了它的价值理论中。在工资问题上,穆勒把李嘉图的自然工资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结合起来。在利润上既接受李嘉图利润是剩余产品的观点,又接受利润是节欲和承担风险的报酬等观点。由于较为成功地综合了当时重要的一些经济学理论,因而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在几十年内被英国经济学解释为“无可置辨的圣经”,其理论体系也被视为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4、瓦尔拉斯、杰文斯和门格尔
瓦尔拉斯是法国经济学家,从1858年开始用数学研究经济理论,1870年任洛桑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代表著作是《纯粹经济学要义》。在这部著作中,瓦尔拉斯运用数学方法建立了一般均衡的理论体系,明确给出边际效用的概念,在经济学史上被称为一般均衡理论和洛桑学派的创始人。
杰文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作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奠基者之一,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闻名于经济学界。在这部著作中,杰文斯系统的阐述了一种以消费心理变动为依据的主观价值论即“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门格尔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是《国民经济学原理》。门格尔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系统阐述了主观价值论。他认为价值纯粹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只表示某人对某物满足其欲望的感觉和判断,即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认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该物品所能满足的各种欲望中最不重要的欲望,即最后一种欲望的满足程度。5、马歇尔与《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生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1861年进入剑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数学教师9年,后于1885年任经济学教授23年,直到1908年退休。他的最主要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一书就是在此期间问世的。在这部著作中,马歇尔企图把客观的价值论和主观的价值论调和起来,建立由供求决定价值的理论体系。这部著作的出版,不仅使他本人名声显赫,而且连同他的门徒也因此倍受青睐。由于马歇尔及其后继者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故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经济学流派被称为剑桥学派。西方学者把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看作是与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综合和发展,因此,马歇尔的这本著作被视为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他本人也被看作“新古典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6、罗宾逊夫人和张伯伦
罗宾逊夫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女性中最伟大的经济学家。1903年生于英国的坎特伯里,1921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经济学,后于剑桥大学任教。罗宾逊夫人一生著述颇多,其中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是垄断竞争理论的奠基性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罗宾逊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等概念考察了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因而使得边际分析方法被扩展到了垄断竞争情形之中。
张伯伦是美国经济学家,垄断竞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张伯伦一生致力于垄断竞争理论研究,1933年发表其重要著作《垄断竞争理论》,几乎与罗宾逊夫人同时而又独立的提出垄断竞争学说,对现代西方经济学做出了重大补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中对于产品差别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了“生产群”的概念,论述了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价格与产量的均衡决定。张伯伦还着重考察了寡头市场的厂商行为,提出了一个关于寡头厂商的相互需求模型。
罗宾逊夫人和张伯伦共同开创了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理论,大大扩展和深入研究了厂商理论,并为该领域后来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由于方法论、理论观点乃至为了各自派别的地位等种种原因,以罗宾逊夫人为首的英国剑桥学派与美国的张伯伦以及后来的萨缪尔森、索洛等人也不乏激烈的争论。7、凯恩斯与《通论》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奠基者。1881年生于英国剑桥,其父为经济学家,其母为剑桥市市长。1902年伊顿公学毕业后入剑桥大学专修数学,1905年毕业。毕业后,为了应付公务员考试,凯恩斯从师于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等人学习经济学。1906年通过考试,并进入英国印度事务部。1908年回剑桥大学任教。1915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凯恩斯进入英国财政部,并在随后任职为英国财政部驻巴黎和会代表。但不久,凯恩斯因与他人就和约的意见不一致而辞职。之后,凯恩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在伦敦进行新闻评论和金融投机,只在周末会剑桥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凯恩斯不仅在学术界和政界名声显赫,而且在私人经营方面也积累大量的财富,因而与李嘉图一起被认为是善于经营同时又获得成功的少数几个著名经济学家。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为《通论》)是凯恩斯的重要著作,发表于1936年。在《通论》中,凯恩斯用有效需求理论来说明失业的原因。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问题,必须由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通论》的出版不仅对传统的理论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了政府的政策决策,因而形成一场“凯恩斯革命”。围绕着《通论》的解释和推广,西方世界出现了盛极一时的凯恩斯主义。1960年中期以后,凯恩斯主义的浪潮虽然大为衰落,但直到目前为止,《通论》仍然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凯恩斯本人无疑也是最有影响的西方经济学者。8、希克斯与《价值与资本》
希克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1904年生于英国的沃威克。曾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和罗彻斯特大学,1952年起任牛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直到1971年退休。1964年被封为爵士。《价值与资本》是其主要著作,在该书中,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并发展了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价值与资本》出版以后,序数效用论逐渐代替了基数效用论而成为西方正统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该书的出版也对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起到推广和普及作用,它在序数论和无差异曲线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动态和静态的一般均衡模型。希克斯还把一般均衡运用于宏观分析领域,对IS-LM模型的形成做出贡献。9、萨缪尔森与《经济学》
萨缪尔森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于1915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城。先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194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从1940年起,萨缪尔森一直执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萨缪尔森于1948年首版的《经济学》教科书,被认为是继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之后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综合。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长盛不衰,到1998年已修订到第16版,其影响之广已经超过了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派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形成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该流派把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而把凯恩斯的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纳入一个理论体系之中,形成新古典综合派。除了萨缪尔森以外,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托宾、索洛、希克斯等。该派理论体系论证了微观经济学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的就业水平的决定,二者分析的侧重面不同,但相互统一,互为补充。之后,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一直处于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地位。然而,6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恶化的经济现实使得新古典综合派的地位有所下降,7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出现的滞胀现象,使新古典综合派陷入了更大的困境。10、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此消彼长
新古典主义是80年代在理性预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学流派,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继续坚持理性预期假设,坚持市场出清,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萨金特、巴罗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理性预期的概念来表述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机制能保证充分就业均衡的观点,这个学派以理性预期的概念来改造宏观经济学,以预期问题为突破口,全盘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革命,在西方经济理论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是凯恩斯主义者在与自由主义学派的斗争中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吸收理性预期假设,利用供给和价格粘性来解释凯恩斯理论。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布兰查德、斯蒂格利茨等。该流派强调市场缺乏效率的方面,主张政府应该在微观领域、总需求和总供给方面采取积极的干预政策,该主张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是当今西方经济学界两大最主要的流派。事实上,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西方经济运行会出现不同的经济问题,而且冲突的双方均能以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来刻画。伴随着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之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11、案例分析: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侯在教学楼或图书馆门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瞅准座位,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问题:
(1)大家为什么要提前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占座?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进行分析,并以此分析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否合理和必要。
(2)分析占座是否符合经济效率,如果不是,如何改进?
参考阅读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笔者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我们发现那些占座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座,还会为自己的室友占座。当然,这可能声明这些同学比较细心周到。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当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在这里边际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一行为将带来怎样的边际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下,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的报酬。
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获利
如果说,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那么是每天轮流由不同的人充当占人好呢,还是固定专人占座好呢?答案是后者。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创造价值,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小王习惯晚睡,因此早起半个钟头对他来说无异于酷刑加身,勉强爬起来完成“神圣使命”,可能将导致一天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相反,小李习惯早起,占座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而小张不仅可以早起,而且拥有先进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占座对他来说更加容易。三者在占座这一行为的相对优势比较中,小张》小李》小王。那么当在三人中作出选择时,小张无疑是最合适的,而小王也许可以利用晚睡的时间为大家提水,小李也许可以利用早起时间去买早餐。于是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中获利。
座位轮换制——另一种制度设计的优劣
抨击“占座”的人,往往会指出占座违背了公平的原则,每个人都应当平等的拥有占有好座位的机会。于是他们提出他们认为公平的制度-座位轮换制,即每人编号入座,每周逐排调动。
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在于,首先它的操作性较强,同时它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预期。你可以不必为占座操心,因为座位就在那里等你,因此你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其次,正如它的支持者所言,在长期内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好位子(当然也必然获得坏位子),于是实现了一种表面上的公平。
而这种制度的弊端在于其极有可能引发不效率的结果,因此从实质上背离了公平原则。首先,由于它是强制性的而非建立在个人意志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的,于是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那些给予某些座位最高评价的人得不到该座位,而另一方面,某些人可能由于对这门课不感兴趣而对这些座位评价很低。于是这些座位无法在他们身上发挥最大效用,甚至还会由于他们的缺席而导致资源的无谓损失。这种趋势的出现,正如一方面穷人食不裹腹,一方面富人挥霍无度的反差。你能说这是公平的吗?其次,座位轮换制显然使前面论及的种种占座所带来的好处都无法实现。
综上,不难发现,座位轮换制弊大于利,而导致其不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违背了竞争原则。考察“座位轮换制”,我们会发现他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何其相似,而几十年单一计划经济带来经济落后的教训告诉我们,竞争观念必须加强。
运用“行政”手段——对占座无效率的克服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了占座带来的种种优越性。但是这一制度在具体实施中,由于运用不当也可能造成无效率的出现。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讨论对这种无效率的抑制。
比如说,如果8点上课,而楼门6点就打开了,由于竞争的存在,意味着占座人必须6点前赶到,这便加大了占座的机会成本,而影响人们的获利。于是,在一定情况下,当人们认为机会成本超过了其收益时,便会退出竞争,而使得占座带来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更严重的是,由于必定有人坚守阵地,而这个坚定者作为一个理性人,为了弥补这部分增加的机会成本必定会努力扩大收益。由于此时不存在其他竞争者,他想占多少座位都不受限制,于是便形成了其对座位的垄断,那些对座位高评价的人仍无法得到座位,从而导致无效率,不公平。那么是不是需要对占座的数量加以限制呢?答案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因为没有人可以监督其占了多少座位)。事实上,只要将开门时间做一调整即可。再如,有人长期以本占座,妄图一劳永逸,对付这一行为的措施是开门前将本收回,以保证每个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总之,正如政府在市场中对“市场失灵”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占座制度,同样可以发挥积极功效。
本内容由易百网整理发布
网址 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