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老师 发表于 2020-10-10 20:27:35

吉大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拓展资源(五)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拓展资源(五)
第五章
1、引导中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
道德行为选择是人们道德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在遇到各种社会矛盾时,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标准,做出或者符合社会的、阶级的,或者符合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决定。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道德行为总是受自己的道德标准、道德原则等道德观念支配的,而一个人的道德观则是由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对于中学生来说,用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关系到选择什么样的道德行为,关系到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传播优秀文化的窗口,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学校的工作与“三个代表”的要求密切相关。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复杂多变,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我觉得,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引导中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中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千年转换的非同寻常的时刻提出来的,在党的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成为党的行动指南。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又被写进宪法,成为全国人民行动的指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内涵,涉及到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原理、基本论点保持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对党的各项工作,而且对全国人民所做的各项工作都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自然,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于中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其指导性是不言而喻的。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对中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具有引导作用。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在科学判断其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党把握时代特征,把握前进脉搏,洞察历史大趋势的产物,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深刻变化,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统一理论结晶。
  从其内容来看,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一内容表明,社会发展不仅要注重其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清除各种障碍,而且要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的发展,特别是要发挥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作用,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的创造作用,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从“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来看,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其中,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一关系不仅揭示了社会发展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揭示了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标准——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我们学校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必须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群众观、价值观、人生观,加强平民意识、公民意识的培养,多一点人文精神、人道精神。同时教育还要更好地体现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注意教育的公平性,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所揭示的规律与衡量道德行为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一致的。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其中所揭示具体的核心规律有两个:一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时,就会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任何国家、任何政党和个人所从事的革命和建设活动,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律。我国当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等到一系列改革都是遵循这一规律的体现。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它告诉人们: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主体,起决定作用。因而在社会实践中必须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你所从事的事业才会取得成功。
  在我国,衡量一个人道德行为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标准,就是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你的选择符合这个最高标准,就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是正确的选择。“三个代表”已成为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思想引导、价值标准和根本动力。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引导中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就能符合最高标准,就有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当前,中学生在道德行为选择上存在的种种误区,需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以引导。
  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膨胀,致使中学生在道德行为选择上出现了种种误区。
  其一表现为重个人的功利价值而轻国家集体的社会价值。一些中学生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往往注重这一行为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实际利益,而不考虑这一行为选择会给他人、社会带来多大的危害性,因此,有的中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不择手段,给他人和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其二表现为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明辨是非能力较弱,社会上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在中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上有所反映。有的中学生贪图一时之快乐,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不仅给他人造成了终身的痛苦,而且给自己造成终身的遗憾。
  其三表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有些中学生,在学校与他人交往时,往往既不做有害他人的事,也不做有益他人的事。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有时为了减少对自己的麻烦,对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视而不见,更有甚者为了求得自身安宁,不惜撒谎欺骗老师和同学,以排除对自己的干系。
  其四表现为重权利轻义务。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利的享受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享有一定的权利。一些中学生在家中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不知道在家中要承担什么义务;在学校,如在晚自习课上大声讨论或朗读,影响他人学习;在宿舍高谈阔论,影响他人休息等。这些都是只顾自己的权利而忽视自己义务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另外还有重目的轻手段、重索取轻贡献、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等等表现,这些误区的产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缺乏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不能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造成的,如果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克服这些不良现象。
  三、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引导中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引导中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要重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体制创新。
  1、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古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己是一件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工具,教师的德行就像春风细雨,能潜入学生的心田。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教者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注意在思想、品德、作风、学识上的示范性。在实践上,特别是在道德行为选择上,能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教师自己才能做出正确道德行为选择,才能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
  2、改进课堂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的潜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在引导中学生进行正确道德行为选择时,首先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使学生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其次,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纳入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中来,要抓住教材中的“教育点”,给予科学的理论分析、正确的行为指导,这样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为此,不只是政治、历史等社会人文学科,而且物理、化学等自然理学学科更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特别是能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让学生在接受书本知识的同时,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在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会自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选择。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获得真知的最好途径。中学生整天埋在书堆里,学习书本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如果采用传统的说教形式,学生往往采取漠然的态度,或者是应付了事,或者是学得十分肤浅。如果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贯穿到社会实践中去,效果会截然不同。如,去参观生产企业的先进的流水线,或者是科技博物馆,让他们真切感受先进生产力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所起的作用,感受科技工作者无私的奉献精神;或者组织他们参加农业或服务业的劳动,深刻体会普通劳动者创造社会财富的艰辛,体会为人民谋福利的必要性,从而把握好发展先进生产力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或者是让他们参观抗洪英雄、抗“非典”英雄、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展览,感受“三个代表”在实际生活中科学和人文魅力。这样,他们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会有深刻的理解,就会自觉把它作为道德行为选择的标准。
  4、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
  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中学生在校期间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目标来倡导形成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于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是极其重要的。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在环境的因素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如果以画廊、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校园网、校报校刊等形式,积极营造以弘扬“三个代表”先进典型,抨击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不良行为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的耳闻目染,必然会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就会内化为他们的行动指南。
  5、要注意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在引导中学生道德行为选择时,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要把道德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基础。
  一位伟人说过:“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素质的学生是危险品。”我想,只要我们坚定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去指导我们的素质教育,去引导中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我们的学生既不会是废品,又不会是次品,更不会是危险品,而是名牌正品。辅导资料www.openhelp100.com
QQ或微信51522498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大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拓展资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