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网院作业 发表于 2021-2-26 15:21:03

网络数字时代提升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水平研究

网络数字时代提升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水平研究
——以博物馆为例
刘绍坚
内容摘要: 博物馆是促进文化贸易、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网络数字技术发展为博物馆提升文化贸易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博物馆运用网络数字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还存在技术应用不足与技术应用过度、文化内涵挖掘展陈不够、与海外观众沟通不充分、国际交流水平不高等问题,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提升我国博物馆文化贸易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数字时代 文化贸易 博物馆
当今时代,网络数字技术突飞猛进,世界高度互联互通,文化交流交融日益频繁。博物馆除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文化宝库”之外,更是一个向国际社会传播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华丽殿堂,是塑造国家、民族特有文化形象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文化机构。我们要切实抓住网络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发挥博物馆在保存、展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树立国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积极力量。
一、我国博物馆开展国际文化贸易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各方面都十分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我国成为全球博物馆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透露,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5354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30家)(见图1),是1949年的200多倍、1978年的15倍,目前仍以每年18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4743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8.5%。2018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6万个,教育活动近26万次,观众达11.3亿人次。
博物馆是一个特殊的经营单位,既有事业属性,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也有产业属性,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如果把博物馆看作一个生产单位,其藏品就是基础生产资料,其研究行为就是进行产品研发,其策划的展览就是推向市场的商品,其宣传推广就是市场营销,其文创产品研发销售就是副产品转化,其国际交流就是市场拓展,将市场范围由国内拓展到国际(见图2)。
随着我国博物馆日益走向国际,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国际文化贸易单位,其开展服务贸易出口有以下四个主要方式:一是吸引外国游客来我国博物馆实地参观,视为通过境外消费的方式实现文化贸易出口;二是在境外举办中国文物展览,视为通过跨境交付的方式实现文化贸易出口;三是在互联网上向世界各地网民提供我国博物馆虚拟展览服务,视为通过跨境交付的方式实现文化贸易出口;四是我国博物馆专业人员到境外提供策展服务等,视为通过自然人流动的方式实现文化贸易出口。与之相反,既是我国在博物馆领域的服务贸易进口。

图1 2010—2018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2010—2017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来自国家文物局。

图2 博物馆运营链条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高度重视对外展览,展出数量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至1977年,我国举办出国展览大约只有30个,而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共有1000余项文物展览走向世界,年均数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3项增加到目前的70项左右,海外观众累计超过1亿人次。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博物馆在开展国际服务贸易方面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与博物馆事业发达的英国、法国、美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处于明显的贸易逆差状态。
由于宏观层面缺乏系统全面的统计数据,很难进行具体分析,在此以大致处于相同地位的法国巴黎卢浮宫艺术博物馆和我国故宫博物院两个微观个体进行简单比较。2018年,卢浮宫游客1020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约800万人次;网站访问量超过1100万人次,大多数是国际访问;卢浮宫还授权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设立分馆,收取4亿欧元的30年品牌使用权。而2018年故宫博物院游客1753.8万人次,远远超过卢浮宫的游客人数,但是其中国际游客只有175.7万人次,虽然比2016年增长了 62.5%,但占比只有10%,仅为卢浮宫国际游客的22%;英文网站访问数量只有51万页次,虽然比2016年增长了37.8%,但是国际影响差距甚远。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三维扫描、大屏幕显示、触摸屏、二维码、虚拟现实、新媒体传播、3D打印、电子商务、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机器翻译等技术在博物馆日常运营管理中广泛应用,为我国博物馆开展国际文化贸易创造了良好条件(见表1)。主要表现为:
(1)增强了我国博物馆对海外观众的吸引力。传统博物馆由于展出场地的局限,难以经常展出高品质的珍贵藏品,不能有效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其每年展出的实物数量不足藏品总量的0.5%。随着藏品数字化深入推进,展览组织方式显著改进,展览互动性趣味性明显提升。策展团队只需明确展览思路,调取相应藏品数据资料,设立专业化的虚拟展厅,开展三维立体的文物展示,可以带来超越传统博物馆的全新参观体验。这既为海外观众欣赏到更多中国宝贵文物创造了条件,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博物馆对海外观众的吸引力,有利于推进文化贸易出口。
(2)拓展了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国际销售渠道。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3D扫描打印等新技术运用,为文创产品的制作开发提供了全新手段,海外观众可以很便利地通过互联网络进行欣赏消费。比如,故宫的《韩熙载夜宴图》APP运用科技手段,使用户通过滑动手机屏幕,就可以看到画面各个局部的人物和场景细节,伴随着悠扬的琵琶声,用户仿佛跟随画师顾闳中一同进入了韩府,在新奇时尚的交互体验中穿越历史,身临其境体验古时宴会场景。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应用,充分发挥出成本低、效率高、打破时空限制等优势,改变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售方式,国外的博物馆爱好者不用到中国实地,通过电商平台就可以直接购买到心仪的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
表1 网络数字技术应用给我国博物馆带来的影响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3)促进了博物馆文化的跨时空传播。传统博物馆受时空因素限制,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只能供有限的观众参观。网络数字时代把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博物馆得以将服务区域从局部拓展到全球、服务对象从有限人群拓展到无限网民、服务时间从工作日拓展到7×24小时不间断,观众不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可以与世界各地历史文化对话。澳大利亚博物馆馆长协会的数据表明,2013—2014财年澳大利亚博物馆5100万人次的参观中,有70%是网上参观。
(4)推动了博物馆研究的国际合作。有些文物尽管归属于一个文化族谱,相互之间存在文化关联,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分散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博物馆中,难以展开系统研究。网络数字技术条件下,博物馆藏品实现了从实物信息向数字信息的本质转变,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彼此关联、集中研究。处于不同地区的研究人员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轻松实现信息共享,处于不同地区的藏品数据可以建立关联,围绕某一研究主题聚合各方基础信息,迅速整合形成系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构建开放式的专业科研平台,打破目前博物馆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学术孤岛现象,引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研究人员,开展更为广泛、有效的社会协作研究。
二、我国博物馆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开展国际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数字技术应用不足和应用过度并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内一些博物馆对网络数字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认识还不到位。实践操作中,往往只是简单地将自己的基本情况、展览动态、藏品资料等信息挂到网上,目的还是为实体博物馆做宣传,希望吸引观众前来参观。一些博物馆开设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账号,也只是以“有没有”为目标,而不考虑“好不好”,与观众实时互动不充分。与此同时,一些博物馆盲目迷信网络数字技术,展览中普遍存在“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现象,过度技术化,过度强调视觉刺激,盲目“炫技”,呈现泛娱乐化倾向,很难让观众真正深入地认识展品,反而在技术的过度应用之中掩盖了文物原本的生命力。
(二)展览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趣味性不够,很难吸引海外观众
目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还满足于传统的简单展陈,对文物的系统研究不够深入,对文物背后的鲜活故事整理不够充分,导致展览的展品信息只有年代、尺寸、材质、用途等自身基本信息,忽视展品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感兴趣的观众还会希望了解到其负载的历史背景、文化成因、演进路径、同时代比较等方面更为丰富的详细信息。一些博物馆不重视网络游戏在强化互动娱乐方面的突出作用,举办的数字展览只有简单的文字表述和粗糙的图片展陈,在充满趣味的网络传播空间中显得清高孤冷,毫无吸引力。
(三)利用社交媒体与海外观众沟通的能力不足
有些博物馆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管理能力不足,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后疏于管理,不及时更新内容;有些博物馆选择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同时开设账号运营,但发布的内容口径不一致;有些博物馆的社交媒体平台对展品、展览的介绍不专业不充分,没能精心策划发布有丰富内涵、专业性强的内容专题,没能反映出馆藏特色;有些博物馆的社交媒体平台交互程度不高,还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没能有效强化公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有些博物馆的社交媒体注意力还只放在微博、微信等目前的主流平台上,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新兴媒体传播介质重视不足。大多数博物馆对海外观众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还没有按照海外观众观看习惯设立专门的英文网站。
(四)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国际市场拓展能力不足
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管理层对藏品的物权与版权概念认识不清晰,加上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执法机关对侵犯博物馆知识产权的行为监管不力、惩处不严,导致盗版侵权问题屡禁不止。这也使得我国许多博物馆心存顾虑,不愿意在网上开放自己的馆藏数字资源。国内文博创意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文创产品的设计创作来看,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特色不突出,实用性不强;从文创产品的传播推广上来看,微博微信对产品营销的思路不鲜活,电商平台对产品的文化引导不深化,分类不精准。
(五)博物馆对外交流的主动性不足,能力欠缺
在法律政策方面,我国对外交流展览中文物安全的政策规定还不十分完善,博物馆有后顾之忧。在组织保障方面,政出多门,缺乏资源整合,没有形成博物馆行业与相关政府部门的联动机制。在规划指导方面,境外展览基本上是零敲碎打,没有从如何树立国家文化形象、提升博物馆品牌影响的高度来系统设计。在展览策划方面,思路不够灵活,风格不够多样,渠道不够顺畅,展览水平有待提升。在展览题材方面,不够丰富多元,主要集中在青铜器、瓷器、金银器、玉器和陶俑等东方特色文物专题展,缺乏历史文化方面的主题性综合性展览,不利于海外观众全面深入了解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合作交流领域方面,多数局限在一般的对外展览、参观考察,缺乏学术研究、保护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层次交流。在境外展出安全保护方面,经验和能力不足,文物损坏事件仍屡见不鲜。2017年12月,陕西的兵马俑在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展出时被一男子掰断一根拇指,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在语言翻译方面,文物语言中常常借助一些重感悟、重领会的表现方式,如“天人合一”“神”“气”“韵”“味”等中国式情境词汇,很难用外语文字表达出来,勉强翻译反而有可能画蛇添足。
三、发达国家开展博物馆文化贸易的成功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事业比我国起步要早许多,在博物馆开展文化贸易方面有许多成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最主要的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视博物馆附带的经济关联效应
越来越多政府认识到博物馆的经济关联效应,更加重视发挥博物馆的核心纽带作用,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经有许多经济学家对这种经济关联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比如,1998年巴黎第一大学经济学教授Xavier Greffe的研究认为,巴黎博物馆的关联效应带来的经济收入至少达到18.4亿欧元,为当地创造了4.3万个就业岗位。英国政府更是积极促进博物馆参观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推出免费开放政策,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前来旅游。自从实行免费开放以来,英国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由2001年的720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1800万人次;其中,博物馆海外游客占总数的比例为47%,85%的境外游客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当作来英国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重视博物馆的国际馆际交流
比如,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第一,对外交流展览数量多、范围广。仅2016年、2017年这两年时间,展出大英博物馆藏品的国外城市就达到67个,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和年度报告都开设有国际交流合作专栏。第二,对外交流展览传播广、影响深。比如,2014年推出的“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全球巡展,先后在阿布扎比、东京、北京、上海等多个国际城市巡展,引起巨大轰动,产生良好反响。第三,主动与其他国家的博物馆机构建立联系。2006年建立了国际培训项目,邀请世界各地博物馆专业人士与其合作交流,以此为基础培育一个全球博物馆社区。
(三)重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国际开发推广
国际知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研发销售模式相对成熟,在创意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文创产品销售收入占博物馆收入的很大比例。比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商店的购物袋由设计大师哈瑞克于1978年创作,以博物馆英文首字母M为元素,由大小不一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印刷字体构成。每年约100多万个拥有这一标志的购物袋随着消费者购买文创产品而被带向世界各个角落。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5年9.5亿美元的收入中,文创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到近六成。
(四)重视网络数字技术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
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1224个博物馆进行在线调查发布的“新媒体与博物馆观众参与”调查报告表明,社交网络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艺术机构的普遍认可,渗透到博物馆运作的方方面面。华盛顿史密森博物学院被誉为开辟“创新性观众互动”新媒体应用的先驱,在展示传播领域大范围引入新技术,不仅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年龄、兴趣群体的网站和实时互动的网络社交平台,还开发了多款集知识性、互动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开辟了观众参与的新天地。法国巴黎卢浮宫艺术博物馆是第一个把藏品从实体展厅搬上网络的博物馆,早在1995年就推出官方网站,最初网页上只有对博物馆历史和参观信息的简单文字和图片介绍,之后逐渐把3.5万件馆内公开展示的藏品以及13万件馆藏绘画全部放上网站,并提供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日语、中文五种版本的3D虚拟参观项目。比如,希腊科学家利用强大的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希腊古代建筑虚拟影像世界,真实再现千年之前的神庙、竞技场等遗址,参观者在欣赏遗址风貌中,可以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神奇。再比如,2014年威尔士国家博物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物联网进行全面试点的国家博物馆。25个装置被安置在该馆国家板岩博物馆周围,帮助参观者进行参与互动。参观者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数字内容、观看展示、进入“学习区”,通过自己的设备参加在线活动和知识小测验。
(五)重视支持博物馆的国际推广
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对本国博物馆的国际交流十分重视,投入大量资金予以保障,以此推动本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以美国为例,除了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积极支持外,美国的民间组织也争相为美国的博物馆国际合作项目提供赞助。美国博物馆协会早在1980年就设立了国际博物馆基金项目,旨在美国博物馆与海外博物馆之间建立坚固、持久的合作关系。保罗·盖蒂资助项目、洛克菲勒基金会等也争相为美国的博物馆国际合作项目提供赞助。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下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国际委员会致力于策划组织美国的艺术品到海外展出,同时协助世界许多国家的艺术品来美国展出。
四、网络数字时代加强我国博物馆国际文化贸易的政策建议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有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观意愿,国际社会有加深对我国发展态势了解的客观需求,网络数字技术为文化国际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我国博物馆提升国际影响力面临大好机遇。我们要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共同着力,进行系统谋划,有效整合文化内容、技术应用、资金人才、政策保障等各方面的资源要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宏观层面
1.建立全国博物馆对外交流合作的协调机制
由中宣部、中联部、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共同组成博物馆对外交流协调小组,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出发,研究制定我国博物馆对外交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调动全国的博物馆资源,有针对性地做好博物馆对外交流工作,推动我国优秀文化有目的、成系统地向国际传播。
2.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联盟
积极配合国家政治外交战略实施,推进与中亚、西亚、东南亚及中东欧、西欧国家的博物馆交流合作,加大对非洲各国的对外交流展览力度,加强历史文化沟通,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赢共享价值观,深化沿线国家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设立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数字博物馆
充分运用网络数字技术,设立专门的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数字博物馆,鼓励国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在不改变藏品既有控制权的前提下,将文物进行三维扫描上传数据,供专业科研人员研究使用和社会公众参观浏览。在此基础上,加强博物馆研究的国际合作,推动相关联的中国文物藏品举办联合展览,接续我国历史文化信息链条,复原历史真实信息。
4.建立中国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战略联盟和博物馆藏品知识产权授权交易平台
发挥博物馆协会作用,联合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统筹协调推进我国博物馆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管理等工作,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促进相关执法部门加大保护力度,依法保障博物馆的合法权益。联合律师事务所、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研究制定博物馆知识产权交易与授权的有效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博物馆将藏品三维扫描数据完整上传,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效应。
5.发挥博物馆协会国际合作的平台桥梁作用
加强国内外博物馆界在文物保护、展览展示、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盖蒂保护研究所、法国国家遗产学院等机构合作,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博物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我国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国际眼光。
(二)微观层面
1.强化应用网络数字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是加快思维方式转变。博物馆从业者尤其是管理者,必须深刻理解“互联网+”已经不简单是一种新技术的运用,而是一种观念的根本转变、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二是将网络数字技术与藏品文化内涵有机整合。充分考虑藏品文化特质与应用技术的匹配度,让技术为文物服务,强化观众对文物文化内涵的接受效果,增强展览亲和力,使展陈特色更加鲜明,互动性、体验感和趣味性更加彰显。三是积极开发与藏品相关的网络游戏。通过增强互动性、娱乐性,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在“玩中学”的游戏环境,使观众更乐于体验近在咫尺的文化艺术。
2.策划国际水准的高品质展览
一是精心挑选展品。优先选择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展品以及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较高的展品,以此为亮点进行宣传推介,提升展览吸引力。尽可能选择能够完整反映一个文化现象的藏品群进行系统展出,使观众获得更全面系统的文化信息。二是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考虑与展出国家的地域文化差异与联系,以当地人便于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文物中蕴含的历史故事,使展览具有亲和力和表现力,使海外观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三是提高海外展览的外语翻译水平。不对号入座、死板直译,适当进行简单处理,在不损失文物重要文化价值的同时删减冗余信息,确保译文简练直观。
3.积极运用社交媒体加强与海外观众的沟通
一是对观众进行精准画像。充分考量观众的信息需求,进行精准细分定位、全方位覆盖、个性化满足。二是加强社交平台信息互动。增强发布信息的条理性,强化发布信息的本馆特色。加大信息发布频率,及时快捷地回复粉丝关注。注重发布内容的趣味性,避免平铺直叙,提高可读性。三是主动运用国际主流社交平台。我国博物馆应该在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开设自己的外文账号,对目标国家观众有针对性地进行藏品知识的宣传,吸引更多海外观众关心关注我国文化。四是推动更多国内博物馆加入谷歌艺术与文化项目等国际知名网络博物馆社群,以西方人的认知习惯加大对国内博物馆的国际宣传推广力度。
4.加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
一是支持博物馆开设文创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突破事业单位体制约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文创公司,强化面向市场的意识,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提高文博文创产品创作水准。对馆藏文物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归类管理,积极开发反映博物馆文化特质、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三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除了传统的纪念品商店以外,还应积极运用官网、微博、微商、电商等新的技术平台,扩大文创产品的网上销量。
5.加强博物馆国际专业人才培养
一是制定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招聘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人才,推荐专业人才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定期选派人员出国学习,鼓励馆内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与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和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鼓励在校学生到博物馆实习、做志愿者。二是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加入。比如,吸引一批具备网络数字技术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时跟踪虚拟现实、5G等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新技术在博物馆经营管理中及时应用;引进传播学、心理学及营销学的相关人才,加强社交媒体团队建设,提升博物馆品牌传播效果;吸引文创产品研发的领军人物、创意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努力培养一支爱文博、懂经营、善管理的博物馆文创产业队伍。
6.推动博物馆加强国际交流
一是拓宽对外展览交流渠道。鼓励支持我国博物馆通过友好城市交流、国际艺术节、国际博览会、国际学术活动等方式走出国门,真正把博物馆打造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二是推动国内博物馆与国际知名博物馆开展合作。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陈列展览、网络展陈、学术研究、文物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定期交换展览。三是支持国内博物馆举办主题性巡展。不仅要策划高质量的展览,还要组织相应专家举办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四是建设国际化、人性化的官方网站。加强网站和虚拟展馆建设,促进实物展和网络展良性互动。五是发挥博物馆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强对外汉语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专业培训,按照国外思维方式编制教材,使国外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合作举办“博物馆之旅”“博物馆夏令营”之类的主题活动,使外国学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中国文物,激发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为外国学生提供到我国博物馆担任志愿者讲解员的机会,向他们传授有关中国文物历史、传统礼仪等知识。
参考文献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数字科普协会.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博物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杜雪莹.小议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5):130-131.
李春雷、袁勤俭.基于链接关系的国内博物馆网站影响力研究.东南文化,2016(03):110-116.
西蒙.参与式博物馆.喻翔,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单霁翔.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
唐艺.多屏时代下交互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研究.东南文化,2019(01):109-112.
田乐.信息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8):147-148.
姚安.博物馆12讲.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张惠珍.“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6):155-156.
朱贇.新媒体形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路径认同度研究——以境外手工纸代表性样式博物馆为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Trade in the Network Digital Era — Taking the Museum for Example
LIU Shaojian
(Institute of Service Economics, Tsinghua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useu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cultural trade and enhance cultural soft 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digital technology has created good conditions for museum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ultural trade. 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network digital technology in China’s museum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excessiv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suffici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mining and exhibition, inadequate communication with overseas audiences, and low level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museum cultural trade from the macro level and micro level.
Keywords: network digital era; cultural trade;museum
[课题信息]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18ZDA3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信息]刘绍坚,清华大学服务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电子邮箱:liushaojian1974@sina.com。
JEL Classification:F11,F13,O33,O38
(责任编辑:魏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数字时代提升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