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教育社会学》网考考前辅导大纲
《教育社会学》网考考前辅导大纲单项选择题1.“社会有机论”是由________首先提出的。 (C)
A、孔德 B、华勒 C、斯宾塞 D、苏则罗
2.二战后把教育社会学称之为“研究教育的社会学”或“证验性教育社会学”
的学科观点是? (B) 。
A、教育学分支学科说 B、社会学分支学科说
C、交叉学科说 D、中介学科说
3.某人过去是纺织厂的工程师,而今调到一所大学当讲师这种流动属于?(B)
A、代内流动B、横向流动C、纵向流动 D、非结构性流动
4.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 (D)
A、科学技术现代化 B、国防现代化
C、教育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5.确定调查任务的首要工作是_________。(B)
A、设计调查指标 B、选择调查课题
C、设计调查方案 D、设计调查问卷
6.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是?(B)
A、华德 B、涂尔干 C、孔德 D、韦伯
7.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平衡而视社会冲突为社会病态的理论
是? (A)
A、功能理论B、冲突理论C、互动理论D、抵制理论
8.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奉行事实判断摒弃价值判断的研究范式
是? (A)
A、实证研究范式 B、人文研究范式
C、互动范式 D、定性研究
9.社会变迁要求教育要做出调适。社会渐变这种社会变迁类型要求教育应进
行?(A)
教育微调 B、教育重构 C、教育改革 D、教育革命
10.教育的权利直接由________所决定。(B)
A、经济结构 B、政治结构 C、文化结构 D、人口结构
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涂尔干。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教育社会学概论》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5.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 教育习俗 。
6.在西方,孔德 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7.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 哲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8.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 评价手段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9.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 互动性重要他人 和 偶像性重要他人 。
10.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 专制型 、民主型和 放任型 。
11.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 传递功能 。
12.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 规范性研究 和 证验性研究 的区别。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
14.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 "面对面 " 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15.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 文明辐射功能 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
16.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 人口死亡率 的影响。
17.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18.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 总结 四个阶段。
19.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 评价手段使用权。
20.陶孟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 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 是指建立在血缘、 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 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 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 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 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 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 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 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四、问答题
1、简析教育规范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请描述学生的某一种失范行为,你认为应如何实现对这一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
教育规范的含义:是指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教育规范的内容:教育习俗;教育规章;教育法律。
描述清楚学生的某一种失范行为。
学生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式:提高失范行为的成本;更新教育观念,思想上认识到位;重建学校德育工作,行动上落实到位;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方法上“善假于物”;构建德育“功能共同体”,编织立体德育网络。围绕上述观点,有理有据地阐述。(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试析关于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认识的不同观点。请联系实际举例分析社会转型期主要表现出哪些教育问题。
关于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认识的不同观点:(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3)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围绕不同观点展开阐析。社会转型期表现出的教育问题:结构性教育问题;跨时空性教育问题;伴生性教育问题;失范性教育问题;标签性教育问题;过程性教育问题;失误性教育问题。围绕上述观点,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各类教育问题并有条理地表述。(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3、请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学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有学者认为:“学校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因此,习惯和传统的观念是影响学校组织变革的核心阻抗因素”。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
学校组织结构特征:异质结构;多权威结构;多层次结构。围绕上述各点展开分析。
不同意。影响学校组织变革的因素有:(1)教育系统内部的阻止因素:国家教育体制、科层化组织、目标错位、公立学校的计划性特征、代价问题、抵制周期;(2)组织内部个体层的抵抗:既得利益、升迁的期望、习惯和传统的观念。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
4、什么是教师角色社会化?试析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并具体阐述影响你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实际因素是什么?
教师角色社会化是指某些人成为教师职业的成员,并逐步担当起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形成教师职业性格、养成教师职业态度。
影响教师角色化的主要因素:(1)主观因素,如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2)环境因素,如家庭影响、生活环境中的榜样、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及各方面条件等;(3)国家和社会因素,如国家的教育政策、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尊师重教的气氛等。
具体并有条理地阐述考生的选择影响因素。(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5、简析学校班级的结构与功能。联系实际举例分析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类型表现。
班级的结构:班级是一个社会系统,由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组成,并同时并存,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应付两类价值观,而且也成为决定学生在班级中地位高低的两个维度。班级正式结构通常是班级中的工具性角色的结构,即为完成班级工作而服务的角色结构,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对全班工作负责的角色即班干部;二是对小组负责的角色即小组长;三是每个学生的角色即班级的一般成员。这三个层次一般呈现金字塔形。非正式结构主要由学生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并以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为参考系。非正式群体有四个特点:人数一般为3-5人;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交往与表现自我的需要,加强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但也容易导致班级成员中的小圈子现象,不利于班级正式活动的开展。
班级的功能:归属的功能;管理的功能;角色社会化的功能;选择的功能;促进发展的功能;诊断与矫正的功能。
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类型表现:反抗行为;从中行为;时尚趋求行为;嫉妒行为;竞争行为;冲突行为。围绕上述观点联系实际举例分析。(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6、试析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和主要内容。请联系实际分析文化分层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在国际社会中,“教育机会均等”的标志是在《世界人权宣言》中特别提出并被1948年联合国大会采用的两项原则,一是废除种族歧视;二是人人具有均等地受教育的权利。这两项原则实际上构成了“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核心。196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要从“消除歧视”和“消除不均等”的具体要求出发阐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教育机会均等的主要内容: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不只是在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更主要的是使人在获得本领方面的机会均等;不仅涉及学校教育,还涉及校外教育、成人教育、回归教育等形式中的机会均等;在国际范围内,主要指富国和穷国之间在教育资源分布、教育设施发展、学业成功率和学业证书价值上的均等。
文化分层主要是指以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社会分层结构。文化分层对教育的影响着重表现为: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存在相关性。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文化分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远比经济分层为大,而且不容易受家庭其它背景因素的干扰出现大幅度波动,而且还能在相当程度上淡化家庭其它背景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联系实际对所述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试析网络时代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促进个体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个体的自我观念、价值观念;二是个体与其他成员互动,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大众传媒对学生的主要影响:大众传媒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也可能传递对学生成长不利的信息,使学生沉迷其中;大众传媒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倡导优良品质和良好作风,但也可能通过不恰当的信息对学生进行误导;大众传媒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时间相对缩短,在网络等传媒上的交流时间增长。对待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应该客观地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看待。
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深远,积极影响存在,但更多的消极影响也存在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结合在一起,教导学生,对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优良的性格、规范其行为方式。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辨别力,能正确筛选信息和搜集信息。(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8.联系实际论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在人的培养过程中,教育是关键。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为教育之源,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指导人生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则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联系实际,言之有理皆可)(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10.论述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的基本观点并进行评述。
伊里奇对学校的隐蔽课程深恶痛绝。他认为学校的根本问题就出在隐蔽课程上。由于隐蔽课程的存在,学校不仅不能有效地履行它的教育职能,而且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使教育发生了异化。而且今天的学校越来越成为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 它依仗自己的垄断地位哄抬高价;所以,今天的学校教育所从事的已经不是教育,它与教育的实质和本真相去越来越远。所以他提出废除学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废除体现垄断阶级利益的学校制度和机构,即制度革命;二是废除人们尤其是学生和家长头脑中的对学校的简单依附,即心理革命。所以伊里奇喊出了“废除学校”的口号,提出建立“非学校化社会”的主张。
伊里奇批判了社会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过分依赖学校的做法,但他对学校现象进行批判时,并未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分析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学校化社会走向非学校化社会,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尽管伊里奇的理论带有明显的激进、浪漫以及空想的倾向,不少人也因此对他的理论持批判态度。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他对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揭示、分析和判断,都有其合理的成分。这就意味着社会的教育功能不是学校的特权,社会不能过分依赖于学校。因此,我们在丰富和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使学校不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的同时,应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将视野从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 使教育突破学校的限制,走入社会的每一角落,每一机构。(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教育社会学的冲突取向的观点有什么?
“新马克思主义取向的冲突理论”和“新韦伯主义取向的冲突理论”是教育社会学中两个著名的冲突论学派。前者认为教育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不民主的经济结构的一个方面,是对社会不平等分工进行复制的主要工具。后者认为教育是各集团用以实现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它的职能与集团的根本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教育的性质在本质上是为不同身份的集团所制约。
(一)鲍尔斯、金蒂斯的“新马克思主义取向的冲突论”
鲍尔斯和金蒂斯都运用冲突论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解剖和批判,他俩在1976年合著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一书中率先将新马克思主义冲突论引入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之中。他们把教育制度置于美国资本主义体制的大背 景下来考察,认为教育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不民主的经济结构的一个方面,是对社会不平等分工进行复制的主要工具。
(二)柯林斯的“新韦伯主义取向的冲突论”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首创了社会分层理论,提出了以财富、地位、权力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三要素。柯林斯在分析教育阶层化时,就受了韦伯的影响。他企图将涂尔干的功能分析、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融入韦伯有关社会分层的体系之中。以构成“新韦伯主义冲突论”来阐释教育与职业地位的关系。柯林斯的主要思想是:社会是不同利益集团为获取财富、权力、声望而互相冲突的舞台,教育则是各集团用以实现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它的职能与集团的根本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12.教育社会学的和谐理论学派的观点有什么?
和谐理论学派,主要由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支持者组成,其早期代表人物有英国的H.斯宾塞、法国的迪尔凯姆等;当代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T.帕森斯和R.H.特纳,英国的B.伯恩斯坦和E.霍珀,法国的P.布迪约等。代表作有:斯宾塞的《教育论》(1854)、帕森斯的《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它在美国社会中的几项功能》(1959)、特纳的《赞助式、竞赛式流动和学校系统》(1960)、伯恩斯坦的《社会阶级和语言发展:社会学理论》(1961)、布迪约的《教育、社会和文化中的再生产》(1970)等。该学派认为,社会犹如一台机器,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互相关联,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行筛选;主张通过学校进行道德教育,以使个人社会化,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当代和谐理论学派的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关心社会阶级地位与教育成就的关系,将家庭和阶级背景纳入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二是将功能主义理论用于对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流动、教育与政治秩序的关系以及学校组织的研究。(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五、论述题
1.有学者认为“课程是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进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工具”,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并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同意。课程实质上是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学科课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知识的取舍来表达主流价值观和重要的意识形态;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课程中各类知识重要程度的取舍来传递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如课程内容之间的“数量差异”、“形象塑造差异”等来实现隐性控制。
围绕上述各点联系实际举例展开分析。(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2.简析学校组织有计划变革的含义。请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影响学校组织有计划变革的阻抗因素。
参考答案:
含义:有计划的变革是指一种有意识的并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旨在达成某种预定的目标,重新调整事件的结果。
阻抗因素:教育系统内部的阻止因素:如国家教育体制;科层化组织;目标错位;公立学校的计划性特征;代价问题;抵制周期。组织内部个体层的抵抗:如既得利益;升迁的期望;习惯和传统的观念。
围绕上述各点联系实际举例展开分析。
(答题需要加入自己展开的内容,照抄答案,一律零分处理。)本内容由奥鹏易百网整理发布
网址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