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 发表于 2021-3-14 10:09:36

吉大《货币银行学》faq(四)

吉大《货币银行学》FAQ(四)
第七章 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哪些?
虽然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但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归纳起来,大致有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和跨国中央银行制度等四种类型。
(一)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类型又分为两种情况: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类型有哪些?
中央银行的资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资本全部为国家所有
目前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资本金是国家所有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家通过购买中央银行资本中原来属于私人的股份而对中央银行拥有了全部股权;二是中央银行成立时,国家就拨付了全部资本金。
(二)资本部分为国家所有
这种资本组成类型,国家资本大多在50%以上,非国家资本即民间资本包括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的股份低于一半。
(三)资本全部为民间所有
这类中央银行,国家不持有股份,全部资本由其他股东投入,由法律规定执行中央银行职能。
(四)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韩国的中央银行是目前唯一没有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五)资本为多国共有
货币联盟中成员国共同组建中央银行的资本金是由各成员国按商定比例认缴的,各国以认缴比例拥有对中央银行的所有权。三、概述中央银行性质。
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四、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门负责)。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1)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2)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3)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能够施以有效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
第一,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
第二,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
第三,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金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五、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第一,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产生的可能。
第二,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
第三,中央银行是负有社会性责任机构,当政府与社会公众利益和银行综合利益发生矛盾时,中央银行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来进行协调和选择。
第四,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业务与地位的需要。
第五,为了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六、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从总体上看,最基本的业务活动原则是必须服从于履行职责的需要。因为中央银行的全部业务活动都是为其履行职责服务的,是其行使特定职权的必要手段。所以,中央银行的各种业务活动必须围绕着各项法定职责展开,必须以有利于履行职责为最高原则。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盈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性四个原则。
(1)非盈利性
指中央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2)流动性
主要是指资产业务需要保持流动性。
(3)主动性
主要指资产负债业务需要保持主动性。
(4)公开性
主要指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与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金融统计资料。七、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有哪些?
(一)货币发行业务
在中央银行成立后,货币发行大都集中由中央银行统一办理。
(二)代理国库业务
中央银行经办政府的财政收支,执行国库的出纳职能。如接受国库的存款,兑付国库签发的支票,代理收解税款,替政府发行债券,还本付息等。
(三)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
各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贷出,必须保留一部分现款,以备存款人提取。八、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有哪些?
(一)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
全国商业银行交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构成中央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部分。
(二)对政府的贷款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贷款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之一。
(三)金银、外汇储备业务
目前各国政府都赋予中央银行掌管全国国际储备的职责。
(四)证券买卖业务
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都经营证券业务,主要是买卖政府发行的长期或短期债券。 九、金融监管的目标有哪些?
中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目标可概括为:
1.一般目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保护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保证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2.具体目标: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经营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竞争的公平性是指通过中央银行的监管,创造一个平等合作、有序竞争的金融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增强经营活力,提高经营效率和生存发展能力。政策的一致性,即通过监管,使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一致。通过金融监管,促进和保证整个金融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十、金融监管的内容有哪些?
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对金融业的监管包括对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具体监管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市场准入的监管、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市场退出的监管。
1、市场准入监管
所有国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都是从市场准入开始,各个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一般都参与金融机构的审批过程。
2、市场运作监管
金融机构经批准开业后,中央银行还要对金融机构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以便更好地实现监控目标的要求。
3、市场退出监管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原因和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主动退出与被动退出。第八章 货币改革与宏观金融调控 一、货币政策的功能有哪些?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主要具有以下5方面的功能:
(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
(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
(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二、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哪些?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一)币值稳定
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价格稳定和币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二)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提高社会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任何国家要不断地提高其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
(三)充分就业
所谓充分就业是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这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四)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安全甚至政治稳定的重要条件。
(五)金融稳定
保持金融稳定,是避免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重要前提。三、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是什么?
再贴现政策最大的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但它同样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1)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
(2)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3)利用再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
四、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是什么?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优点:
(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而不像再贴现贷款规模不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
(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用较小的规模和步骤进行操作,以较为准确地达到政策目标,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
(3)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的工具。
(4)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现错误时,可立即逆向使用该工具,以纠正其错误。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则不能迅速地逆转。
(5)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地操作。当中央银行决定要改变银行储备和基础货币时,只要向公开市场交易商发出购买或出售的指令,交易便可很快执行。
公开市场业务也有局限性:
(1)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2)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五、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有哪些?
通常认为中介目标的选取要符合如下五个标准:
(1)可控性
可控性即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
(2)可测性
其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二是有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3)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只要能达到中介指标,中央银行在实现成接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方面不会遇到障碍和困难。
(4)抗干扰性
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
(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经济及金融环境不同,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不同,选择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也必然有区别。这是不言自明的。六、货币政策时滞包括哪些?
货币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固然与中央银行决策的正确与否、与作为政策传导体的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政策的配合程度等有关,但也往往受制于货币政策自身传导机制是否顺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问题。
(一)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
1.认识时滞
这是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
2.决策时滞
这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二)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这也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
1.操作时滞
这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2.市场时滞
这是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本内容由易百教育整理发布
网址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大《货币银行学》faq(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