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爷:一个坍塌的人格世界
周老爷:一个坍塌的人格世界——歌剧《兰花花》人物性格心理分析之一
《兰花花》的剧本创作经历了几年时间、数度修改。其中有些修改意见和版本思路,与编剧选择这一题材的创作初衷有很大差距。歌剧上演之后,对剧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评价议论也是纷纭杂沓、莫衷一是。在这个过程中,编剧的深切体会之一,就是对看似熟悉的人物内容,不同人的想象力可能有极大差别。这种差别既有审美期待方向的不同,也必然有对题材内容和人物形象认知程度的差异——对特定历史时代社会本质的认识差距;对个人在生活中的情感好恶与艺术形象表现功能的必要区分(在这方面,无论创作、评论还是普通观众,经常混为一谈);对艺术体裁规律特性的熟悉掌握程度等等。诸多因素混杂在一起,影响各自的思维方法与审美态度。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莱特”,因为谁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艺术个性。但是,一部特定戏剧里的哈姆莱特却只能是“这一个”,非此即彼。这也是出于同样道理,要以个性区别于其他。惟此,编剧有必要对歌剧《兰花花》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作细致的分析,提供当初选择这一题材的缘由以及写作的动机,以为导演和演员二度创作提供依据。
这其中,周老爷是剧中人物性格心理最复杂的一个。从最初的从容、自信和威严,到后来的焦虑、纠结和自惭形秽;从难以抑制的情欲和精于世故的诡诈,到最终在阴暗和绝望的心态下孤注一掷的挣扎,周老爷经历了从天上摔到地面的巨大心理落差。歌剧情节所描绘的,就是这个坍塌的过程。
一
周老爷不是个人面兽心的恶霸,否则,兰花花的故事就成了好人碰上坏蛋的“一般刑事案件”,周老爷的戏剧形象就会陷入以往那种“有钱有势必定为非作歹”的逻辑俗套。周老爷也不是表面上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否则,蓝家河的人们不会异口同声地请他为大家主持公道。如果真是那样,兰花花身边的乡亲就成了一群趋炎附势、愚昧寡情的小人。
周老爷是蓝家河社会秩序与公德良俗的维护者。他的权威,是那个时代的社会伦理观念与公众的道德信赖所赋予的。因此,他最初的自信和自我的形象感觉,有来自蓝家河社会人群的强大支撑。最终这种道德秩序与兰花花个人情感的激烈冲突、直至对其命运的毁灭性打击,有特定历史时代的必然性,并不简单是周老爷个人卑劣品质和罪恶行径的结果。
根据这样的逻辑,第一幕周老爷的形象有几个要素应该突出:领袖群伦的威严与秉持道德戒尺的自信和责任感;熟悉乡规民俗、掌握人情世故的老练和从容态度;对破坏道德风化行为的深恶痛觉,以及在男权社会里,对出身卑微的“小女子”习惯性的轻蔑。这应是他在见到兰花花本人之前,留给大家的基本印象。
周老爷一出场,不是一副专横又阴险的模样,而是虽然威严,却也通达宽厚的感觉。当众人异口同声说“就请周老爷为我们主持公道”的时候,他首先问的是“大伙说,怎么着”。这是全剧里周老爷的第一句话,表现出他说话行事的老到与周全。这是尤为注重个人形象与威望的乡绅,在刻意做出对社会舆论的重视姿态。而周老爷的权威和自信又在于,他虽然对人群里的各种说法或点头赞同或不以为然,却并不真为这些说法所动。他始终在按照自己的思路,从容不迫地判断,有板有眼地处置眼前这件震动乡里的“风化案子”。他老于世故,对乡里出现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并不大惊小怪;又收放得当,借众人的情绪适当惩罚外乡的“骆驼子”;又教导大家适可而止,以顾全蓝家河“都是良善人家”的声誉影响。这样做既照顾舆论民情,又不极端行事、陷乡风于野蛮粗鄙。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忠厚长者,照规矩办事的分寸和格局。
在见到兰花花“大”时,周老爷又进一步表现出对同辈份的老人教化失职的不满。对那个未曾见过的兰花花,他想当然地认为这类“蓬门女子”难免缺乏礼仪廉耻,流露出一股轻蔑厌恶之情。所以,当兰花花“大”请他给女儿做主、寻个好人家的时候,周老爷只是虚应敷衍道:“我先给你访着吧,不过这事有点难!”又紧跟一句:“咱们蓝家河什么时候出过这种事?”表达出他从心底里对眼前人与事的憎恶。
这个逐步发展的心理过程,是剧本对周老爷性格形象的确立过程,也是对《兰花花》戏剧冲突的社会背景的交待。蓝家河的道德舆论环境、周老爷与乡里人群的关系,以及由此构成的社会伦理秩序,渐次铺陈开来。
第二个阶段,周老爷见到了兰花花的真容。
由于强烈震撼,周老爷陡然出现了心理上的真空,继而是一阵举止失措的慌乱。这种震撼和慌乱是他自己始料不及的,折射出兰花花确有一般男人无法抗拒的魅力。此处,周老爷有一句至关重要的感叹:
“这女子竟是天上人!偏偏我老了,她才到。”
这句词表达的是一种悲哀、甚至绝望的心情。它是周老爷人物性格内在矛盾的点燃之笔;也是整部戏剧矛盾冲突转折与爆发的一笔。周老爷的人格行为自此开始分裂,是一种自己已预感到却无法克制的滑落,最终走向自我人格的毁灭。周老爷的人格分裂,又进一步带动起全剧其他人物的连串冲突,这才是《兰花花》戏剧矛盾的结构意义所在,也是“兰花花”由一首乡风民情、男欢女爱的俚俗之曲,转向有命运史诗意味的歌剧品质所在。
如果周老爷就是个欺男霸女、寡廉鲜耻的恶人,本无须发什么感叹,也不必有那么多纠结。按照“好人与坏蛋”的故事逻辑,他可以有各种粗暴或卑劣的方式得到兰花花。问题在于,周老爷确是诗书传家的正人君子,是蓝家河公认的“道统形象”的标志人物。如今,在没有任何精神准备的情况下遭遇极大的挑战,陷入欲望与理智的搏斗和挣扎中。这种内心挣扎,在蓝家河其他男人那里未必会有,恰恰最可能发生在周老爷这类有“文化自觉”的人物身上。
这一切的“祸根”,就在于兰花花的美丽!
以周老爷的年纪和身世,应该也是阅历老到、人情练达的过来人,自然更懂女人的品位。对这个老男人而言,少女兰花花的美丽又岂止在容貌姿色?惟其青春妙龄、至真至纯的性情,才是让男人无法抗拒的魅力所在。而且,这种纯洁自然的女性魅力,常会让被她吸引的男人不由自主生出一种不可轻慢亵渎的敬畏之心。因而这种女性之美,又蒙上一层“神性”的意味,让男人爱且畏惧。周老爷初见兰花花的震撼正在于此!这种感受层次远在一般的乡野村夫之上。也许在整个蓝家河,周老爷是最“懂”兰花花女性之美的男人了。
但即便如此,又能如何呢?
周老爷自己也明白,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子面前,一切金钱、地位和权谋的力量都无济于事,更无法改变他已然老迈的无情事实。这才是他见到兰花花那一刻,瞬间感到的刻骨铭心的悲哀;是人性欲念面对命运安排的无奈。
真正的戏剧冲突,源自人性本身的自我矛盾,进而转化为个人与命运间无可调和的对立。而戏剧人物关系的价值,并非只是浮于表面的利害冲突,更在于彼此构成了对方命运链条中不可抗拒的一个环节。在这点上,周老爷碰上兰花花、与兰花花碰上周老爷具有同样的悲剧意义,因为他们各自成为了对方命运转折的不可抗拒力量。顷刻的震撼与巨大的悲哀,是第一幕周老爷性格心理曲线的高峰值所在。这种心理变化,引导整个戏剧的矛盾冲突进入第二个阶段。
此刻,周老爷一改刚才的从容和公允。他转口表示,眼前之事关乎女子的名节,“空口无凭也不应当”。显然,周老爷不无牵强地要为小女子找到开脱之词,这原本应该是正人君子避尤不及的事情。这是一种失态!是周老爷被兰花花魅力的强大气场所慑服的证明。接着,他要撵兰花花的情人“骆驼子”离开蓝家河,“永不许再回来”!这是男人在那种心态下的本能反应。此时的周老爷,已顾不上老成持重的一贯形象、也顾不得旁人会有什么疑惑和猜忌了。
更让周老爷无奈和悲哀的是,少女兰花花对他这种屈身俯就的“回护”并不领情,反不惜在众人面前激烈抗拒,表示要跟“骆驼子”一起离开!美丽的强大,有时候恰恰表现为美丽本身浑然天成的不自知。越是如此,周老爷越是难以从震慑迷恋、焦虑尴尬中挣脱出来。大庭广众之下他愈加不知所措,一切都乱了方寸!
二
周老爷像个幽魂,在蓝家河的夜晚中游荡。
他并不是有计划地要去兰花花家“扒窗户”,而是心绪烦乱不能自己。
“鬼使神差到这里,就只为看她一眼?……”
这是自我设问的语气。此时周老爷的内心焦灼而混乱,脚下虽向兰花花家走,心头却在不断究诘责问自己,充满自惭形秽的懊恼。此处,一段独白表达得很清楚:“自从那一天,一切都改变。多少年正人君子,到如今纲常全乱……”
显然,矛盾的核心并不是周老爷要去行苟且之事,而是一贯在人面前威严自信的老男人,正忍受巨大的心理煎熬。以致他竟要在挣扎中呼喊:“救救我吧,列祖列宗,救救我吧,神明上天!”这才是周老爷人物性格心理的继续发展。这种煎熬,是礼教与人欲的搏斗,也是个人与历史的冲突。
周老爷不是专为来“成全”兰花花悲剧的坏人,他只是他自己,有自己的戏剧任务,要完成那个时代里的他必然如此的行为逻辑。关于这一点,编剧曾在歌剧首演的节目册和之前的音乐会节目单中反复强调过:“在现实生活和真正的戏剧里,没有人生来就为作恶,犹如没人天生就应该完美。”这个理念尤其是指周老爷和兰花花两个主要人物,且贯穿于歌剧《兰花花》所有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戏剧冲突中。编剧当初选择“兰花花”这个题材,并不特为歌颂或批判哪种纯粹的美好与丑恶,因为这种“纯粹”本身就缺乏令人信服的真实性,无法面对今天观众的智商和情商。
深及人性本质的戏剧冲突,不在夸夸其谈的道德评判与耸人听闻的故事情节,而在人的智慧和力量达到极限,却依然不能改变的命运结局;在所有人都能体验到的那份无可解脱的矛盾与痛苦。周老爷已预感到他命运的去向,用尽了心机却不能自拔。这是他的悲剧,也是人性的局限。戏剧的魅力,就在于对这个过程的详细描绘和生动表达。
周老爷在第二幕心理活动的转折,是与兰花花“大”的不期而遇。这两个老男人,虽身份地位大不相同,却同时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危机。为遮盖女儿与外人私通、意外怀孕这桩天大的丑事,走投无路的兰花花“大”竟不惜要砸死自己的亲生骨肉。这表现出那个时代森严礼教下人性残酷的一面。同时,这种极端的行为意图,也示意出兰花花怀孕这件事在当时社会的严重性,可谓生死攸关。
对于眼前发生的意外,周老爷凭直觉感到了某种转机。他灵光一现,想出来移花接木的办法,让兰花花嫁给自家羊倌“赶羊”。表面看,这是为遮掩兰花花怀孕的丑事,实际上却不露痕迹地把兰花花名正言顺领进了自家院落里。而兰花花“大”则绝处逢生,立刻抓住能保全他老脸的救命稻草。二人心中焦虑之事虽完全不同,却在“让她嫁”这件事情上高度一致。于是,事态急转直下,全剧的矛盾冲突开始向第三个阶段、也是更加尖锐的阶段发展。
如此而论,撞上兰花花“大”以及兰花花的怀孕,并不在周老爷的预料之中,谈不上是他为得到兰花花、居心叵测设计出来的陷阱。倒是那种审时度势、手段迅疾,于不露声色中改变事态走向的做法,显出周老爷不同于一般庄稼人的老辣与权谋。此刻的周老爷,不仅在心理上找回一些运筹帷幄的自信,而且在良心上还有一种自我解脱的宽慰。既然兰花花怀孕这桩丑闻已攸关生死,周老爷以其身份和威望出头为小女子做主,还直接安排了能娶她的人,这于兰花花来说,即使不是真救她的性命,也算是有一份沉甸甸的“救命之恩”了。这份施与兰花花父女的救命之恩,预示了今后的各种可能。
“让她嫁!”是周老爷和兰花花“大”各自为自己做的一次人生赌博。而周老爷移花接木的计谋,又带领整个事件中的所有人向着更加黑暗的结局迈进了一步。
三
兰花花没跟相好的“骆驼子”走,而是被迫嫁给了又憨又傻的“赶羊”。在蓝家河人的心目中,事情从一个极端的荒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的荒谬。这确实是工于心计的周老爷,借机玩了一出移花接木的把戏。不过,此事只能认作是周老爷的肮脏欲望和卑鄙阴谋么?换句话说,周老爷对兰花花心有所图就一定是个罪恶么?
其实,就连今天的观众也能想象到,一时的男欢女爱看上去虽然很美,但兰花花真跟“骆驼子”走了,将来也未必能有好日子过。当然,这在今天看来是当事者自己的事,与旁人无关。但在当时,在一切未成定局的情形下,怎么就与旁人无关呢?不必说兰花花“大”一定要过问女儿的亲事,就是兰花花身边任何一个有娶妻纳妾资格的男人,都可能也可以对她心存向往。在那个“三房四妾”的年代背景下,若周老爷对兰花花存着什么想法,似乎也不是荒谬绝伦的罪恶。关键是让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最好还得要兰花花自己愿意才更加完满。这就是周老爷的心之所念。眼前兰花花意外怀孕就是个机会,而机关所在是自家的羊倌“赶羊”。
在周老爷的意识中,“赶羊”是他一辈子乐善好施、厚德仁义的活招牌,是自己理所当然受人尊崇的最好证明。不光他这样想,蓝家河的人都这样认为。这个连自己父母是谁都不知道的孤儿,当初若不是周老爷收留他,赏他一口饭吃,只怕早就饿死在哪个荒山野岭的土沟里了。周老爷于“赶羊”有再生父母的恩德,他就是“赶羊”的天!
对这样一个受大恩惠于自己的下人,周老爷自忖即便是做了什么“不应该”的事情,也不必有太大的过意不去。何况在名分上,甚至实际上,还给他娶了个貌若天仙的媳妇。
第三幕一开场,周老爷以他的身份和威望告诉众人,让兰花花嫁给“赶羊”是他做的主。而且,今后关于兰花花的“道听途说、风言风语”一概不许再有。周老爷这番话是对兰花花“大”和她本人的一份承诺,自此之后关于怀孕这件事就不露痕迹遮盖过去了。这份承诺也是个提醒,周老爷已将自己的人格声望与兰花花“捆”在了一起。这么大的人情该怎么还?自己掂量。
事情做到这步成色,周老爷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接下来关键一步,是要让兰花花本人真能懂他这一番良苦用心,懂得像他这样身份的人,是顶着巨大压力、冒了极大风险才把事情做到这一步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他对她的那份向往之情;无论如何,兰花花得领这份“情”!
对于周老爷而言,兰花花与外人私通怀孕,已然不是什么黄花大闺女,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一个并不完美的兰花花,经过一番山重水复,再走进他周老爷屋里,也许更合周围社会的舆论人情。出于同样的原因,当事人自己也更容易心甘情愿走这一步。周老爷煞费苦心,就是要让兰花花自己转这个弯儿。他要审时度势,择机会与兰花花“摊牌”。
就是带了这样一番心思,周老爷走进兰花花的洞房。他不必一副鬼鬼祟祟、獐头鼠目的举止德行,只需有足够的慈祥和关切就可以了。
终于单独对面了。
周老爷先明确表示,让兰花花嫁给“赶羊”是让她受了极大的委屈。这是以同情心介入,把话题引向二人的情感交流。接着,他斩钉截铁地表示对“赶羊”的绝对支配权:“我让他闭嘴,他决不敢吭声;我让他蹲下,他决不敢站起来”,这是给小女子一个可以信赖和依靠的感觉。最后他告诉兰花花,以她这样的女子应该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明显是在蛊惑兰花花!让她的心思活泛起来、另图安逸。周老爷一番话,绕着圈把周围的道理全都说尽,只留中间一个“眼”等兰花花点头答应。如此落下最后的点睛一笔,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而少女兰花花却依旧懵懂,她竟然怯懦又困惑地问周老爷:“您到底要说什么?”
事已至此就差一层窗户纸,周老爷退无可退、只能再上一步自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于是,便有了一个老男人在少女面前不顾廉耻的那一番表达:“……我的娃,魂都让你给钩走了,还要什么身份?”
这不是威胁,更不是强暴,这几乎是在哀求!周老爷是想得到兰花花肉体的同时更得到她的心灵;是要她心甘情愿地“认命”。如此,他也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这实在是人性的贪婪使然。而周老爷如此孤注一掷,是让自己的道德形象“命悬一线”。唯此,兰花花必须答应他,否则就不止是得不到眼前的小女子,而且是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个人威望和道德尊严的完全破产。
可是,吓懵了的兰花花非但没有答应他,且以死相拒。
一切都完蛋了!心计老辣,却无从面对纯真无邪。周老爷只剩下对兰花花声嘶力竭的威胁:“女子你可想明白,做下的丑事谁遮盖?……你坏了祖宗的家法,蓝家河容不下你!”
然而周老爷自己知道,真正的危机已经到来。在这个十几岁的小女子面前,他失去了最后一道尊严的墙。一个自信且自负的人格世界,由此开始崩塌。
应该提到,在《兰花花》整部歌剧中,周老爷对兰花花外部行为上的侵害并没有多大意义。就像他不必真去“扒窗户”一样,他也不必把兰花花扛上床,意图强暴。纯粹肉欲式的爆发在真实生活里也许有,但这种“真实”于戏剧的形象却是浅陋粗糙的。
四
前一夜“洞房事件”发生之后,周老爷的当务之急不是凭自己的“淫威”去报复和迫害兰花花,他首先要做的是挽救自己,挽救他在蓝家河的一世清誉和威望,保住他苦心经营得来的家族尊严。
不管是真情还是伪善,周老爷的失态已让他在兰花花面前彻底“破了相”。这个老男人比谁都清楚,从古至今,这种“风化事件”里的人心之叵测、口舌之险恶。昨晚之事一旦传出去,闻者必定宁可信其有,甚至更愿信其有!到那时人言滔滔,于家门宗族必定铸成奇耻大辱,周某人于蓝家河再难有立锥之地。此事刻不容缓,而且要痛下狠手、不留后患才行。
第一步,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受骗的人。当初是他移花接木让兰花花嫁给“赶羊”,目的为掩盖未婚先孕的丑闻。这种事,当事人自己唯恐外泄,必定是守口如瓶。如今,周老爷说自己并不知有怀孕之事在先,话理之间毫无破绽。而一旦有此说法在先,兰花花再怎么揭出昨晚洞房里发生的事情,在他人看来也是对周老爷的恶语中伤,甚至是恩将仇报!
接下来,周老爷是真的要把兰花花赶出蓝家河了。短短几日里发生的事情已经明白告诉周老爷,只要兰花花一天不离开,只要她那张脸蛋还在他眼前晃动,他的心就永无宁日。而且“洞房事件”之后,周老爷也无法再面对少女那双看他的眼睛。唯此,兰花花必须离开蓝家河,无论她可能有怎样悲惨的结局,也必须离开!
第四幕开场,周老爷就像当初宣布让兰花花出嫁一样,再次当众宣告,兰花花隐瞒了未婚先孕的事实,她欺骗了所有的人。
蓝家河人的惊愕、气愤、怀疑,甚至幸灾乐祸,都在周老爷的意料之中。至于兰花花“大”,也像他估计的那样惊慌失措、张口结舌,连一句清楚的辩解之词也说不出来。这反倒证明了周老爷所言,句句确凿。
一切都在按设想的进行。周老爷要让事情回到当初的轨道,让他内心的世界和身边的蓝家河重归本来的安宁和秩序。
然而他没有想到,身边的哑巴牲口“赶羊”,那个他最应该放心、也最没有放在心上的人,竟会出头打碎他的如意算盘。周老爷的错误在于他习惯了不把“赶羊”当成人,忽略了这个哑巴牲口也会有人性爆发的一面。这一回“赶羊”真的爆发了,当他明白兰花花即使嫁了他也不可能属于他的时候,当他知道自己当成“天”一样的恩人周老爷欺骗了自己的时候,冤屈、愤怒和迷狂交织在一起,变成一句爆发的斥问:
“周老爷你知道!你知道她怀孕,还让她嫁?!”
“赶羊”的爆发是他人性的苏醒。这种人性苏醒,对周老爷却是毁灭性的最后一击。因为此种情形下,周老爷在这件“风化案子”里已不再是旁观者和裁判人了,他必须得有个说法交代给大家。周老爷对兰花花的最后态度,决定着他在这件事中扮演的真实角色。
有一种观点认为,周老爷在最后一幕应该“忏悔”,或者是对兰花花动一份恻隐之心。因为他不是个彻底的坏人,因为他良心发现。但是,周老爷什么时候认为自己是坏人、做了坏事?直到把兰花花赶出蓝家河之前,周老爷甚至从未强迫兰花花做过任何事情(剧本中无“强暴”情节)。而且,在世俗的眼光里,事情到这一步也有兰花花咎由自取的一面,又何须周老爷的忏悔?
即使在最后时刻,周老爷最强烈的情绪其实是痛恨!他痛恨命运,让他在迟暮之年遭受如此折磨和考验,用已然衰朽的身躯面对青春的肉体和绝世的美丽,命运何等不公!他痛恨自己,恨自己心怀侥幸、屈服欲望,让一世的清誉毁于一旦。同样,他痛恨兰花花,恨她的美丽!如果没有这美丽,本来一切都不会发生。蓝家河的人们和周老爷的日子始终宁静而安详。是美丽打碎了这质朴的安宁,也让周老爷的人格世界彻底坍塌。古往今来,多少自恃人杰的道德君子,面对女性的美丽,无法得到又无法抗拒时,仇恨就是一种最真实也是最变态的心理。周老爷终究没有逃出这样的结局。
绝望让周老爷变得冷酷。当有人为兰花花求情,让他不要把怀了身孕的兰花花往死路上逼的时候,周老爷做了全剧最后一句至为残酷、也是痛彻腑髓的回答:
“她是没杀人,可她的脸蛋能杀人的心!”
真实的人性就是如此。爱与仇恨、贪婪与毁灭、希望和绝望,多少极端矛盾的情感,高度浓缩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中。
终于,周老爷把兰花花赶出了蓝家河。即使如此,他自己也明白,那个曾经自信的人格世界和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尊严已经不复存在。周老爷的灵魂已死,人活着也已如行尸走肉。虽然他从未想过要害任何人,然而命运却让他成为这场悲剧最主要的制造者和当事人。
页:
[1]