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第十二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殷环环 李亚平 张路路* 顾烨青
摘要 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十二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在江南大学举办。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们围绕本次论坛的“智慧强内涵 服务育人才”主题,深入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战略规划、服务育人创新、管理机制改革与馆员队伍建设等问题。文章综述了本次论坛上专家报告和案例交流的主要内容,旨在分享新理念、新成果,探索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知识服务 馆员转型 服务创新 会议综述
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十二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在江南大学举办。本届论坛以“智慧强内涵 服务育人才”为主题,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CALIS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主办,江南大学图书馆承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91所高校的200余名图书馆界专家学者与会。10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报告,各高校图书馆负责人深入地探讨了图书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战略思考和实践层面的探索分享。在会议案例分享与开放式研讨阶段,专家和代表们结合不断变幻的信息环境,围绕服务教学、文化育人、知识服务、支持科研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总结,力求从技术、资源、服务、馆员、用户等方面突破旧模式、开拓新思维,实现图书馆的转型跨越发展。
1 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1.1 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指针
北京大学图书馆陈建龙馆长指出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使命是扎根中国大地,精准采集、揭示、组织、利用、传承人类知识和世界文明,既为学校发展服务,又为文化繁荣服务。他从战略角度提出了“贡献率、融合度、保障率、支撑度、创新率、协同度”六个战略指针。各类馆员应以其专业精神,在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从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对学校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一定贡献。贡献率通过融合度来体现,即各类现实用户受益于图书馆空间、资源、信息、教育培训等服务的程度。各种文献的采访、揭示、组织以及各种文化载体发挥的支撑作用由图书馆的保障率——满足师生学习、教学、科研和学校发展需要的比率来体现。图书馆整体工作中的采访、编目、加工等各类业务和人事、资产、档案等各项管理事项需要努力创新。创新率通过协同度来体现,即图书馆内设部门与学校相关机构的协同程度。他从图书馆借还书业务的演变过程——从传统手工借还书到使用自助借还设备再到上门服务,具体阐述了创新率的重要性。针对同行提问,陈建龙馆长也指出六个战略指针需要通过参照系统建立标准,逐步完善。
1.2 高校图书馆是不断发展的有机体
一直以来,大学图书馆的定位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方面。清华大学图书馆王有强馆长从图书馆学五定律引申出认识大学图书馆的新视角——SMART系统,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生长变化着的有机体,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要落实到使用上面。他从以用户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的大学图书馆服务定位,提出大学图书馆服务三元素——ICT,进而提出了由I、IC、IT、ICT构成的大学图书馆服务钻石模型,越多师生使用就越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大学人才培养要做好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王有强馆长还提出了大学图书馆服务育人GOOD模型。其中,需求是基础,让同学更好地成长,必须要有很好的组织和有效的运行,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ICT使得学生达到3T。由服务设计、馆员队伍和信息资源三者构成的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让图书馆由现在的书库变成未来的智库。
1.3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在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区块链、互联网+、智能推送等新技术发展的整体态势下,在国家层面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指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宏观方向是从现在的知识工厂、创新触媒到未来的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全新使命是用优质资源和主动服务参与到教学、科研、创新、管理和文化各方面,进而支撑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陈进馆长从组织机构改革、馆员队伍建设、绩效资源建设、守正创新服务、数据驱动服务、支持学生成长、文化育才成人、智慧服务平台、推动开放获取、争取多方支持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他指出图书馆要基于全新的模块化应用环境、开放的微服务架构,灵活支持图书馆各种业务,需要创建全新的资源组织体系,有效利用大数据、智能感知资源使用情况,让用户真正成为资源建设者,构建精准特色资源体系,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建立立体特色文化育人体系,注重与校内外关联机构建立更紧密的资源服务共建共享。
2 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创新
2.1 服务教学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与“双一流”建设交相融合,本科教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突显。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学校本科教育深度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孔成果老师提出了由资源建设机制、团队整合机制、需求导向机制、长效合作机制、创新发展机制、反馈评价机制构建的服务机制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图书馆支持本科教育服务的实践,同时,他也指出在资源建设、团队建设、创新思路、评价机制等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蔡迎春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从资源保障服务、阅读推广服务、信息素养服务及课堂教学服务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图书馆的实现路径,并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主要集中在服务于教学、科研及决策咨询这三个层面。图书馆要逐渐从单纯获取文献的“资源中心”发展成为辅助教学和科研的“资源学习中心”,建立嵌入式教学资源及服务模块,为师生教学提供学习资源及学习支持服务,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服务目标。
山东大学图书馆程蓓副馆长给大家带来了智慧化图书馆系统规范性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介绍了山东大学“一校三地八园九馆”的馆藏格局,为解决三地文献建设和服务不统一的问题,图书馆通过成立工作小组、梳理汇总问题清单、合库测试及平台切换、对接第三方业务系统等有效措施,获得了阶段性成果。2019年6月30日,山东大学图书馆完成汇文系统合并,实现济南、威海、青岛三个校区文献资源共享。程馆长从实践中提出了关于数据规范、数据安全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操作。全面感知、全面互联、全面融合、全面智能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例如数据孤岛现象、缺乏数据治理意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针对同行提问,程蓓副馆长强调了图书馆提供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脱敏,切实保护用户隐私。
武汉大学图书馆王新才馆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修改建议和评价指标体系修改。统计指标概况基本涵盖图书馆各类资源、服务主线,包括图书馆基本情况、年度经费情况、当年新增文献量等11大项。针对图书馆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将“教职工”分为教师与研究人员、教辅人员,倡导电子资源量进入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合计电子资源和纸本资源的生均量等。评价指标修改的指导思想应兼顾分层与分级、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等,力求提出一个客观简明有一定价值判断的指标体系。王新才馆长提出了保留办馆条件、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读者服务、科学管理五个一级指标,然后根据十余年来图书馆的发展与现状,对其下级指标进行修改、增删。核心指标是馆舍面积、座位、进馆量、文献资源总量、文献借阅量和学科文献保障率。王新才馆长同时指出新评价指标目前为征求意见稿,不同类型图书馆应该具体按照不同指标,现在主要讨论评估什么内容,具体怎么评估需要后期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2.2 文化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作为人才培养的学术性机构,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充分利用新空间、新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发挥教育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刘艳老师基于国学素养教育陷入困境的现实,提出“参与式小课堂”模式的服务方式,即利用创意文化空间,以开放的互动模式提供情境化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该馆举办的“江南人文艺术”系列通识课堂,包含书法、昆曲、诗词格律、茶艺四门短期课程,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前来讲授,最后以“诗意的栖居”为主题,举办师生书法、诗词成果汇报展,作为结业成果。刘艳指出实施“知识+实践”的文化育人模式,应在大学国学素养教育体系中增加传统艺与技的课程内容,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两大层面,根据自身特色打造国学文化品牌。同时刘艳也指出,后续还需解决诸如是否纳入学校公共课、教师薪酬、课堂人数限制等一系列问题。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王磊副馆长给大家带来了基于文化空间建设的高校图书馆育人体系建构:“一个空间、两个平台、三个中心、四个定位、五个支持、六个举措”。他详细介绍了2011年至2018年建设全开放一站式服务模式、完整自助服务体系、自主学习空间、创客空间、阅读空间、学术交流与艺术品鉴空间的六期空间再造历程。图书馆依托再造空间体系,构建了支撑本科教学、助力人才培养、协同文化育人的育人体系。
重庆大学图书馆杨新涯馆长提出新时期学术图书馆尤其应该重视文化传承与守护,针对当前图书馆对数字特藏不重视,包括声音在内的各种图书馆多媒体资源保存难等问题,重庆大学图书馆搭建了线下线上两个平台。线下平台即“声音图书馆”,是以声音艺术为主题,开展声音艺术的研究、收集、数据库建设和学术活动;线上平台即多媒体资源管理平台“+馆藏”,是基于共创、共建、共享理念,为图书馆提供多媒体馆藏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平台。一方面图书馆可将传统多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用户可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自主录制上传多媒体资源,资源可实现馆际互通,同时平台通过三级保护等措施,由权威机构对数据安全和敏感度进行保护和审查。“声音图书馆”及“+馆藏”平台已于2019年11月15日正式开馆及发布,未来这个声音图书馆将打造重庆大学特色的有声资源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胡远珍老师介绍了该馆开发的馆藏古籍及藏书印展示平台。该平台的收录范围包括本馆收藏古籍、民国线装书以及其中所钤盖的全部印章,除藏书印外,还有出版机构印、纸张印、登到印等。平台分为藏书印检索、本馆古籍基本情况、相关著名藏书家选介、藏书印分类展示、从藏书印看馆史五部分,融合了馆史、校史、相关藏书家等一系列全方位研究成果,将古籍普查和研究成果与宣传展示相结合,不仅为师生普及校史知识,也为研究有关历史乃至民国时期青岛及周边地区藏书文化提供文献支撑。
2.3 知识服务
1997年,王晓美先生首先提出图书馆是提供知识服务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比以往更加重视与发挥知识创造功能。2000年,张晓林先生从图书馆职能的角度对知识服务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知识服务就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这一解读革新了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理念,开启了针对知识创新密集型群体的知识服务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阶段。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信息资源更丰富、形态更多元、传播更开放、获取更便捷,削弱了图书馆在信息链条中的中介性和不可或缺性,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商品化的知识服务产品。“信息资源相对充足,而情报供给不足”已成为图书馆新的主要矛盾,由此带来图书馆由信息服务晋升到知识服务的职能转变,图书馆新的角色定位也应该由信息管理者转变成信息研究者。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王新老师提到该馆通过主题鲜明的100小时学科主题产品,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对学科思想发展史的了解,增加了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热情,起到很好的辅助课堂作用。王新指出知识产品是一个将隐性知识经过智力加工、重组后的具有较高知识密度的知识包,知识产品的生产是高校图书馆向研究型转型的需要,是对图书馆传统角色的挑战;信息环境迫使高校图书馆走向深度的知识创新服务。然而目前理论研究仍旧不足,实践缺乏更明确的导引,提升图书馆馆员对信息的敏感和研究能力是适应学术开放环境的长远之计。
自清华大学1998年引入学科馆员制度至今,学科服务在我国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在不断地适应新信息环境的变化要求。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42所大学和95个学科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姬芳副馆长提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推进自身“双一流”建设,即一流图书馆建设和一流服务建设。图书馆战略目标的重新定位,需要从科学数据服务、学科情报服务等方面进行,建立由服务用户、服务内容、服务工具构成的学科知识服务支撑体系,形成针对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院系学科、科研人员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科知识服务产品。由于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的问题,宋馆长还分享了该馆结合自身的学科资源和学科服务优势,参加相关评价研究工作,承担其中科学研究指标统计分析的案例。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既重视规模和数量,又重视质量;既重视投入,又重视产出;既重视科研,又重视教学;既考虑自然科学的特色,又兼顾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色。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规划首次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这份规划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高校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的主力军,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教育部非常重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全国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有100家。同济大学图书馆慎金花书记通过对国内700多所招收研究生的大学图书馆进行调研发现:四年内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数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情报服务有了更深入更细化的趋势,图书馆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的类型越来越多元化。她认为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的专业馆员队伍对做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非常重要,同时必须制定完备的服务规范和业务技术规范,培养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激发他们的潜在需求,通过开展业务交流和研讨,分享实践经验,共同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慎书记指出高校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一项创新工作,需要我们投入很多精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应着力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为智慧城市落地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对社区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湘潭大学图书馆曾湘琼副馆长选取了中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智慧社区图书馆进行分析,美国方面,选择了芝加哥公共图书馆体系内的77所“中心—分馆”为样本,中国方面,则选择深圳的8所市、区级图书馆为样本,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智慧社区+”与图书馆服务建设紧密相关的指标,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关联性对比分析等处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国内智慧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总体上存在服务理念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她提出了调整与完善服务体系、融合与重构服务过程、组织与重塑服务格局三点建议。
2.4 支持科研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杨翠红老师通过梳理国内外主流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开展了基于影响因子映射的国内外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评价比较研究。通过调研各评价体系涵盖的期刊范围、主要评价指标、是否提供数字化数据和算法、是否针对中文人文社科期刊评价等情况,同时考虑涵盖中文人文社科期刊的数量以及数据的规范性、公开程度和可信度等因素,她最终选取JCR(SSCI)、谷歌学术计量报告、CSSCI、CNKISSC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四种评价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数据整理后,梳理出学科类别的基础数据表:期刊数量、影响因子最大值、影响因子最小值、影响因子均值。经过计算得出结论:CSSCI期刊按照学科影响因子均值的大小,可分为两个等级:大于学科影响因子均值的期刊,其在CSSCI数据库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可以认为与SSCI期刊在SSCI数据库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等同;小于学科影响因子均值的期刊,其在CSSCI数据库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可以认为低于SSCI期刊在SSCI数据库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
为深入了解高校图书馆用户的科学数据素养需求,江南大学图书馆张群老师率领课题组通过问卷调研,发现用户的科学数据素养处于萌芽状态、科学数据素养能力具有普适性、学科数据源差异明显、数据资源化利用任重道远。就此,张群提出建议:国家统筹,建立自上而下的科学数据管理体制;需求驱动,确定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对象与目标;学科导向,设计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内容与平台。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是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拓展,是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强数据馆员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体系。
2.5 技术和资源支持
回顾国内图书馆近30年的建设,最显著的特征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定义了图书馆业务流程,形成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等几个板块的业务。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馆馆藏结构不断调整,电子资源大量出现,对电子资源的描述、揭示、管理成为新的难题。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不只提供纸质和电子资源,知识服务、空间服务、泛在化服务成为图书馆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学科服务、阅读推广、座位管理等服务成为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为了满足新服务的需求,图书馆近年来引入或自主开发了很多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困难,制约着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北京超星信息技术公司的王福升提出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智慧图书馆产品——基于一平六端的超星智慧图书馆,包括一个平台(智慧图书馆管理平台)、N个应用不断生长的微应用(纸电智能采选、智能推荐、扫码借书等)和六个终端(APP、微信、图书馆门户、个人空间、大屏、歌德机)。
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有限公司的陈强认为出版社应该整合优质资源多出好书,图书馆应该挖掘自身资源多读好书,馆配商应该提供有价值服务多供好书,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的黄祥芸也介绍了他们独家拥有的相关资源和平台使用方式。
3 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转型与馆员队伍建设
3.1 树立三力思维,践行闭环管理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王宇书记从思维力、驾驭力、执行力三个角度论述了图书馆管理,认为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办馆水平。她认为,王有强馆长提出的“GOOD模型”、陈进馆长提出的“图书馆宏观方向”都是很好的思路。“闭环”的理论根据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周而复始、大环套小环、阶梯式上升、坚持是闭环管理的特点。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践行闭环管理,确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理念,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较强、精干高效的馆员队伍,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建立一个开放、智能、个性化、学科化服务模式。图书馆正在经历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由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的转变,真正成为学校师生学习的殿堂。
3.2 管理机制改革与馆员转型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指出组织机构是图书馆运行的顶层管理保障,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机构改革是图书馆转型创新发展的必然,机构改革应紧密对接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战略。部门设置是图书馆科学管理和正常运行的前提,在转型中需要适时重组旧的部门或设立新的部门,建立与当前环境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江南大学图书馆陈明清馆长从部门重组和团队建设两个方面介绍了江南大学图书馆的组织运行机制优化,重组原“信息咨询部”为“学科服务与咨询部”,并重建学科馆员队伍,图书馆领导班子从顶层设计四个团队——学科服务与评价团队、专利与情报服务团队、文化内涵建设与阅读推广团队、荣氏研究团队,并分工负责,抽调相关部门的业务人员组成跨部门团队。这一举措整合了优势资源,破除业务条块分割,有利于增强馆员凝聚力,充分锻炼和培养基层管理人员,为拥有不同专业特长的馆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拓宽了职能部门与学科建设沟通的渠道。
在图书馆的转型之路中,最根本的是人的转型,馆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图书馆服务的水平。陈进馆长指出智慧型馆员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创新服务的提供者、教学研的合作伙伴、信息素养教育专家,他倡导馆员要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服务精神、风险精神,馆员应该具有主动服务和创新服务的意识、快速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对智能技术发展的明锐洞察力、对学科知识的判断和运用能力。陈建龙馆长也在报告中强调专业馆员是比信息资源、大学校园、文化因缘更重要的图书馆发展要素,专业馆员一定是具有专业精神的图书馆员,而不仅仅指具有图书情报专业教育背景的馆员。目前图书馆的主要矛盾是从馆藏不足转变为馆员能力不足。江南大学图书馆以人力资源发展理念为引领,将馆员作为组织发展的第一位资源,从三个层面进行改革:建立责任秘书制,培养青年后备干部;培养馆员的组织领导能力,参与图书馆管理决策,为图书馆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树立具有道德高尚、勇于奉献、视野开阔、博大胸襟、业务精湛、一专多能的“好馆员”标准,打造学习型队伍。
3.3 服务创新与人才培养思路的心理学模式
爱思唯尔出版社的应仲丰以福格心理学模型为基础,阐述了图书馆的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福格模型具有动机、契机、能力三个因素,表明一个行为得以发生,行为者首先需要有进行此行为的动机和操作此行为的能力,如果他们有充足的动机和能力来施行既定行为,他们就会在被触发时迅速行动。国内图书馆创新实践从单一到多元,表现在精细化资源建设及服务、支持决策与发展、保障文献信息共享、辅助高校人才引进及培养等方面。高校排名、高校“十三五”规划、高校“双一流”建设、第五轮学科评估等,都触发了图书馆创新事件。动机与图书馆创新呈正相关,愿景陈述是一个开始,愿景只有通过沟通和积极分享才能实现,如果没有愿景陈述,图书馆可能会恢复传统服务,这是一种舒适且易于管理的状态,但不利于大学发展。应仲丰认为,图书馆是否成为高校服务中心、是否支持了学校重点学科发展、是否正确衡量人才质量,创新是图书馆的破局点。
4 结语
本届论坛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务实性和互动性,首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并集中开放式研讨,促进了论坛可持续发展。上善若水,十二届论坛的举办地选择,借用了水文化,沿着长江逆江而上,从上海到南京、武汉、重庆,然后再顺黄河而下,从兰州、银川、包头、开封,再到济南。2018年起,论坛移师京杭大运河,杭州成为首站,无锡是第二站,下一届2020年将在汉文化发祥地徐州举办。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发源的地方,而大运河则是人工建造的,代表中华智慧的结晶。十二年的坚守,从长江到黄河再到大运河,新时代催生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论坛将不断探索大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2018-06-2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6/t20180621_340586.html.
2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09-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2016-01-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4 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3-12-31).http://www.gov.cn/ldhd/2013-12/31/content_2558147.htm.
5 王晓美.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特征.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7(3):7-8.
6 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27).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Summary of the 12th Libra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Forum
Yin Huanhuan Li Yaping Zhang Lulu Gu Yeqing
Abstract:From October 31st to November 1st,2019,the 12th Libra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Forum was held at Jiangnan University.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science centered on the theme of“intelligence enriching contents and services educating talents”and discussed in depth the strategic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innovation in serving and educating users,reform of library management,and training of librarians.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 of reports and cases sharing during the conference,and aims to share the new ideas and achievements and explores new though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Keywords:Smart Library;Knowledge Service;Librarian Transformation;Service Innovation Conference Review
分类号 G251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0.02.002
* 通讯作者:张路路,ORCID:0000-0001-5953-0864,邮箱:zhanglulu@jiangnan.edu.cn。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图书馆,江苏无锡,214122
收稿日期:2019年12月3日
修回日期:2020年2月26日
(责任编辑:王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