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临床营养学》拓展资源(五)
吉大《临床营养学》拓展资源(五)中年人营养保健
按我国现阶段的年龄划分标准,35岁~49岁称为中年。按世界卫生组织近年的年龄划分标准,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中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中年人在事业上由于个人的努力及工作经验的积累,事业有成,大多已成为各部门的骨干力量,肩负重任,工作压力较大,经常加班加点。在家庭生活中还要赡老抚幼,时间安排十分紧张。在生理上,中年既是生理功能全盛时期,也是开始进入衰老的过渡阶段。特别是更年期和更年后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人体的生化代谢及生理调节平衡受到影响,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及免疫功能随年龄的增高而下降,容易发生疾病。加上中年人容易忽视自我保健,缺乏体育锻炼,不注意饮食结构和营养素的平衡。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长期的超负荷紧张工作,很容易出现早衰和疾病。中年人常见的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的不平衡有着重要的关系。
中年人的膳食原则
(1)控制总热量,避免肥胖。中年人由于脂肪组织逐渐增加,肌肉和活动组织相对减少,所以每日摄入的热量应控制在7500~8370千焦耳。这样体重才能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已有资料和临床观察证实。中年人超重越多,死亡的机会就越多。据统计,40~49岁的人,体重超过30%以上的,在中年期男性死亡率达42%,女性死亡率达36%。且胖人易患胆石症、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冠心病和某些癌症。因此,安排中年人饮食时防肥胖对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2)保持适量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在代谢中起催化作用的酶、抵抗疾病的抗体、促进生理活动的激素都是蛋白质的衍生物。蛋白质还有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酸碱平衡、动载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中年人每天需摄入70~80克蛋白质。其中优质蛋白质应不得少于1/3。牛奶、禽蛋、兽类、瘦肉、鱼类、家禽、豆类和豆制品都富含优质蛋白质。大豆类及其制品含有较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对中老年人非常有益。由于人体的蛋白质每天都在消耗,所以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应保持平衡。这对延缓消化系统退行性变大有好处。
(3)适当限制糖类。有些人有嗜糖的习惯,或者饭量大的习惯,到中年以后要加以限制。因为吃糖过多,不仅容易肥胖,而且由于中年后胰腺功能减退,如食含糖食物过多,就会增加胰腺的负担,易引起糖尿病。因而除日常供应的碳水化合物外,不宜额外多吃甜食。在限制过多的糖类,自感食量不足时,可增加吃含糖量少、含纤维素多的水果、蔬菜,这些物质还可促进肠道蠕动和胆固醇的清除。在患消化性疾病时如进甜食,还可促进胃酸分泌,可使症状加重。
(4)饮食要低脂肪,低胆固醇。中年人每天摄取的脂肪量以限制在50克左右为宜。脂肪以植物油为好,因为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有防止包括消化器官动脉在内的动脉硬化。动物脂肪、内脏、鱼子、乌贼和贝类含胆固醇多,进食过多易诱发胆石症和动脉硬化。
(5)多吃含钙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海带、豆制品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对预防骨质疏松,预防贫血和降低胆固醇等都有作用。
(6)少食盐。每天进盐量不宜超过8克,以防伤脾胃和引起高血压。
(7)节食。饮食要定期、定量,以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尤其要注意避免食用能损害消化器官的食物。中年人膳食的合理安排,对于消化器官的保健和人体健康,尤其是减少过早死亡和减少疾病的发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年期的合理膳食对健康长寿有极大关系。
节制饮食可防止中年肥胖
肥胖病可能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而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即因为进食的热能长期超过机体需要,储存过剩脂肪,形成超重进而肥胖。
美国奥克亚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90%以上的胆结石患者都是较为肥胖的中年妇女,并且都有吃甜食的嗜好。研究人员认为,过量的糖会增进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比例关系严重失调。过量的糖还能自行转化为脂肪,影响正常的食欲,妨碍维生素、矿物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的摄入,导致人体肥胖。防止中年肥胖的最好方法是饮食有节制,适当控制进食量,减少主粮和糖类食品。尤其对一些含脂肪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如花生、核桃、芝麻以及各种动物油、奶油、油炸品和油酥点心等,食用时,一定要加以节制。中年妇女特别要少吃甜食,以防止胆结石的发生。同时食糖过量,还可促发乳腺癌,促使细胞衰老,并可过多地消耗体内的钙,造成骨骼脱钙,导致骨质疏松和易发生骨折。因此,人到中年不宜多吃甜食。
防止中年肥胖,还要忌过多食用油脂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否则可引起血脂升高,冠状动脉发生血栓的机会也多。肥胖的人往往食欲亢进,贪食高热量食物,而这些食品又容易助湿生痰,可使人全身疲乏无力,加之身体肥胖又限制了体力活动,使热量消耗减少,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
中年人的主食应以麦、米和一些杂粮为主,副食品宜以瘦肉、鱼、蛋、豆制品和蔬菜为主。对于含淀粉过多或极甜的食物如马铃薯、藕粉、果酱、糖果等,要尽量少吃。此外,对食盐也要适当控制,因为食盐能使组织潴留水分,使体重增加。中年人饮食热量要控制,适当注意补充纤维素,食物不要太精细,因为在稻麦的麸皮中,含有多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纤维素,例如铬和锰,若经加工精制后,就会大量减少,如果缺乏这两种元素,就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植物纤维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使血中胆固醇降低。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必然很少,食后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往往造成过量进食。这样,血管硬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就会升高。此外,加强体育锻炼,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也有助于减肥。我国老年人营养问题和对策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随之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老年人营养是其中之一。
一、老年人在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营养素摄入。老年人的营养与全国城乡居民一样近年有很大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能量摄入达到供给量标准90%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膳食构成变化,我国部分老年人群中已出现营养不平衡问题。一项对大学和科研单位60岁以上老年知识分子进行的营养调查,结果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的数值进行比较,发现能量摄入高,是RDA的121%,其主要原因是脂肪摄入量高,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34%(世界卫生组织建议<30%),动物脂肪占总脂肪的40.2%,胆固醇高达612毫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300毫克);摄入的蛋白质是RDA的110%,其中动物蛋白占总蛋白的41.3%;钙与维生素C摄入量也不足。
(2)老年人群中体质指数分布体质指数(BMl)计算方法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1988年国际膳食能量顾问专家组提出以BMI作为评价成年人(18岁以上)营养状况的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BMf<18.5为慢性能量缺乏(营养不良),18.5~25为正常,>25为超重或肥胖。
1992年我国营养调查19436人的体质指数测定结果,老年前期组(45~59岁)BMI>25的男性为16.6%,女性为26.2%,老年组(60岁以上)男性为16.9%,女性为22.4%,均高于全年成人平均数16.8%和18.4%;BMI<18.5者,老年前期组男、女分别为8.7%和9.2%,老年组为16.8%和18.4%,而全国成年人平均为9.1%和9.9%。因此老年人群BMI>25和<18.5者明显高于全国成年人平均数,说明老年人群的体质指数分布向两端分散,也就是说营养不良和体重超重比例高于全国成年人平均值。
我国贫困农村尤其是山区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和膳食质量低下的问题,城市中的中老年人群的主要营养问题是超重及肥胖。
(3)微量营养素缺乏及高龄老人营养不良? 即使在营养状况良好、甚至“营养过剩”的老年人群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微量营养素缺乏,最常见的是视黄醇当量、核黄素及钙的摄入量不足。另外高龄老人营养状况堪忧,70岁至80岁以上老人的营养不良比例上升,超重及肥胖比例下降,贫血患病率上升。
老年人贫血患病率在各人群中最高,平均为30%左右。贫血对健康会带来明显影响,尤其是免疫功能,老年人死于肺部感染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贫血与膳食的关系密切,老年人群膳食调查结果表明,血红蛋白与能量、蛋白质、动物蛋白质与总蛋白质之比呈显著正相关。
二、老年人的营养及相关疾病从营养与健康关系看,老年人群比较一般人群更加脆弱,更易受到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和不平衡的;中击,一部分生活在较贫穷地区的老年人,营养缺乏情况比一般人群更明显;另一部分生活在大城市的老年人,其承受慢性退行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威胁较大。
(1)膳食结构与冠心病。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入过量,常导致血脂升高、体重指数增加,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营养学家曾对二组人群进行了对比,一组职业是商业、饮食业经理,另一组是下岗工人。前者的脂肪和动物性食物摄入过量,每日人均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分别达到RDA的111%和145%,动物性食物平均每天达到350克以上,而蔬菜、水果不足250克。结果该组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工人组。
研究表明,中老年膳食结构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作者还对比了渔岛上居民与渔民两组中老年人群的膳食:二组人群谷类、蔬菜水果摄入量基本一致,渔民组每日的鱼类进食量155克,明显高于居民组的88克,而每日肉类进食量31克,明显低于居民组的100克;渔民组除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明显低于居民组外,红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栓形成系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居民组。
(2)膳食因素与高血压。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在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众多外环境因素中,膳食营养因素是主要因素之一。以往在膳食结构及成分对高血压发病影响方面已取得共识的是高能量、高脂肪、高盐摄入、超重及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平均食盐摄入量每人每日13.9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2-3倍。
(3)膳食因素与糖尿病。II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肥胖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一致证明,肥胖在II型糖尿病的患病中是一个重要因素。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础措施,对糖尿病人膳食管理可减少严重合并症,如心、脑血管病,肾衰竭等。
(4)膳食中抗氧化营养素与身体抗氧化功能? 抗氧化营养素可以减轻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对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有重要作用。抗氧化营养素在冠心病、白内障等慢性疾病中的作用也很显著。
三、我国老年人的营养对策根据我国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健康需要,老年人除遵循一般成年人的平衡膳食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营养素摄入方面:
①能量、脂肪的摄入应适宜,蛋白质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可大于成年人的12%,以12%—15%较适宜;
②微量营养素应充足,包括钙、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尤其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E、C及锌、硒等;
③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三分之一以上。
(2)食物消费方面:
①粗细粮搭配;
②蔬菜充足,水果适量;
③鱼、瘦肉、禽肉、鸡蛋搭配;
④乳及乳制品要充足;
⑤适宜运动,维持体重。
我国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虽与成年人相似,能量及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物)基本满足需要,但是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仍有不足。目前,老年人中营养不良比例咸倍增长,贫血患病率高达30%,加之慢性疾病的困扰,老年人已成为社会中特定的弱势人群。因此,我们要在老年人中提倡合理营养,大力宣传膳食指南,使老年人掌握营养知识,加强自身营养保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这对于减轻国家、家庭负担,稳定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内容由易百教育整理发布
网址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