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网院作业 发表于 2021-1-25 13:22:15

资源型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资源型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为例
李玲娥 王亚丽 王园园 张丽丽
[提 要]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资源型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本文界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从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五个方面构建符合资源型经济转型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考察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情况,以此为依据,提出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等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资源型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5%的中国奇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增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发展动能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是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所做出的重要部署,是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如何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行准确反映和综合评价,成为目前学术界的一项重要课题。指标体系是目前国际上用于评估发展目标和过程的有效方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或预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和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解释,使目标具体化。本文尝试对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政策和效果做出评价,对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目标实现进行监测,并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参考性对策和建议。
一、相关研究概述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研究
“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以后,学者们围绕其内涵、提出背景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框架,吴晓球(2018)认为,中国未来所要构建的现代经济体系至少应包括五大重要元素:新兴产业占主导地位、生态文明、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市场化和开放式、现代金融体系为核心。杨瑞龙(2018)认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制度层面、改革层面、宏观调控、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作用。高建昆和程恩富(2018)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包括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城乡区域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经济调节体系、产权体系和分配体系。
借鉴学者论证,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思想,本文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框架概括为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四个方面。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研究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综合若干指标进行衡量。周权雄(2019)采用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产业体系、创新驱动、要素投入、需求结构、开放水平、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经济体制等一级指标,对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大背景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评价。刘陶(2019)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城乡协调发展程度、开放型经济水平、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构建了一套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等省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比较。
但是,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研究多属定性分析,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量化标准、评价指标的研究尚属少见,评价标准的选取略显分散,就资源型经济而言,尚未形成符合转型期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资源型经济转型评价指标研究
资源型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保障基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源型地区能否实现转型不仅关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民生,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李婉琳和孔祥利(2016)构建了资源型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转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运用熵权法对山西省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转型绩效进行评估。王学军等(2015)从经济低碳转型、社会低碳转型、资源系统、环境低碳转型、能耗排放、低碳技术与应用、低碳政策七个方面设计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对资源型城市的低碳转型做出评价。但是,这些指标设置未能涉及资源型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不够全面。
(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资源型经济转型关系研究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题中之义,二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李玲娥和石磊(2019)对比分析了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转型过程中规划决策模式的差异,认为规划决策模式对资源型地区转型成效有重要的影响,提出我国资源型地区转型中应当构建决策主体多元化、决策方式多样化、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融合的转型规划决策新模式。牛芳(2018)认为,要通过发展理念创新来引领发展思路转型,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以人才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以体制机制系统创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以改善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来实现山西的转型发展。可见,学者们针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综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的各个方面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文献,尤其是定量研究尚不多见。
二、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内在逻辑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为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首先应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通过对评价对象重要、本质和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内容的抽象描述,有针对性地选取和设定指标,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的严谨性和合理性。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状况是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因而有必要厘清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结合前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应包括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体系、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的对外开放。
强劲的动力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内容。构建强劲的动力体系就是要通过创新发展,转换新旧动能,挖掘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合理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指建立和发展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级装备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科学、合理地确定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加快建设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全面的对外开放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力支撑。得益于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更全面的对外开放。
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逻辑。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综合若干指标进行衡量。由于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四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因而评价指标之间必然存在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而指标之间的关系决定于四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所以有必要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逻辑做出分析。
动力体系是构建产业体系的基础,只有将旧的动力体系转换为新的动力体系,才能推动传统产业体系演进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经济体制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制度保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高效的制度保障;发展对外开放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条件和支撑。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是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的。第一,新旧动力体系的转换离不开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作用,离不开对外开放的发展,不断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可为新动力体系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第二,动力体系是构建产业体系的内在基础,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是构建产业体系的外在因素,产业体系需要动力体系与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的合力作用。因此,产业体系是动力体系和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共同作用结果的直观体现。第三,动力体系、产业体系和对外开放是经济体制作用的对象,经济体制的改革能有效促进新动力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对外开放层次的提升。第四,对外开放为动力体系和产业体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外部资源,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由此可见,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
(二)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的系统工程,其中动力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内容,决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进程和成效,而强有力的动力体系的关键在于创新。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非常重视创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约瑟夫·熊彼特(1997)则提出更明确的创新路径。这些理论对于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将资源型经济传统的要素投入型增长方式转变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研究内容。资源型经济相比于非资源型经济,在传统动力无法驱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困境下面临更加紧迫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任务,唯有创新才是根本之策。创新驱动是资源型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可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人才队伍创新共同推进的机制,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路径。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资源型经济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重型化、单一化的问题,产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支撑,急需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产业体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规律,该理论指出若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为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对于资源型地区摆脱资源依赖、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必须遵守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规律,才能形成合理、有序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现代市场经济并非仅仅指西方当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界定,不仅体现其特殊性,也体现其优越性。政府和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调节方式都要充分地发挥其作用,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所在。马克思(1975,1972)历来重视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很重视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的论述是我们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新制度经济学也非常重视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2009)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资源型经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既与要素禀赋决定论有关,又与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型经济发展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平均主义、效率低下等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传统体制的弊病并未根除,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尽完善。因此,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合理成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全面的对外开放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力支撑。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加强对外开放对于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短的中国尤其重要。比较优势理论是对外开放的核心理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997)提出,自由贸易不仅会增加贸易双方的福利,而且会使世界的总体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根据大卫·李嘉图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会促使各国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市场效率,充分释放企业潜能,从而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微观基础,提供创新空间。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和辐射理论为资源型地区主动扩大同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根据该理论,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顺次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创新驱动又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因而资源型地区加强同其他地区的对外开放,有助于吸纳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的资本、人才、技术等,加快自身经济发展。
(三)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殊性
资源型经济转型与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存在着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不同于非资源型经济的特点,既有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又要兼顾资源型经济的特殊性。
我国资源型地区经过长期的粗放式资源开采和经济相对高速发展的阶段后,如今陷入发展困境,经济增长动力急剧减弱,面临着更加紧迫的转换动能、重构动力体系的任务。由于资源型经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因而产业结构呈现出单一化、重型化的特点,资源型产业在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经济发展过分倚重资源型产业,抑制了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反过来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前文分析现代化经济体系各子系统的内在关联性可知,产业体系与动力体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这种相互性在资源型经济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因而重构资源型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体系,直接影响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与合理化,二者一脉相承。动力体系与产业体系的重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密不可分,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力体系和产业体系重构的进程。资源型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高,改革之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深,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很重。因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矿产收益的分配和管理制度、推动产权制度和投融资制度的改革等制度创新是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而且资源型地区大多为内陆地区,发展较为封闭,地区割据、地域特点鲜明,观念守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急需加强对外开放。总之,发展动力不强、产业结构失衡、经济体制不完善、对外开放滞后等问题都是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遇到的发展瓶颈及改革的重点,任务更加艰巨更加迫切,须明确目标、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着力解决其特有问题。
三、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既要充分考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点,又要体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特殊要求,从而确保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价,因此在建立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特殊性原则。本文研究的是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因此在选取指标时,除了考虑现代化经济体系特点外,还要突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特殊要求,因此针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特殊性,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来设定指标。
2.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的设计须基于科学性原则,要能够全面反映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点,并使评价目标和所选取的指标联系并对应起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各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具有代表性,指标的选取不应过于精细,使指标过于烦琐,同时也不能过于精简,以免遗漏反映重要信息的指标,应遵循简明科学性原则,使指标可以充分反映各个方面的特点。
3.实用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能够从各个层面准确地反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程度,并为其发展及完善提供对策建议,具有实用性。另外,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设定在人力、物力、时间上是可行的,数据应易于搜集和整理,能够进行量化处理,以便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在联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四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层级关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任何单项指标都无法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所以应将各个指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科学、完整的体系,从而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本文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目标层(A)、系统层(B)、准则层(C)、指标层(D)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地界限分明,不同层次指标之间具有包含关系,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目标层说明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状况或能力,用以评价总体进展和效果;系统层和准则层由影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决定性因素组成;准则层是系统层的进一步细化;指标层则是具体的实施指标,该层指标的设置和选取主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科学性因素,该指标体系设置了41个指标以综合体现目标层。

图1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框架
资料来源:由笔者制作而得。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指标介绍。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动力体系。现代创新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系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因而创新能力应是主要驱动力,本文对动力体系的评价主要从创新能力、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来展开。
(2)产业体系。本文设计了4个产业体系评价指标,分别是三次产业结构指标、传统产业占比指标、新兴产业占比指标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指标。
(3)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本文设计了4个经济体制评价指标,分别是政府作用指标、非国有经济成分指标、劳动力市场化指标和技术成果市场化指标。
(4)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开放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本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往来;二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本文从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两方面衡量对外开放水平。
(5)资源型经济转型。针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特殊性,本文设计了资源利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经济效率和社会民生六个方面的指标衡量资源型经济转型状况。
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

资料来源:由笔者制作而得。
2.评价方法介绍。本文采用熵权法(单东方,2020)构建指标体系,对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评价。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信息熵计算出熵权,再通过熵权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正,从而得出客观权重,因而熵权法的关键在于赋权,通过熵值和权重,最后算出综合评价值。(1)由于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占篇幅较大,故在文中省略,感兴趣的读者可向笔者索取。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选取山西省m年,n个指标,则xij为山西省第i年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m;j=1,2,…,n)。
(2)对所取得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正向指标:
×100
(1)
反向指标:
×100
(2)
(i=1,2,…,m;j=1,2,…n)
式中,是标准化后的数值,对于正向指标来说,越大越好,对于负向指标来说,越小越好。(2)由于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占篇幅较大,故在文中省略,感兴趣的读者可向笔者索取。
(3)计算第j项指标下山西省第i年份指标值的比重:

(3)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4)
式中,
当各项指标所占的比重趋于相等、各指标的贡献度趋于一致时,ej的值也趋向于1。当pij=1/m时,各指标的贡献度完全相等,ej的值等于1,此时,该项指标的权重为0,可以不考虑此项指标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5)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即表示各项指标对评价结果的贡献度差异,差异系数也称效用值,对于第j项指标,效用值越大,其评价作用越大,熵值就越小,其计算公式为:

(5)
式中,
(6)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6)
式中,wj表示每项指标在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权重越大,表示此项指标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贡献越大。
(7)计算各年的综合得分:
si=
(i=1,2,…,m;j=1,2,…,n)
(7)
式中,si表示第i年的综合评价值,si越大,表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得越好。
3.考察重点。综上所述,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等多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更强劲的新的动力体系,关键在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保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支撑是全面的对外开放。本文设置了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资源型经济转型5个一类指标,下设41个二类指标构成指标体系,其中动力体系是整个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内容,决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进程和成效。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尤其要注意资源型经济的特殊性,资源型地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过分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失衡,资源型产业占比过高,抑制了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亟须破解的一道难题,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达到的基本目标,因而本文将动力体系与产业体系建设情况评价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中重点考察的对象。从二级指标来看,本文设置了创新能力、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等指标综合反映动力体系指标,强有力的动力体系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所能发挥的作用。从产业体系指标的4个二级指标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突出特征,因而二级指标中,创新能力在动力体系中的作用及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是本文要考察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四、指标计算及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
(一)指标计算
199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一增三优发展潜力产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启动了山西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拉开了山西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的大幕。为了客观地评价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情况,以2000—2016年为时间段,根据前文构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各年份各指标相关数据,部分指标数据通过运算得到。
运用公式(1)、公式(2)、公式(3)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防止各指标由于量纲、数量级的差异而对评价结果产生不准确的影响。其次,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对应的信息熵和效用值(公式4-5),见表2。
表2 各评价指标的信息熵和效用值

资料来源:依据原始数据运用熵权法计算而得。
接下来算出各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公式6),如表3所示。
表3 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各级指标综合权重

资料来源:依据原始数据运用熵权法计算而得。
最后算出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评价值(公式7),如表4所示。
表4 2000—2016年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评价值

资料来源:依据原始数据运用熵权法计算而得。
(二)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
从表3和表4所得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和综合评价值可以看出:
1.从2000—2016年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评价值来看,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评价值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说明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态势是向好的,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说明发展潜力很大。
2.从评价权重可以得出,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资源型经济转型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80 2,0.162 5,0.068 5,0.114 3,0.374 8。整体来看,5个一级指标对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将会影响到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状态与进程。由于山西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资源型经济转型状况对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进程具有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动力体系是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影响最大的指标,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动力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的首要内容是一致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力,而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以科技驱动代替要素驱动,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权重排序来看,产业体系指标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评价值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动力体系,说明现代产业体系在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从二级指标的权重来看,经济效率指标是资源型经济转型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指标,可见提升经济效率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任务。在动力体系中,创新能力的权重为0.106 6,是对动力体系影响最大的指标,可见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评价结果亦符合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产业体系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0.063 9,0.059 4,0.021 4,0.017 8,权重最大的指标为三次产业比重,表明三次产业比重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最大影响因素。
(三)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设想
本文构建的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紧扣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现实情况,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进行了客观评价和解释,实证结果与理论预判相符,可见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但是,也存在两点不足:其一,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评价指标的选定可能不够全面;其二,评价方法不够完善,虽然能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进程和现状做出客观评价,但未能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未来发展情况做出预测。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现实选择,又是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在诉求。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包括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四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具有其特殊性。运用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以创新引领发展方向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新常态下,适应国内国际形势,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面临发展困境的资源型地区来说尤为迫切。
首先,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培育能源转型新动力。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山西省最突出的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并没有充分、科学、合理地发挥,因此,创新以煤为基础的新动力才是最高效最现实的发展路径。切实把能源优势作为发展优势,提升煤炭开发利用水平,发展以煤为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打造煤电煤运煤化全产业链,培育能源转型新动力。
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驱动战略。创新的来源和落实最终要靠人才。第一,企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主体,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第二,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促进科研成果尽快完成向生产力的转化。政府部门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利用减免税等手段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促使高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密切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体系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路径。
首先,循序渐进地改造传统产业。资源型经济普遍面临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任务,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产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对于传统产业应实行改造升级的措施。传统产业多是资源型产业,对于大多数资源型地区来说完全放弃发展资源型产业的想法并不现实,否则将导致资源型地区严重的经济下滑,因而利用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延伸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才是切实可行的做法。如山西省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可充分利用优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能力,发展“煤—电—铝—材”一体化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
其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体系。发展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新兴产业应适合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且能够明显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各个资源型地区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培育和发展适合自己的新兴产业。山西省依据现有的产业优势和产业特点,可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向集群化、智能化发展。装备制造业是除煤炭、焦化、电力、冶金之外的第五大支柱产业,在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依托中煤科工智能制造基地、中船重工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立足高端、瞄准先进,重点发展高精尖煤层气勘探、抽取、提纯和液化气化装备及其基础零部件配套产业,打造山西省煤层气一体化先进生产能力。新材料产业可以太原特殊钢产业基地、太原及运城镁合金基地、太原及晋南铜合金基地现有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等材料优势,提升材料就地转化率,攻克关键技术,打造特殊金属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推进高性能材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现代煤化工产业可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比较优势,紧密依托煤炭的开发,利用高新能源、化工技术发展完善从开采、运输、加工到最终利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首先,规范政府行为,切实服务好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并非易事,需要政府帮助市场经济突破发展的障碍,对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及时纠正。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完善资源使用制度和产权制度,激励市场主体不断创新、竞争、合作;注重从政策设计层面发挥作用,防止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共同富裕。
其次,规范市场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需要以良好的市场秩序来保障有限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企业和个人都应增强法制观念,强化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各项经济法规,积极参与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完全导致的效率低下,应增强社会信用建设,个人应重视道德信仰,企业要制定诚信经营准则,建立诚信经营奖惩机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才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四)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首先,资源型地区应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在能源、矿产资源、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推动与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突破,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方式,为资源型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结构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资源型地区将自身资源供给和沿线国家需求有效对接,在装备、技术、资金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走出去”,优化经济发展模式。
其次,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资源型地区应发挥好本地资源优势,与邻近地区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同时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在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依托“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形成资源型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互交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以改变资源型地区相对封闭的状态。
参考文献
[英]大卫·李嘉图,199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彼罗·斯拉法,《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2009:《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高建昆、程恩富,2018:《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学术研究》第12期。
刘陶,2019:《湖北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李玲娥、石磊,2019:《资源型地区转型的规划决策模式演变与创新》,《当代经济研究》第12期。
李婉琳、孔祥利,2016:《基于熵权法的资源型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绩效研究》,《科技和产业》第1期。
马克思,1975:《资本论》第1卷、第2卷(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1972:《〈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上)(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牛芳,2018:《创新:引领山西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第6期。
单东方,2020:《资源型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统计与决策》第2期。
王学军、侯睿、王玲,2015:《基于TOPSIS法的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评价体系研究——以焦作市为例》,《生态经济》第11期。
吴晓球,2018:《现代经济体系的五大构成元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期。
约瑟夫·熊彼特,1997:《经济发展理论》(何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杨瑞龙,2018:《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期。
周权雄,2019:《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广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评价研究》,《改革与战略》第8期。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ODERNIZED ECONOMIC SYSTEM OF RESOURCE-BASED ECONOMY——A Cas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Supporting Reform Pilot Zon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Resource-based Economy in Shanxi Province
LI Ling-e1,2 WANG Ya-li3 WANG Yuan-yuan2 ZHANG Li-li2
(1.Research Center of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School of Economics,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3.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Constructing the modern economic system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resource-based economy.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ized economic system,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odernized economic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economy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power system,industrial system,economic system,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economy,and evalu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ed economic system in Shanxi Province by us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ed economic system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economy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on drive,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perfec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expansion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Key words: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econom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资源型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